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调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安旧事——汉调二黄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7-05-01
    关键字: 秦腔 戏剧 汉调二黄

    如果您听过王集荣秦腔唱段简介,王初习汉调二黄后带艺投师入集义社改唱秦腔。晋福长在「杨三小」一剧中也有一段汉调二黄,这种戯曲,起于何时何地已不可考,流行于关中道以南及河南西部地区。一直到民国二十八、九年,由于票房不佳,已沦为依演野台子戯,在西安省仅有一个班子,除了受邀到四鄕八鎭演出酬神、骡马会及忙罢会而外,平常他们居住在保吉巷一家大杂院里,利用闲时夜晚以自乐班型态,在城关一带接受点唱。汉调二黄的文武场,坐于上场门一边,武场所使用的家伙,跟秦腔一样,祇是单皮

  • 文章湖北的戲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3期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戏曲 花鼓戏 黄梅戏 汉戏 汉调

    今后不再演「粉戏」,始得开放,并改名为「楚剧」。抗战期间,伶人随政府西迁重庆,为同语系的川籍人士所欢迎。「楚剧」既为广大外籍人士所欣赏,因而比在本土的名声更响亮。众所熟悉的「双凤奇缘」及「七仙女」,是道地的湖北产,三种花鼓戏都会演出。前者产自襄阳的故事,后者产自孝感,为廿四孝之一——董永卖身葬父的地方,鄂人称这出戏名,叫「天仙配」。湖北的戏剧,除以上三种花鼓戏外,就是最为外省人士所知晓的「汉戏」了(又称:汉调),它因汉水而得名,汉戏是因平剧而扬名全国,也因

  • 文章川劇唱句與唱法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3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二黄戏 高腔戏 汉调 降黄龙 第二式

    (二流)烟霞雾锁白云绕,细雨纷纷混战袍,崎岖古道人烟少,路上行人步步蹻,湾湾曲曲羊肠道,重重叠叠路迢遥。一刹时云开红日照,妙手丹靑难画描,渔樵相伴歌声闹,牧童归去笛韵高。远望见城楼旌旗摇,快马加鞭到城濠。」又高腔戯中加汉调(俗称二黄)亦有之,如辞曹,关公唱:「(一封书帽子)百拜曹丞相(转汉腔)珠泪儿湿透锦战袍,非是弟舍不得曹丞相,徐州失散两分张,弟若顺了曹丞相,一时臭名万古扬,弟若辞了曹丞相,好似猛虎下山岗,但不知某大哥今在何地,三弟流落何方?有朝大哥把业掌

  • 文章川劇發展與影響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8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川剧发展 川剧玉成班 平剧渗入 汉调入川 灯影戏 成渝川剧促进会

    河」一带便多演弹戏;皮黄汉调是溯长江而上的、故「下川东」一带便多演胡琴戏;高腔代表川戏自身的特色,所以西坝(指温、郫、崇、新、灌一带)资阳河(内江、自贡一带)便盛行高腔,而且就称为坝调,它以成都为中心。约在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六年间(一八九〇——一九〇〇)川剧玉成班至云南各地演唱,皆为名角组成,因为当时云南人对川剧高腔不太习惯,天长日久,致营业不振,角色流落无法还海,不得已而将川剧滇唱,加入滇剧团演出,因而大红。从此滇剧受到川剧极大影响,更形壮大。西康与贵州也只有川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