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共返回15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裕州佛道教文化四特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姬明富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方城 塑像文化 诗词文化 墙壁文化 练真宫楹联文化

    一、灿烂多姿的方城塑像文化:当你走进遍布古称裕州的方城县,每一处寺院庙观,即会惊喜的发现:各个宫观内的尊尊神像塑得形象逼真、色调鲜明、唯妙唯肖、栩栩如生,被称之为别具一格、独特厚重的一道靓丽风景,颇受善男信女、各路香客的虔诚尊崇,并搏得文化界、艺术界、宗教界、考古界、科技界等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许。那么,追根求源,这里有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分。方城泥塑雕像,出自该县越河镇姬庄村李氏祖传艺人之手。李氏祖上明末清初开始塑像,当时建庙宇非常兴盛,塑像

  • 文章台湾与中原文化渊远流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6期  作者:吳宗賢 出版时间:1979-06-25
    关键字: 台湾文化 中原文化 文化渊源 历史渊源 本土文化

    我人既已知道台湾与大陆具有母子情、父子之谊,那麽对于台湾与中原文化有历史渊源,自然也有一致的看法了。国父讲民族主义,曾说「民族的形成,应归功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敎和生活习惯这五种力,这五种力是天然进化而成的……」。引申来说:血统,是「人」之繁衍的血缘条件;生活、语言、宗敎、风俗习惯,是靠「人」来努力、进化、发展的,也即由人集体创作,是文化的条件。它的特质,必有其地域性,这种地域性文化,原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并由此产生自然的民族情操——也就是民族意识。这种

  • 文章台闽与中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黃永川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台湾文化 闽南文化 文化交流

    摘要时序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为迎接辉煌时代的来临,并表达百年来生长在台湾这个岛上的子民勤勉奋斗的成果,以及向世人宣告他们的声音,国立历史博物馆特纠合馆内外学者,就文化层面作一探讨与回顾,并将成果出版「台闽文化百年」一书。台湾的子民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闽南,而闽南的文化又源自中原地区,历经千余年的流徙、融和与拓展,尤其近五十余年前,中华民族从多方面再度涌入,至今发展出高水准的文化,及与欧美先进国家一样的生活品质,其间艰辛与血泪,斑斑可考,漪欤盛哉!然而,文化

  • 文章中原文化溯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祝毓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名称 文化演进 朝代更替

    中国的名称,初见禹贡:「中邦锡土姓」;而史记把「邦」字改为「国」字。诗经有「此惠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云:「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禹开九州:兖、冀、靑、徐、豫、荆、扬、雍、梁,豫州在中间。周建东都,其理由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理均也。」中国文化的进化累积,历史所载,如: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敎民烹饪,结绳纪事,立传敎台、日中为市。伏羲氏始画八卦,画契六书,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又作甲历,制嫁娶,正姓氏,通媒妁、结网

  • 文章仰韶彩陶与中华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彩陶 中华文化 仰韶文化 考古

    一、仰韶彩陶之年代瑞典考古学家阿尔纳、安特生等,在民国十年前后,跟随我国农商部地质调査所,从事于地下考古,掘出新石器时代古器物颇多,就中以安特生于民国十年在仰韶村、秦王寨等处所获彩陶,最足珍视,安特生著有中华远古文化,及河南新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等书。所谓彩陶,并不限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一隅而已。河南广武县秦王寨,以及其他各地所出之彩陶,亦均包括在内。安特生于甘肃考古记内曾云:「余著中华远古文化,曾与英伦诸大考古家相互研究,如何仆生等之意见,余亦采作参考

  • 文章黄河与中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何啓民 出版时间:1988-02-29
    关键字: 黄河 中原文化 文化渊源

    以我国自然地形分:西南部属靑、康、藏高原区,海拔约自四千至六千公尺,凡五千公尺处皆在雪线以上,终年积雪,季节温度之变化,每当雪线升高,下部积雪溶化后,形成水源,汇集成流,黄河即为该雪源性的河流之一。地球上所有的大河,并非仅靠发源地之水量而能形成巨流者,故黄河如只靠巴颜喀喇山之部分水源,也不过是一条内陆河而已,后世中上游河川之袭夺发育,终于衔接成巨流。我国中原地区以适宜之气候及黄土之培育与黄河之灌漑,自史前便已形成文化之摇篮。一、黄河之源流今黄河流长

  • 文章石璋如院士中國歷史古前篇縮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5-07-01
    关键字: 周口店文化 彩陶文化 龙山文化 拍纹陶文化 沙陶文化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法国德日进和桑志华二人,发现许多遗址,计有水洞沟、沙拉乌苏河两岸、万巴寺、中卫、三圣宫及油房头等。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德日进和杨铨健,在准噶尔流域,发现多数石器,在黄土层下的砾石层中。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在山西保德,陕西吴堡,也在砾石层中发现石器。另榆林鱼河堡,也发现有石器。(二)河套文化的地层:北京人到中期旧石器,因气候转变,由温暖到寒冷,再随洪水由山上而下来,石块已磨成砖石。后来西北风吹来黄沙,形成了红土、砖石及黄土

  • 文章河洛文化的发展与中原文化的扩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龐靖宇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农耕文化 中原文化 道家

    一、前言本人应邀参加第五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这是十分有意义的活动。所谓河洛文化,正如本次邀请函所说:河洛文化是古代产生于中国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河』是指黄河,『洛』是指洛河。两水交流于河南省的巩县(现改为巩义市)。河洛地区,即指以洛阳和嵩山周围为中心。与今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大体相当的地区作为一种历史区域性文化,河洛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河洛文化是中华先民以及后人在河洛地区创造的以农耕为中心的政治

  • 文章谈中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頓嵩元 朱俊芳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中原历史

    何谓中原文化?中原文化也称炎黄文化或黄河文化、华夏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老的文明是与中原化分不开的,因为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整个中国文明史就是以这个民族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中原是我国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史上一块巍峨的里程碑。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除少昊外,其他都在中原居住活动过。太皞伏羲氏是三皇之首,他曾居于陈(河南淮阳),且死葬于此,今准阳太皞陵即是。传说太皞伏羲为人首龙身,说明这个民族是以龙为图腾

  • 文章河洛文化与岭南和广府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儒家 五经 河洛文化 岭南文化 广府文化

    傅斯年来台北,任台湾大学校长,一九五〇年五月二十日逝世,葬于台大校园。胡适之和董作宾,分别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和院士,去世后均葬在研究院门前山丘墓园。以上学者都曾发扬中华文化于各地区。今欧美各大学,已设孔子学院,中华仁民爱物,和平共存之文化,将永恒传播于世界。[1] 司马迁撰《史记》五帝本纪。班固撰《汉书》楚元王传,刘向、刘歆、赞曰。民67年台启业书局。[2] 《宋史》道学一,台湾鼎文。黄宗羲著《宋元学案》台湾商务万有文库荟要。[3] 张载撰

共159条记录 1/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