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口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小沙市——岑河口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8期  作者:宋涵秋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沙市岑河口 历史沿革 风光景观

    河口位居沙市以东三十华里,为第三区区公署所在地,原为岑穆鎭辖区,约有三千人口。抗战前,江陵县立第三小学设于此,笔者即毕业于该校。抗战胜利后,行政区域调整,将岑穆鎭、永鎭鄕、宿家鄕合并为安兴鄕,鄕公所亦设于岑河口。一千五六百年前,一条小河流至此而分支,流往童河与吴家沟(窑湾)的湖沼荒地。东晋时期,这河口处逐渐形成了一个集鎭,因系古安兴县城之河口,故名城河口。南朝梁萧绎都江陵时,吏部尙书岑善方举家自南阳迁此(公元五五四年),其后人在唐一门三相,烜赫一时

  • 文章古鎭的小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8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河口 古镇建设 河道建设 明清古居

    铅山 王立斌河口,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商阜古鎭,正如一颗璀烂的明珠在赣东北文化旅游线上闪光。明清古居和穿鎭小河则是古鎭的一大亮点。这条小河是人工河,据《铅山县志》记载,由明朝嘉靖年宰相费宏倡资开挖而成。费宏是河口鎭近郊烈桥人,在京城为官数十载,六十大寿那年返归故里省亲,看到家鄕遇大旱,灾民用水桶到信江去挑水浇灌粮田。便主动找来当地韩、吴、余、陈几大姓氏坤民,商议从鎭东南的王家弄开挖一条引渠铅山河水来灌漑粮田和造福鎭区居民。水脉分主流、支流

  • 文章贛省市鎭簡介(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6期  作者:贛省地方誌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江西省 市镇 简介 罗家镇 河口

    文化设施,除驻有县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站、电视差转台外,鎭办有文化站,藏书一万多册,经常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名胜古蹟今存的主要有:西昌古城遗址(西门村境内),「塔颖双飞」的狗子脑塔(古八景之一,明朝万历年间建),快阁(古八景之一,唐朝建,北宋黄庭坚作《快阁诗》而闻天下。一九七三年被龙卷风刮倒,今正复建之中),望仙桥(东门宋朝建),「七星望月」(古八景之一,今存三口铁水井和圆池塘),千年古樟(西门村境,一三〇〇余年)。三、铅山县「河口镇」铅山陈

  • 文章导淮河口之役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2、3期  作者:海峯 出版时间:1979-09-10
    关键字: 导淮河口之役 抗战力量 收购棉花 部队南进

    打开记忆的心扉——感觉着似水流年,浮生若梦;往事如烟,不堪回首!想起导淮河口那一段日子,不禁泛起了我满腔的哀愁,那刻骨铭心的如幻前尘,至今犹感无限悲凉!●时在二十九年的春天,徐继泰将军奉命率部进驻苏北滨海地带,成立涟、阜、灌、沐四县联防指挥部,可是沿海地区,遭受二十七年大海啸以后,所有盐田,都被海潮荡平,近海农田,亦被海水浸淹,变成不毛之地,庐舍成墟,白骨成堆,居民寥寥,刼后余生,仅凭捕鱼过活,可是继之而来的灾难,便是日寇的铁蹄,蹂躏在苏北大平原上,扫荡

  • 文章从一节史料谈起——黄河夺淮与河口东移问题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劉大衛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黄河夺淮 河口东移 史料比较

    横贯苏皖北部的淮河,古时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在涟水县(汉朝称淮浦,明清称安东)的云梯关(明朝设关、筑城防倭)入黄河。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云梯关及其下游一带划归阜宁。关的遗址,现属响水县黄圩鄕云梯村。由于黄河夺淮,二渎并流,黄沙入海,淤积成陆,苏北海岸东移,云梯关早已不在海边。现在它距废黄河口的直线距离六十五公里,如按弯曲河道测算最远时(包括倒坍入海的部分)达九十公里。考查黄河夺淮和河口东移(海岸淤滩成陆)的时间,范围、速度等,对苏北沿海

  • 文章由桂林到老河口——我初期服役部队的囘忆——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7期  作者:李立初 出版时间:1985-01-10
    关键字: 桂林 老河口 部队服役 军营训练 湘籍士兵

    桂林、老河口,这两个重鎭,在抗战期中,正和全国其他的战略要地一样,曾经是培育国军干部与厚植抗战武力的根据地,也是指挥大军作战发号施令的司令台。对八年长期抗战,有过辉煌的贡献;对击败穷兵黩武的日本军阀,直接献出过无比的力量。而且,这两个重鎭,在当年抗战的中、后期,和安徽的立煌,眞是鼎足而三,都是我八桂健儿与日本军阀作殊死战斗的战场。我何其有幸,当年在这两个重鎭里(可惜我未到立煌),或培育我成为一个无畏无惧的斗士,或赋予我肩负起作战有关的各种重大任务。在身

  • 文章开发瓯江河口 建设海上温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5期  作者:戴勁男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瓯江河口 “灵霓海堤” 开发效益 海上温州

    浙江省陆地资源贫乏,但从海洋资源来说却是个大省。海洋二十六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二·五倍;海岸线总长六、二〇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海岛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温州市人均耕地仅〇·三亩,但温州港口、海洋水产、滩涂、海洋油气源、旅游资源和众多海岛是温州六大海洋优势资源。为了综合开发瓯江河口,温州市早在一九七一年就提出「瓯江南口工程」,历经二十多年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一九七八年曾在西坝处抛设潜坝试堵),其可行性已基本定论。洞头县在一九八九年提出「洞头半岛工程

  • 文章當兵三年半(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邱玉欽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从军生涯 往事回忆 盖平 辽南 梅河口之役

    约一个营,茂林失守。旋为我李佐团收复,总算是收支相抵。经过一段整补时期,就在春暖溶冰的时候,部队移防梅河口,一个空前的大战,在这里爆发了。三、梅河口之役梅河口在沈吉线的中心,为四战之地。友军二十一师在海龙,军部在盘石,后移永吉。防线很长。梅河区对面柳河,便是共军前哨,因为几个月都无接触,部队似乎缺少战斗气氛。一个夏日的黄昏,军营上空笼罩黯赤之气,不是晚霞;也不是火烧云,我看过荡寇志,书中曾提到军营上空有血光赤气,谓之赤尸气,主军队覆灭,我懔然以惧。这时海城

  • 文章河口鎭与连史纸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2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河口 连史纸 历史考证 产地时间 工艺流程

    铅山 王立斌江西的纸业生产,自元代崭露头角,历经明清两代而跃居我国纸业产地之首。全省不仅产纸地区分布广泛,年产纸量大,且所产纸张品种繁多,并有不少质地优良,誉满全国。而赣东北铅山县的连史纸更是姣姣者,它素以江西的重要产纸地区而著称。所属河口鎭更是因自明代以来就是闽、赣两省纸张的重要集散地而繁荣发达,成为江西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鎭之一。谈起铅山县或河口鎭,无不对其特产连史纸大加赞叹。明代初年,河口已有大量的土纸外销,早在宋元时期,铅山县就因盛产造纸原料毛竹而使

  • 文章《聯合報雲南專題系列報導之五》公安廳發的通行證才是有效證件 台胞證在邊境並不吃香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3期  出版时间:1993-12-25
    关键字: 南进政策 河口 通行证件 对外开放 交通运输

    两岸南进东南亚政策都不约而同「看上」越南,只是台湾对湄公河口岸的胡志明市青睐有加;中共则因发展边境贸易与越南首都河内往来密切。两年来,中共与越南的军事紧张趋缓,中共「三沿」政策(按:沿海、沿边、沿江开发)是云南与越南发展边境贸易的「护身符」,不过由于中共与越南有关第三地居民出入及货物流通的问题,还未具体定位,这对于想以云南走捷径到东南亚的港、台商人来说,是事实存在的障碍。交通不便是发展边境贸易的障碍从云南到越南的捷径是位于西路红河州的河口县,这里因地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