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共返回4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原文化溯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祝毓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名称 文化演进 朝代更替

    中国的名称,初见禹贡:「中邦锡土姓」;而史记把「邦」字改为「国」字。诗经有「此惠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云:「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禹开九州:兖、冀、靑、徐、豫、荆、扬、雍、梁,豫州在中间。周建东都,其理由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理均也。」中国文化的进化累积,历史所载,如: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敎民烹饪,结绳纪事,立传敎台、日中为市。伏羲氏始画八卦,画契六书,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又作甲历,制嫁娶,正姓氏,通媒妁、结网

  • 文章文化教育与国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 公安体 中华文化

    自命为读书人,对文化教育与国运素来就相当关心。来台之后,有鉴于国运否塞,文化亦濒临存亡绝续之交,因而有关文教方面的人与事,时萦于心,读书看报,亦多用力于文史哲学方面。在领导阶层,在检讨**挫败之际,仍着重于「实践三民主义,复兴民族文化」。个人在物质生活穷苦的大环境中,精神并未颓废,其中自以国家仍有希望为最大支柱。在初来台湾的那些年,薪资微薄,有时候买书也缺钱,因而公家所有的书刊,就成了主要的精神食粮。记得我有一本剪报黏贴簿,朝夕诵读,视为至宝,后来同事们

  • 文章论河洛文化与祖国信念的认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呂繼增馬永濤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祖国认同 价值认同 历史渊源 文化冲突 全球化

    马永涛 提供摘要孟子之言「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其中述及天民求生,在史实中获得实践运作。由此而观,到二十世纪底,世乱臻极,前五十年中爆发两次大战,其后另辟战场曰「全球化」,实施对人类文明中的「文化价値、经济资源(含人自身)、自然国族」三者的总破坏。民不堪命,有增无已。本文在上述背景之下,提出三大认同:一、文化认同:所谓「文化」,乃「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总摄,不是culture的杂乱贫乏。观察位置乃位于

  • 文章新縣大沙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張紅柱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沙井 明末历史 区域文化

    新縣不獨向爲縣治、州治,且爲郡治,惜年代久遠無從查考。相傳舊縣沉塔山下,新縣即今新縣村地。—地方志如是說。的確,新縣三面環山,風光秀美,人傑地靈,有千年孝婦故事動感天地;有偷光鑿壁之匡衡故里;有太白觴月之太白澗;有呂母稱帝之馬欄,等等勝跡,不勝枚舉,今天我要講的是新縣大沙井的故事。明朝天啓年間,海州地區蝗旱,好幾年都沒有下雨,好多地方乾得裂了縫,到處打井求水,都不見效,地方老百姓逃的逃,散的散,病死的病死,所剩無幾的人都感朝不保夕。單說這新縣地方旱的更厲...

  • 文章中原文化与台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王宇淸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民族文化 历史文物 台湾

    齐——今之山东,召公奭封于北燕——今河北大兴县,其他同姓功臣的封地也多在华北平原。再则武王灭纣,初封纣子武庚于宋,武庚叛诛,仍以原地封微子启,为宋公,以奉汤祀,其地即今河南之商丘。其时,不但宋人保存着殷商的文化,周人也颇因袭殷人的成规,如周之礼乐器用,每存旧制,周之六典,多本殷商。[2]既而又有殷人的后裔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华北平原周游列国,删诗书,订礼乐,有敎无类,普及敎育,普遍播下新兴儒家文化的种籽。虽有并世和略后的庄老屈贾学术思想崛起于荆楚

  • 文章偉大的易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易经》 中华文化 历史价值 世界影响 文化交流

    编者按:总统府资政陈立夫,最近在第二届国际易学大会致词,推崇已有六千四百余年历史的易经,是世界上一部伟大的书,中华民族在此伟大思想的指引下,发展出五千年一脉相承的高尙道德及文化。他认为,凡欲求世界眞正和平的原理,应从易经中求之。易经是世界上一部极伟大的书,它是中国祖先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大圣人的集体创作,以其起源的时间计之,已有六千四百余年之久,它的用途先应用到天文、气象、历法、节气等之天道,逐渐进而应用到人道,到了孔子赞易,才完全具体化。譬如乾

  • 文章玄奘大師的故里風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作者:韓宗民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玄奘大师 中华文化 历史文化 大师故里 古城风貌

    唐朝一代高僧玄奘大师,亦即世称的唐三藏,曾历尽千险远赴印度,经过十七年之久,携囘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深远,为我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佛学大师,世人大都知其梗槪,勿庸详述。笔者居家孟津,紧邻大师故鄕偃师,对大师故里略知一二,谨简介于此:大师俗姓陈名袆,故居位于偃师县城南三十里的缑氏鎭,在鎭北三里有个「陈家河村」,即是玄奘大师的出生地。偃师是历史上古城,周武王伐纣,会诸候于孟津,筑城于此,作为息偃师戎之地,故名偃师,县城位于洛阳之东六十华里,境内

  •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师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0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10-30
    关键字: 中国传统 传统文化 自然思想 人文思想 师道 中西文化

    中华文化之传统精神,天地君亲师五字,可谓已包括净尽。天地在自然方面,君亲师在人文方面。自然与人文,两端兼顾,一体一用。司马迁所谓「通天人之际,明古今之变」,文化传统大道,则无踰于此矣。自然与人文两端兼顾先言天地自然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属抽象,凭空凌虚,乃其阳面。地则具体,实际俱有,乃其阴面。此乃一切万有大本大源之所在。有生无生,俱无以逃其外。战国时代,阴阳家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此即五道。道必动,具时间性,故曰常。其相对辞则曰变。曰常曰变

  • 文章地靈人傑看南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2期  作者:丁淯清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 南阳 院士 文化遗址 出土文物 历史名人 文化传承

    籍院士最多。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宝地,历史上有许多文化名人都出生在南阳,院士多是与其文化中心地位相一致的。开封、新乡、郑州、安阳四市经济、文化较发达,开封为七朝古都,郑州为河南省会,院士自然也相对较多。」南阳籍院士简况从南阳籍院士简况中可以看出,涉及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哲学社会科学、生物学、地学、技术科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等多学科领域。院士是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他们

  • 文章台湾保持中原文化的传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王撫洲 出版时间:1973-09-25
    关键字: 台湾 中原文化 文化精神 礼俗传统 史料考证

    所谓中原即指黄河下游一带,包括河南全省及山东省、山西省和陕西省一部份地区,亦即华北大平原而言。由于黄河下游一带宜于生存和发展,土地适于耕种,人民勤于劳作,渐由草昧进入文明,奠立了农业社会。由于经济生产发达,政治制度日趋完备,于是此一地区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追溯先史时代的中华文化即发祥于此中原地带,因此中原文化即代表中华文化,故多以中原作为泛称中国的代名词。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上,仅以台湾海峡与福建广东两省隔海相望。但在地缘上早在更新世最后一次

共44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