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俗文化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處處風光美 秋高氣爽好諞閑(聊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張恩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民俗文化 谝闲

    在山西晉南一帶,每年秋季,是莊戶人家最爲愜意的時節。辛勤勞作大半年的莊稼人洗去汗塵,開始聚在村頭巷尾,鄰里炕頭,或伴著漫漫長夜,或趁著綿綿秋雨,海闊天空,古今中外,諞起閑來,不亦樂乎。每當此時,從台灣探親回來的衛先生也興致勃勃加入到鄕親們的諞閑的行列。諞閑即聊天,晉南人好諞閑由來已久。往日歲月,人們諞梁山,話聊齋,說西遊,論三國,傳統文學,古典戲曲,神話傳說,域外新聞,全拿來作爲談資。晉南悠長久遠的歷史,積澱厚重的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民衆。別看莊戶人平...

  • 文章山西民俗(二)——民俗文化發展的脈絡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山西民俗 民俗文化 发展脉络 特色习俗 面食

    山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厚,为世人所瞩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山西民俗文化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从远古到战国中叶是萌芽奠基时期,从战国晩期到两汉是昌明兴盛时期,从三国到五代是融合求新时期,从北宋到清中叶是臻于成熟时期,从晩清以来是转型创新时期。山西民俗文化的起源可上溯到一八〇万年前活动在山西南部的西侯度人时代。一九六〇年,考古工作者在芮城县西侯度村发掘出数十件石器和二十多种动物化石,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说明西侯度人已经学会用它们砍伐

  • 文章山西民俗(三)五大區域及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山西民俗 五大区域及特色 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言土语、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有密切关系,比如晋南的方言土语和民间音乐与晋中就有很大的差别,而与陕西关中相近,音乐界称之为「音片」或「音乐色彩区」,民俗界称之为「民俗文化圈」。山西民俗文化可分为五大区域或五大民俗圈,即:晋南地区民俗圈、晋中地区民俗圈、晋北地区民俗圈、上党(晋东南)地区民俗圈和晋西地区民俗圈。晋南民俗圈涵今临汾、运城两市,晋中民俗圈涵今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吕梁地区

  • 文章山西民俗文化發展概述(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張余 曹振武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山西民俗文化 区域划分 崇尚节俭 重商善贾 胡汉相融 沉稳保守

    三、山西民俗文化的五大区域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言土语、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有密切关系,比如晋南的方言土语和民间音乐与晋中就有很大差别,而与陕西关中相近,音乐界称之为「音片」或「音乐色彩区」,民俗界称之为「民俗文化圈」。山西民俗文化可分为五大区域或五大民俗圈,即:晋南地区民俗圈、晋中地区民俗圈、晋北地区民俗圈、上党(晋东南)地区民俗圈和晋西地区民俗圈。晋南民俗圈含今临汾、运城两市,晋中民俗圈含今太原市

  • 文章襄汾縣民俗文化藝術(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山西襄汾 民俗文化 七十二呆 太平版画 雄狮登天塔 社火焰火

    七十二獃是襄汾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又一奇葩:由中國民間曲藝家劉潤恩先生經多年廢寢忘食、費盡心血,搜集、整理、編寫的七十二獃故事,是襄汾縣現代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產品中的又一枝奇葩,是一部生動活潑、情節感人的「獃」故事集大成,是襄汾縣人民用自己聰明才智,經過漫長歲月的磨礪,千錘百練,集思廣益,提煉開拓出來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遺產。它—七十二獃故事,既用惇僕、敦厚、通俗、鮮明的語言,平淡、有趣、幽默、沉著的形象,表露出襄汾人的倔強、執著、寬厚、直爽和堅執是非曲直的虎...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