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城石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葛仙公岩·方城石·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郭如月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葛仙公岩石 《砚史》 方城 历史人物 黄石砚

    方城石。色赤而处有白沙点,为砚,则避磨墨处,比方城差慢,难崭而易磨,亦有白点,点处有玉性,叩之声平无韵。」在写到《端州岩》时,又有「……然方城、温岩十磨,此三十磨方相及。」在介绍《吕岩》时则说:「磨墨不乏,其理与方城石等。」在《砚史》「样品」项的最后段落里,米芾尤其写道:「……又收一正紫,四叠,下有坐有足,巧手瘿盂,足上起一枝,细狭,枝上盘两叠,长七寸余,阔四寸,余如灵芝首,锐下阔,天然凤池之象,中微凹,点水磨墨,可书十幅纸,理在方城之右,此非人力所成

  • 文章聽水·撫山·品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作者:董振群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方城 伏牛山 七十二潭 川地貌

    八百里伏牛山蜿蜒经过河南西南部的方城县时,退去它雄浑伟岸的身姿,将一座座虽不高大但堪称秀美的山体,留给了最北端的四个乡鎭。窄窄长长的七十二潭就静静地安卧在其中。对于自然风景名胜相当匮乏的方城县而言,当地人给予了七十二潭最高的礼遇。不仅以较高的规格建设开发了它,还下大工夫把它打造成了南阳盆地黄金旅游链条中璀璨夺目的重要一环,引来八方游客争相前来一睹它的容颜。自县城出发沿省道鲁姚公路一直向北进入重重叠叠的伏牛山,三十公里的路程过后七十二潭就呈现在眼前。步入

  • 文章方城猴送给你「好时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猴艺术 方城

    三国刘备火烧傅望坡遗址地——河南省南边盆地东北缘的方城县有个独树镇砚山铺村,这个村的男女老少,人人不但会雕刻「黄砚」,而且还会雕刻猴,成为远近闻名的「猴」雕刻专业村。这个镇北有座山,出产一种质地绵软、洁白细腻的滑,这种滑易于雕刻,砚山铺人就地取材,借雕刻黄砚的技巧,雕刻出形象各种的小猴,小狮之类的「玩」。这一手工艺术历史悠久,是伴随着黄砚雕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兴于汉代,盛于唐宋。砚山铺人以此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和传宗艺术,代代相传

  • 文章河南方城名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劉玉山 馮金聲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 黄石山 道敎圣地 风景名胜

    砚之佳。后将砚及诗馈遗其挚友大书法家黄庭坚。黄庭坚得砚,珍而藏之,且和诗——《次韵李之纯少监惠砚》一首,后来黄庭坚任叶县尉,亲登黄山,考察砚生产情况,饱览黄山景色。明人马愈在他的《马氏日抄》中也以「方城石」为题对黄砚大加赞扬。说「方城石磨之声平有韵,腻而不滑,墨随手下,如油如漆,明亮照人,比他绝异,及中之上品也。」小武当山黄山又名小武当山,俗呼为小顶山。乃对湖北武当山(大顶)而言。北未时期于山顚建「玄武观」,祀玄武帝君。「玄武」为北方神

  • 文章耀古烁今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2期  作者:王小玲、武建華  出版时间:2012-04-01
    关键字: 黄石砚 方城 黄石山 砚山铺 文房四宝

    书法家黄庭坚更是对黄砚推崇倍之,曾为此写下了「乃知此山自材美,物欲致用当穷搜」的著名佳句。到了明代,文学家马愈专著《方城石》,极力推荐黄砚,称其为「中之上品」。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对黄砚作了很高的评价,并亲笔为黄砚题写了「中国黄砚」;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也为黄砚题词;国家著名书法家孙敦秀赞黄砚为「砚中极品」。由此,在众多文人名流影响之下,黄砚开始走出黄北山麓的「砚瓦沟」,并广为天下人所用。黄山南山脚下,就是生产砚台的村庄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