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传承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國之瑋寶——漢代石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6期  作者:夏美馴 出版时间:1978-06-25
    关键字: 中国历史 石刻艺术 文化传承

    考古學者在地面上、地層裡發現史前的遺物,如石鏃、石斧、石杵、石臼等,就可證實上古人民在穴居野處,茹毛飮血的生活當中,已經開始使用石頭作爲實用器具,也說明了我們中國的雕刻,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及後造舟車,製兵器,鎔銅鑄鼎,雕刻藝術漸有進步。商代雕刻益繁,銅器的刻鏤文飾,玉石的雕琢,甲骨的鏤刻圖樣,俱有文物足供考證。周代石鼓(獵碣)鐫鑿(一說秦代遺物),秦的金人和鐘鐻鑄造,螭虎紐玉璽的雕刻,藝術成就至足驚人。漢代藝術遺物,在石上雕刻文字或花紋的,有石畫、造像...

  • 文章低頭思故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88-03-30
    关键字: 故乡思念 《杞县文献》 文化传承

    西岡挺翠,河橋觀柳,高陽晚渡……是杞縣的八景。這塊平衍的土地,四季分明,盛產著五穀雜糧,飼養著六畜驢騾,我們的祖塋、宗親、恩師、親友、同窗都在這裏。鄕賢爲我們鋪好了康莊大道,定好了人生的目標,北方之強,明是非,別善惡,用鮮血頭顱,對抗過民族大敵,惋惜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狂風暴雨,兵馬倥傯,我們離開了這可愛的故土。漂泊,流浪,快要半個世紀了。是噩夢,是悲憤,或是幸運,陶淵明的詩句:「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覊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往事如水如煙,月朦朧,...

  • 文章燭光搖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杜銘澤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诗歌 教育事业 文化传承

    窗子,張開了笑臉,風兒,輕輕地撥弄琴弦,燭光搖曳,跳動著一顆紅心,人影兒,依稀可辨。童子嗲聲嗲氣:「奶奶,您是爸爸的老師!」不惑者,遞上淸茶一杯,肅然起敬。秋霜染髮的老人,端坐侃談,祖孫三代—師生歡聚在窗前。憶當年,老人初上講壇腼腆,三尺講台寫人生,潤物無聲灌心田,誦讀四書五經,還學莎翁作品,描繪著大千世界,祖國藍天。看今朝,昔日學子成大器,靑出於藍勝於藍,爲人師表育雛燕,九章算術、物理化學多鑽硏,心裡蘊藏著人類生活的甜蜜。展未來,「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 文章奇人奇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閔鋒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李公涛 翰园碑林 河南乡贤 文化传承

    古人云:家齊而後國治開封東郊範莊有一處聞名海內外的農村小院,院裡花木蔥郁,修竹青翠,一丈多高的玲瓏假山矗立在一池清水中,「山」上懸泉飛瀑,景色宜人。在長廊纏繞的門扉上,雕刻著著名書法家牛光甫寫的「翰園」二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個小院之所以出名,就在於它的主人是名聞遐邇的中國翰園碑林創建人李公濤,他被人們譽爲當代「文化愚公」,他的家庭被評爲「五好家庭」。十年來,李公濤全家爲了弘揚民族文化,自籌資金,帶領全家,無私奉獻,艱苦奮鬥,...

  • 文章故立法委員馬乘風先生行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河南乡贤 马乘风 立法委员 文化传承

    故立法委員馬乘風先生,以字行、世居河南省宜陽縣柳泉鎭中石村,耕讀傳家、家風淳樸,祖益衆公,父明紀公,均能秉傳統之遺緒,廣結善緣,嚴守治家之道,承先唯謹,啓後有方,故教子弟以身教爲鑑,以學業爲重,幼入私塾,受嚴格訓練,入經史之門,奠國學之基,後入學堂,由小學而中學而師範而大學預科,從不感課業之重,一生爲文著書,暢所欲爲,蓋拜私塾之厚賜也。民國十五年冬,感於國事蜩螗,内憂外患,遂加入中國國民黨,志在救民,以身許國。旋奔向武漢,投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親仰 蔣公...

  • 文章郭小莊畢業轉敎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張芬馥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毕业 戏剧 “雅音小集” 大学生活 文化传承

    六月廿二日,文化學院畢業典禮,最特殊的畢業生將是——郭小莊。「我比同班同學大八歲」小莊常說。特殊的並不止於八歲的差距,最重要的是郭小莊是平劇界第一個保送到文化學院戲劇系,也是唯一的一位。四年前,兪大綱老師帶著郭小莊上華岡,展開了她的大學生活。小莊不止一次的在心底告訴自己:「一定要撑到底。」四年中,她領過奬學金,不遲到早退。在戲劇系師生中,郭小莊是難得的好學生。「要感謝的人太多了,父母、師長,還有兪老師。」兪大綱敎授已逝世三年,由他改編的「王魁負桂英」足以...

  • 文章詹國祥致力保存「皮影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李映廷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詹国祥 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民俗艺术

    隨着電影、電視倡行之後,我國古老的民俗藝術之一的皮影戲已告式微。詹國祥有感於此道已衰,但「皮影人」却被英國人珍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中,無疑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値,所以決定收存、製繪近四十年來的皮影戲臉譜及表演技術公諸社會,並希望尋得家境淸寒、有倫理觀念而愛國家、愛民族的靑年繼其衣鉢。詹國祥現年五十二歲,原籍河南省羅山縣,現任職於嘉義縣稅捐處。據他硏究指出,皮影戲在我國約有一千九百餘年的歷史,它在歷史上正確出現的時間,還是在漢武帝時,「搜神記」卽有如此記載:「...

  • 文章地靈人傑看南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2期  作者:丁淯清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 南阳 院士 文化遗址 出土文物 历史名人 文化传承

    (一)二〇〇二年「五·一」過後,余偕曙光到鄭州看望老學長楊君廷寊。見面寒暄之後,他就把由周光召先生題寫《中州院士風采》一書贈我閱存。這本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印發,由河南省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南陽南召人許成祥先生主編,以報告文學和人物通訊文體,真實地再現了五十二位在豫工作及豫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成長經歷及貢獻成就,是一部描繪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歷程的壯麗畫卷。在本書的四一二頁,刊載了趙大磊先生撰寫的《中州院士人才全體概析》一文。趙文說道:「...

  • 文章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曹利堂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五四运动

    許多歷史學家皆曾觀察到,當一種文化或文明發展至某一階段時,普遍化的過程便開始涉入,這就是說:它會共同企圖將各種不同的經濟與政治活動,團結在較爲集權化的控制之下。最後,當它達到了無法再作更進一步的團結之點,這個文化和文明乃開始分裂、瓦解。我們閱讀了當代新馬爾薩斯學派的大將雷夫金在他的《能趨疲》新世界觀一書裡這段話,稍一沉靜片刻省思眼前所正面對的一個現實危機之險象——中東地區霸權主義者伊拉克,與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帝國主義強權之間的矛盾衝突,如箭在弦上的戰爭危機...

  • 文章河洛文化在臺灣的傳承與發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4期  作者:齊衛國 出版时间:2012-10-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台湾 闽粤同胞 文化传承 语文教育

    壹、前言「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這是唐朝的太子太師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的話。考其意義,豈是單指木、水、國而言,施之於文化方面亦然。自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臺整軍經武,勵精圖治,已是物阜民豐、安居樂業的狀況。國民所得平均一萬三千美元,成為世界上政治、經濟的奇蹟,此乃堅持中華文化使然也。然而中華文化在臺灣源流是怎樣的?其傳承如何?又是怎樣的發揚?本人願陳芻蕘之見,敘述於後。貳、臺灣文化溯源一、文化的內涵...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