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志共返回5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建立方志之学刍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6期  作者:唐祖培 出版时间:1975-07-10
    关键字: 方志

    周礼春官有五史: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各有职掌;『四方之志』,则外史职掌之一也。『志』为记识事物,谓若晋乘、楚梼杌、鲁春秋。方志与国史,名异而实同,皆本于春秋,由此可知矣。杜预序左氏春秋,曰:『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今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韩子所见,盖周之旧典礼经也。周德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春秋昭明,赴告策书,诸所记注,多违旧章。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眞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

  • 文章霑化縣簡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高宗愷  出版时间:1979-03-20
    关键字: 方志 沾化

    一、沿革縣志(註)云:「霑化爲縣自金始。」取義於漢龔遂爲渤海太守「海濱居民復霑聖化」之意。以前:「秦棣齊郡;」「漢爲千乘郡濕沃縣地;」「晉爲樂陵國濕沃縣地;」「南宋、北魏爲樂陵郡地;」「淸爲渤海平原郡蒲臺將陵縣地;」「唐爲棣州渤海縣之招安鎭;」「宋爲濱州招安縣」宋仁宗慶歷三年升招安鎭爲縣;神宗熙寗六年仍省爲鎭;元豐二年復置爲縣。「金,明昌六年更招安爲霑化,始築城。」元,明,淸,中華民國,相沿爲霑化縣。註:本縣縣志在臺出版者有兩種:一爲淸光緖間修民國二十年...

  • 文章景印黃縣志後記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鄭恒萃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方志 黄县

    吾邑爲古靑州海嵎萊夷之域,禹書稱爲萊人作牧之地,周之春秋爲萊子國,後併於齊,秦爲齊郡東鄙;漢爲黃縣,始見于漢書,隸屬于靑州部東萊郡。爾後疆域隸屬,屢有更易,迄於民國,而黃縣之名依舊。位居於山東半島北端,萊州灣之南,面山負海,地狹民稠,民多遠適京師,險涉重洋;因經營商業,貿有遷無而致富,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皆有黃人之履跡焉。近聞中共調整山東省之行政區,黃縣之名已亡,遷治於境內濱海之龍口市矣。縣之有志,猶國之有史,族之有譜,其爲文獻足徵則一也。黃縣之...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八)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71-08-16
    关键字: 无锡 方志

    常熟縣沿革:漢吳縣之虞鄕,三國吳置虞農都尉,晉置海虞縣,東晉又分毗陵置南沙縣,南朝梁析置常熟縣。隋省海虞入常熟,治南沙城,在今治西北,屬揚州吳郡,唐徙海虞城,在今縣東,屬江南道蘇州,五代因之,宋移今治,屬平江府。元升爲州,屬平江路。明初復爲縣,淸雍正間,析東境置昭文縣,俱屬蘇州府。民國併昭文入常熟,初隸蘇常道,後爲第三行政區,別稱虞山,又稱琴川,取名於山水也。疆域:東界太倉縣,南界吳縣,西界江陰無錫二縣,北隔大江對南通縣。東西距五十四公里,南北距五十一公...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十)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9期  出版时间:1971-09-16
    关键字: 方志 江苏

    江陰縣沿革秦曁陽鄕,漢爲毗陵縣地,晉以暨陽鄕併入,分無錫縣地置暨陽縣,故治在治東四十里莫城鄕。梁廢暨陽縣,置江陰郡,徙治君山之陽,又分蘭陵地置江陰縣爲郡治,唐以縣置暨州,旋廢州,南唐置江陰軍,宋廢軍而復置,元升爲江陰路,後改州,明初曰連洋州,後改江陰州,又改爲江陰縣,淸時屬常州府,別稱澄江,以北門外有澄江河而得名。民初屬蘇常道,北伐後隸第一行政區。疆域東界常熟縣,南界無錫縣,西界武進縣,北隔大江對靖江縣境。東西距八十四公里,南北距三十六公里,面積一百六十...

  • 文章江蘇各縣市誌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4、15期  出版时间:1972-05-16
    关键字: 上海 方志 租界

    上海縣沿革漢海鹽婁縣二縣地。唐華亭縣地,曰華亭海,後以人煙浩繁,海舶輳集,遂成大市。宋紹興中於此置市舶提舉司及榷貨場,名曰上海鎭,以地居海之上洋而名,元置上海縣。淸屬松江府。民三隸滬海道,爲道治,十五年設淞滬商埠督辦公署,負責市政建設,劃縣境之滬南、閘北、洋經、蒲淞、引翔、法華、塘橋、楊思、漕涇、高行、陸行等十一區,及寶山縣之一部隸之。十六年七月置上海特別市,直隸國民政府。屬於縣轄者,僅三林、曹行、塘灣、北橋、馬橋、顓橋、閔行、陳行八鄕而已,今縣移治北橋...

  • 文章江蘇各縣市誌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1971-12-16
    关键字: 方志 吴江县

    吳江縣沿革 漢吳縣地,唐松陵鎭,五代吳越置吳江縣。元升爲吳江州。明仍改爲縣。淸初析縣之南境置震澤縣,俱屬蘇州府。民國併震澤入吳江,初隸蘇常道,後屬第二行政區。別稱松陵,亦稱笠澤,吳地記云,吳江一名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澤。松陵笠澤二稱,蓋由於此。又稱龐山,則以治東有龐山湖也。疆城 東界靑浦縣,南界浙江嘉善縣,西瀕太湖交浙江吳興縣界,北界吳縣。東西距五十公里,南北距七十二公里,全縣面積二百零四萬七千六百八十畝,一千一百五十五萬公里,分爲八區。人口四十九萬六千二...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畧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20、21期  出版时间:1972-09-16
    关键字: 青浦县 方志

    青浦縣沿革漢婁縣地,梁以後爲崑山縣地,唐以後爲華亭縣地,元爲上海華亭二縣地,明析置靑浦縣,治靑龍鎭,尊廢,萬曆初復置移治唐行鎭,淸初析東北鄕置福泉縣,乾隆時併福泉入靑浦,屬松江府。民初歸滬海道,北伐後屬條四行政區,別稱靑溪,又稱橫溪,亦稱鶴浦,蓋皆取名於水也。疆域東界上海市,南界松江及浙江嘉善縣,西界吳江縣,北界嘉定崑山二縣。東西距六十公里,南北距三十六公里,面積計五百八十六平方公里,今分爲八區。人口二十七萬八百三十二人。(依內政部三十五年統計)山川佘山...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22、23期  出版时间:1972-11-16
    关键字: 萧县 方志

    蕭縣沿革古蕭國,春秋時爲宋之蕭邑,秦置蕭縣,漢置縣屬沛郡,晉因之,南朝宋爲沛郡治,北齊廢郡,改縣曰承高,隋改曰龍城,又改爲臨沛,尋復曰蕭縣,唐屬河南道徐州,宋以河決移治今治之西北,金屬山東西路徐州,元屬歸德府徐州,明屬南直隸徐州,萬歷間又圮於水,始徙於今治,淸時屬徐州府,民初直隸於省,旋受轄於徐海道,北伐後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勝利復員行政督察合併爲九區後,屬第九區。疆域東界銅山縣,南界安徽宿縣及靈璧,西界碭山縣及河南永城縣,北界銅山縣及豐縣,東西距五十五...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8、19期  出版时间:1972-07-16
    关键字: 溧阳县 方志

    漂陽縣沿革春秋吳瀨渚,漢置縣,以在溧水之陽而名,屬丹陽郡。三國吳省爲屯田,又分其地置永平縣,故城在今治之南。晉改爲永世,又置溧陽縣。南朝齊屬揚州丹陽郡。隋廢永世,改溧陽爲溧水。唐復析溧水置溧陽縣,天復初始徙今治。改溧州,又改溧陽州。明改州爲縣。淸時初隸江寧府,雍正八年改屬鎭江府。民三置道屬金陵,北伐後屬第一行政區,別稱瀨水,以境內之溧水亦名瀨水也,亦稱瀨陽瀨渚。疆域東界宜興縣,南界安徽廣德縣,西界溧水高淳二縣,北界金壇縣。東西距六十公里,南北距七十三公里...

共512条记录 1/5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