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族融合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北魏時代的陶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7期  作者:馮志清 出版时间:1980-07-25
    关键字: 北魏 陶俑 艺术鉴赏 民族融合

    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衆多的展品中,最珍貴而廣受世人注目的,要算是一些陶器展品了。這些陶器,由早期的仰韶粗陶,到唐代的唐三彩,數量多達數百件,而每項製品,形制都生動美觀,各具特色。對一般觀衆而言,從這些古物中,所領略到的,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上的造詣,同時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以這張圖片的陶器來說,是出自北魏時代,距離今天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在當時這是屬於一種殉器,但流傳至今,已成爲一種文化的珍品。陶器在北魏,正進入一個蛻變時期,這個時期的陶俑,有一大...

  • 文章中華民族的融合與拓展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5期  作者:陳大絡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名族文化 民族融合 中西交流

    来,长期不断的融合,长期不断的陶铸,业已构成了新生的中华民族,促使民族日益茁壮、日益繁衍,以及往圣豪杰所建立的光荣面,求之世界民族历史,是无任何民族能与之比拟的。惟因我们的民族性,是采取不偏不倚中庸之道的态度,所以才能做到各地的人民与人民之间,由于自然力的驱使而融合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精神无间地延续了数千年民族的生命与文化而不堕,并能日益光大起来,成为一个文明的古国。我国民族的融合,虽然有人把它分为四个大融合阶段,然而实质上数千年来均是民族融合的历程,也是

  • 文章自殘——千里艱難談探親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0期  作者:張過 出版时间:2004-01-10
    关键字: 湖北蕲春 故乡风貌 民族融合

    堯時封於大彭,至殷末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王以爲大夫,或云即老子也。

  • 文章古城西寧換新裝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作者:陳若曦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西宁 历史沿革 西宁见闻 西宁宾馆 民族融合

    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知道,这个盆地因地处东西交通要道上,又扼靑海高原的咽喉,进可攻,退可守。占据了西宁,可以控制靑海和甘肃;失了西宁,中原门户受到居高临下的威胁,关中地区便有朝不保夕之忧。正因为是兵家必争之地,各民族在这块土地竞技角力,也曾各领风骚过。从城市名称的沿革,也能看出汉族的扩张和民族融合的过程。公元前这里是羌人的天下。汉武帝时,汉族势力第一次到达这里,设了「西平亭」。汉宣帝时,为了长期对付羌人,赵充国将军进行屯垦,一路从金城(兰州)到「临羌

  • 文章國父民族思想的演進 堅持文化傳承 光大中華民族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2期  作者:王壽南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族融合

    作者王壽南先生爲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

  • 文章察哈爾省建制之由來(中)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期  作者:朱丕生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察哈尔省 建制 历史考究 民族融合

    ①蒙古利亚包含有黄种人及美洲的印第安人。②高加索包含欧美白人及印度人。③尼革罗包含非洲及世界各地的黑人),这供我们一个重要的线索……西方人说中国文化常常接受外国文化,是无疑问的,而且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优点,能接受才能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文化的内容全是外来的,则他们在世界文化史上,却也不能占一个重要地位。」由上敍可知黄帝的阪泉、涿鹿之役是两个最伟大的战争,它是奠定了中华民族融合的基石,进而能融合外来的民族与文化,所以我们代代均称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四、阪泉

  • 文章廣東先民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广东省 先民 岭南 马坝人 民族融合

    (注:四面青山的粵東山居農村之一)廣東之先民是指中原漢人大規模遷入之前的土著居民,應當包括春秋戰國與唐宋以前的歷史時期。古時尙未有廣東省的設置,故當時兩廣之地多稱爲「嶺南」。《通考·地輿·南越》載「自嶺以南,唐虞三代爲蠻夷之國,是百越地」。南越則指今兩廣而言。因兩廣位於五嶺之南,故稱爲嶺南。五嶺即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諸嶺與越城嶺。唐時分天下爲十道,其中嶺南道者,包括今之兩廣及福建之漳浦等地。宋時分天下爲十八路,其中廣南東路、廣南西路者,即今之廣東,廣...

  • 文章從中原到台灣移民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蔡天來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台湾移民史 民族融合 福建广东移民

    我們的先祖遺民來台灣的原因:係中原動亂及人口壓力,因人之常情乃厭惡動亂,喜愛太平安逸。中國大陸,歷來多有大動亂,加上台灣早有「台灣好趁食(謀食)」,「台灣錢,淹腳目(腳踝)」的美景膾炙人口,自然成爲避亂的好去處。人口壓力:因大動亂固然引起人口遷移,但是太平盛世卻引發人口增加,人多則窮,人民生活又陷於困苦。在人口壓力中,福建、廣東兩省因境內多丘陵,人口壓力最大,我們的先人向台灣移民,自然最多。在台灣的移民:荷蘭人入侵台灣以前,台灣已漸形成漢人村落。當時台灣...

  • 文章可愛的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5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江西省 风土人情 江西特产 民族融合 矿产

    瑞金 楊曉蒼江西是個好地方,是我們可愛的家鄕。我生於斯,長於斯,工作於斯。少年生活在贛南,青年執敎於省城。幾十年來,由南到北,從東到西,踏遍千山萬水,熟悉自然環境,探討人文宏觀,了解特產名勝。作爲江西兒女,體認家鄕眞貌,獻身家鄕建設,感到無限安慰、榮幸和驕傲。「浩浩贛江水,縷縷家鄕情。」我深深的熱愛江西。一、人傑地靈江西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物產資源,秀麗的湖光山色,淳樸的風土人情,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美稱。江西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面積16.69萬平...

  • 文章吉林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徵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曹保明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吉林 民俗文化 行帮文化 闯关东 民族融合

    产生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民俗文化。清中叶以后,为加强东北边陲,朝廷改封禁政策为移民富边政策,不但在松花江畔建水师营、造船,而且吸引大批关内汉人参加吉林的开发和建设,使吉林的山山水水,经济、交通、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和繁荣。这样,中原大量汉民族手工业者和行帮人员的涌入,既充实了边地的农耕文化,同时又与这里其他民族渔猎文化、采挖文化(朝鲜族称作农耕文化)和吉林西部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游牧)等几种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吉林特色的多民族融合的行帮民俗文化形态。如放山、狩猎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