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刻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遊玉華古洞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9期  作者:蕭金詩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王兰英 玉华古洞 石灰岩 溶洞 摩崖石刻

    的微量元素,其环境对于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玉华古洞,离将乐县城南七公里,天阶山下,全长十公里,为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光芒四射,而得名,洞内有两条隧道,内有:三龙戏水、石虎望儿、擎天柱、宫灯、天钟题词、摩崖石刻、观音坛、守门将军等三十多种奇石怪像。洞内岩壁上尙保存着许多,宋代以来的摩岩石刻,民族英雄、地理专家,曾游此地,刻石题字留念,为数甚多。游罢天然玉华古洞有一感触:惟有寄望两岸早日也如德国一样和平统一,使每一个在台同胞

  • 文章记—福州的摩崖石刻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4期  作者:憶榕 出版时间:1990-08-10
    关键字: 摩崖石刻 般若台 乌石山 鼓山 冶山古迹

    一、石刻的统计福州的摩崖石刻以乌石山的般若台为最古,鼓山为最多,宋朱熹所书寿字为最大。鼓山灵源洞附近,削壁林立,刻石几遍,如碑林一样,琳瑯满目。前人有句云:「石刻最多传最远,半缘人重半缘山。」统计数字鼓山有宋刻一百多处,元刻十二处,明刻三十一处,淸顺治至乾隆三十处,嘉庆以后有百余处,民国而来有数十处,数字当在四百处以上。在宋刻中有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等名人手迹。乌石山则有宋刻八十多处,其余明、淸、民国所刻尙多。于山现存一百一十多处,其中宋刻三十五

  • 文章離鄉越久越思鄉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20-21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陈昭明 石刻专家 王和声 闽南采风录 月是故乡明

    這兒是個明證□有一位基隆籍的台灣靑年陳昭明先生,留美多年,爲銅像和石雕的專家,近日,晉江雜誌社、福聲出版社發行人王和聲氏突然接到陳昭明先生的信,這樣說:「本人是土生土長的台灣靑年,幼隨先父學習木雕達十一年,然後追隨美國舊金山蘭卡遜氏學銅像及石雕,殊多心得。近年來,不知何故,時常興起懷念漳泉故鄕之情——因先父及由閩南渡台之長輩均已作古,又缺族譜,故難確知祖先是漳州抑或泉州。特別是從美國歸來之後,懷念祖先故鄕之情更殷,我們一旦反攻復國,就能到故土一遊!於是,...

  • 文章閩海詩壇 六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0期  作者:陳家添 出版时间:1985-05-01
    关键字: 神游故土 乡景丽江 太武山石刻 周年庆典

    几度神游白发生!× × × ×自从中共窃据,到处是社鼠横行。泉山听不到高僧说法,湄洲看不到妈祖神灯。南普陀钟鼓沈寂,水濂洞荆棘丛生。华侨已望而却步,父老惟忍气呑声;黄莺无语,红叶凋零!……………………………× × × ×惟吾金门马祖,军民亲爱精诚;我们在礮火中更加茁壮,我们在战中斗更加精明。毋忘在莒,太武山石刻永铭。虚江啸卧,俞将军长留典型。神工鬼斧,信心凿出擎天厅。胼手胝足,沙津水坝庆落成。驱蛇斩棘,环岛马路宽又平。长期绿化,松柏欣欣齐向荣。山高水长,临风

  • 文章詩遊同安 二、雙溪綠水好逍遙

    来源期刊:《同安》 第60期  作者:彭一方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诗遊同安 《同安西安南薰二桥落成纪念》 《东溪垂钓》 《金车石刻

    夸。午风催急雨,夜半月平沙。隔堞堪呼取,如渑不用赊。诗人将东溪比喻为山东的渑水,天马即天马山。可惜,铜鱼亭已废,我们只能从同安县画家王永钦的复原图想像其风貌。同安自南宋以后,出了不少著名文人和大官,流传着「铜鱼水深,朱紫成林」的谚语,所以,铜鱼桥又叫朱紫桥。现在,南门桥下的巨石上,还镌刻着「逝者如斯」和「中流砥柱」字样。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金车石刻》诗曰:金车雄镇素波扬,朱子文光日月长。砥柱中流今胜昔,铜鱼千载话沧桑。在古代,双溪就是游览胜地,文人骚客经常

  • 文章八閩數序的名勝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60期  作者:方岩 出版时间:1992-10-31
    关键字: 八闽名胜 一线天 双鹭山摩崖石刻 三都澳 四季杜鹃

    八闽大地,山靑水秀,名胜古蹟众多,许多景点命名与数字有关。一线天—在永安市北十公里处的桃源洞风景区内。该景全长一百二十米,悬崖断裂齐整陕长,仅一隙通明,最窄处只能侧肩而过,是我国众多「一线天」中最长的。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称「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大而逼、远而整者」。双鹭山摩崖石刻—在泉洲市郊马甲鄕双鬓山上。山上风景秀丽,怪石林立,有石刻十多处,其中以宋王十朋的「佛国」、淸陈玠的「观日象」等题刻最为著名。三都澳—在宁德

  • 文章泉州東門外 靈山聖墓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7期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伊斯兰墓 聚宝街 郑和故里 唐初传教 阿拉伯石刻

    的阿拉伯侨民的墓碑石刻,有汉文,也有阿拉伯文的,记载他们的姓名,国籍,生卒日期,甚至有的还注明娶华人为妻。例如:「死者鸟丝又纳,阿拉伯人,娶中国人为妻,卒于回历七〇四年。」等等。远在唐代武德年间(公元六一八至六二六年),阿拉伯人三贤,四贤,离开故国,跋涉重洋,在公元六二三年到达泉州,传布伊斯兰敎。明代「闽书」中记载:「默德那有吗喊叭德圣人——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中来朝,遂传敎中国,一贤传敎广州,二贤传敎扬州,三贤,四贤传敎泉州。」最后,三贤,四贤安眠在中国

  • 文章中古時代的刺桐城泉州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葉苔痕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泉州 文化城 闽南 泉州港 马可波罗 石刻

    为各国人士所最乐用,远销波斯,意大利,法兰西等国。当马可波罗离泉州时曾携一刺桐砖归国,筑于罗马一塔上以留纪念,至今尙存。此外,最近泉州发现了许多石刻,有叙利亚,阿拉伯,波斯,印度,蒙古,朝鲜及拉丁古文的文字和图案。从这些石刻看来,我们又可証明泉州在中古时代,曾和印度,近东,中东,南洋各地人士,发生了繁盛而密切的国际贸易关系的。而泉州现存壮丽的东塔,竟是古代印度僧人监工起盖的。泉州的回敎寺,是北宋阿拉伯人主持在中国最先建筑的回敎寺之一。已拆毁的元朝也里可温敎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