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梁启超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梁启超到台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7期  作者:慶文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梁启超 戊戌变法 台湾

    寒烟漠漠雨潇潇 劫后逢春爱寂寥昨夜子规啼未了 朝看红染木棉桥这首诗是梁启超在雾峰「林家花园」写下的诗一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新会人,文学家兼政治家,清光绪中叶,与其师康有为等倡变法立宪,主张教育方面废八股、设学堂,推行中西兼习;政治方面,撤销闲散衙门,裁汰冗官、澄清吏治,引用新人,广开言路等;军事方面,习洋枪大砲、裁减冗兵,力行保甲;实业方面,筹办铁路、开矿,促进农工商业及奖励发明等。光绪皇帝,深以为然,于光绪二十四年(即戊戌年,西元一八九八年)四月

  • 文章梁启超与新民丛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康保延  出版时间:2002-07-31
    关键字: 梁启超 日本 《新民丛报》

    注:三十一岁时的梁启超梁启超生前投身文化界,鼓吹言论不遗余力。所创办的报章杂志甚多,首先主持「时务报」即大获好评。戊戍政变失败后,逃亡日本,主办清议报,鼓吹维新,攻击西太后荣禄等,而为满清政府派人捣毁,以百期结束。随后又创办「新民丛报」,其影响颇大,曾为一时言论界的天之骄子。尤以其运用文笔之妙,动之以感情,以浅易文字,使大众皆喜,故有「新民文体」之说。光绪二十七(一九〇二)春,梁启超由澳洲重返日本,是年冬,即筹办「新民丛报」于横滨。越年春正月

  • 文章粵海舊聞錄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1期  作者:祝秀俠 出版时间:1982-12-25
    关键字: 梁启超 保皇 中国会馆 孙中山

    梁启超致中国会馆书光绪二十六年梁启超自日本渡美时,保皇党势力正风靡美加两国,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渡美进行革命,处处遭遇阻力,其二次赴美之被阻登岸,即保皇党人运动关吏以致之,惟康梁势力在海外日张,淸廷亦至感不安,梁氏赴美之初,时驻美使臣为伍廷芳,淸廷令阻其上岸,伍商诸美国务院,未得要领,乃饬中华会馆请其致书在檀香山之梁氏劝其勿来,且加以吓阻,谓清廷官吏悬赏购刺,谋药弹七首以待,切宜自爱,勿投险地,梁得书乘机条陈大义,借此宣传,其覆中华会馆一函,文子酣畅,声势尤

  • 文章楊晳子巧對梁任公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5期  作者:易叔平  出版时间:1971-08-15
    关键字: 杨度 梁启超 析字联 洪宪帝制 革命史料

    項城不德,帝制自爲,聞粱啓超(任公)將有文示表,乃派其文膽楊度(晢子)鬻金十萬,赴津圖阻,粱竟響以閉門羹,旋卽發表『異哉所謂國體論問題』一文,當頭一棒,大快人心!三千毛錐,竟勝十萬雄師也。惜當局者迷,未能從諫如流,懸岩勒馬,羣小包圍逢君之惡,遂演出八十三天洪憲一幕醜劇。初,國人攝於袁氏淫毒,怒而不敢言,道路以目,反對者羣集津門,惟任公馬首是瞻。粱除口誅筆伐外,預佈軍事行動,囑蔡鍔(松坡)待時而動,有條不紛,孰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並於益世報戲揭一析字格聯...

  • 文章唐繼堯與蔡鍔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5期  作者:李天健  出版时间:1995-12-25
    关键字: 唐继尧 蔡锷 护国运动 史实考证 梁启超

    至于本人与松坡、烈钧,均系承教奉令,躬冒矢石而已,断不能夺孙先生发踪指示之功。不过本人与松坡迭共患难,吾滇对松坡之英年长逝,尤应表示非常之哀悼。谚云:一生一死,交情乃见。是非毁誉,吾人实不必萦之于心。[1] 《简明历史辞典》(阙勋吾主编,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二九页。[2] 见白之瀚:《梁启超与唐继尧》一文,载《云岭拾穗》一书。

  • 文章民族正义、风骨凛然——民国六年梁启超坚定反对「复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廖醒群  出版时间:2005-07-31
    关键字: 梁启超 生平介绍 《饮冰室全集》 反对“复辟”

    梁启超(西元一八七三—一九三〇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系文学家、政治家,著有「飮冰室全集」,内容博大精深。光绪十一年,启超参加乡试,主考官李瑞棻,奇其才,以妹许之,当时人皆敬佩。天赋异禀,从小研读「史记」等,时年仅十七岁,次年,谒见南海康有为,尊之为师,康日课「羊公传」,「资治通鉴」及「宋元学案」、「朱子语类」,启超因此得以博览群书,积学日深。光绪廿年,客京师,结识夏曾佑、谭嗣同等份子。中日战争起,群人颇以为时局惋惜!并上书当局,痛陈

  • 文章廣東詩人與桂林山水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7期  作者:廖醒群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广东诗人 梁启超 桂林 山水诗

    一一般文人,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影响,都希望能到桂林游览,一睹奇山异水,或赋诗词,或为文作记,亦人生之一大乐趣。近年来以交通方便,生活富有,涌到桂林的观光人士,有如「过江之鲫」,其中尤以台省人士及日本游客为最多,目睹桂林之胜,无不叹为观止,人间仙境,所言非虚。从前广东诗人康有为,号南海,与梁启超俱为名诗人,也均系清末学者及政治家,有「康梁」之称,时劝光绪帝行新政,事败逃亡日本。康南海平生著作甚多,其中「延香老屋诗集」,系其门人梁启超手抄,书法潇洒隽逸

  • 文章梁启超对袁世凯民国五年伪造民意密电书后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8期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梁启超 袁世凯 近代史料 密电信函

    本文为现代史料最有价値之杰作,原拟在本刋『开国六十年大事记」中刋出,因篇幅有限,改在本期补刋,以向读者。梁启超虽非本党人士,篇者执笔,不以人废言,特此声明。荡平注记

  • 文章梁启超与「政闻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陳敬之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梁启超 “政闻社” 组成 政纲 活动 失败 政治革命

    梁启超,则尤主张最先,鼓吹最力,影响最大。一、「政闻社」的组成先是光緖庚子(一九〇〇)年间,启超在「淸议报」发表了「立宪法议」一文,虽然极力鼓吹君主立宪,但谓:「立宪者,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其意,盖谓当时中国民智闭塞,若骤然行宪,恐贻欲速不达之讥,故建议于实施宪政之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事于以下准备工作:第一、政府派员出洋考察宪政;第二、拟定和硏究宪法草案;第三、公布上项宪草,诏示全国人民公开讨论;第四、妥定预备立宪期限。启超这些建议提出之后,到了光緖乙已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