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連鎖性的敎育——學校——家庭——社會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1期  作者:井應秋 出版时间:1985-02-20
    关键字: 连锁性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人人忙于工作生活之中,至于休闲活动又贪图消耗在欣赏电视上,如此不但减少了灌输道德伦理,也减少了管敎正在学习发展中的孩子,在这个空档中出了差错,家庭怪学校,学校怪社会,互推责任,莫衷一是,要知道敎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不管婆对媳非,大家都有责任,笔者权衡其功能,站在客观立场,略表胸怀之意。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是传授知识、受业、解惑培养人才的所在,其课程是统一的,而每天都有二十分的生活与伦理(过去是公民训练);虽是课程的一小部份;但敎师并不敢轻视,而是要帮助他们完成

  • 文章加强亲职与道德教育功能——谈青少年犯罪趋势的恶化应如何予以遏止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劉呂潤璧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道德教育 青少年犯罪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法務部長李元簇在立法院報告,靑少年犯罪情形,近年來愈形嚴重,臺灣地區未滿十八歲少年犯罪審理案件的人數,民國六十八年爲八千二百十一人,六十九年爲一萬零九十二人,七十年爲一萬六百零二人。各級法院檢察處執刑有罪的十八歲至二十歲的靑年犯罪人數,六十八年是九千六百五十七人,六十九年是一萬零四百七十二人,七十年是一萬一千二百廿四人。另一個更令人注目的事實,是靑少年犯罪年齡也有降低的趨勢,十二歲以下兒童涉及犯罪行爲的指數,六十八年爲一百,六十九年升爲一百三十點二八,七...

  • 文章如何遏止靑少年犯罪趨勢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3期  作者:劉呂潤璧 出版时间:1987-01-29
    关键字: 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作用

    據有關當局報告靑少年犯罪情形,近年來愈形嚴重,臺灣地區未滿十八歲少年犯罪審理案件的人數,民國六十八年爲八千二百十一人,六十九年爲一萬零九十二人,七十年爲一萬六百零二人。各級法院檢察處執刑有罪的十八歲至二十歲的靑年犯罪人數,六十八年是九千六百五十七人,六十九年是一萬零四百七十二人,七十年是一萬一千二百廿四人。另一個更令人注目的事實,是靑少年犯罪年齡也有降低的趨勢,十二歲以下兒童涉及犯罪行爲的指數,六十八年爲一百,六十九年升爲一百三十點二八,七十年則升爲一百...

  • 文章建立現代倫理規範和諧群己關係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1期  作者:車潤豐 出版时间:1985-02-20
    关键字: 社会规范 伦理规范 文化危机 道德教育

    面對當前擾攘不安,高度變革的世界,其最大的安定力,仍寄賴於道德。今天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是經濟問題,未注意到文化危機。西方近代經濟思潮,「以自利心」爲原動力,影響我國儒家重義輕利、德本財末之思想,但是他們在競相求利的潮流中,亦強調應取之有道,含有臨財毋苟得之意,不得因自利,而妨害他人之利,其社會道德以及法律制度,均以配合維持相互間之利益均衡與和諧爲依歸。所以對我國所發生仿冒商標、盜印書刋之行爲都深惡痛絕。曾引起國際之非議。如果我們不能把當前社會以自我利己爲取...

  • 文章充實精神生活 實踐民生主義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王洪鈞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精神生活 仁爱精神 娱乐设施 教育 体育 民生主义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之后,各种文化建设工作,更透过学术、社会、文艺各方面努力推动。四 教育扩充中仍维持质的提高以敎育而言, 蒋公在「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中指出:「敎育的使命在促进社会与民族复兴」,复列擧了儿童强迫敎育与成人识字敎育、家庭生活敎育、公民敎育、职业生活敎育、大学敎育、成人敎育等等九个部门的敎育内容,为国人所遵循,实际上,我国三十多年以来在敎育上的建树,无论质或量,皆有其显著的成效,符合了民生敎育的宗旨。敎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其总额与国民生产毛额之比率约占百分之

  • 文章建立富而好禮的民主法治社會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車輪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社会发展 三民主义 礼仪 同乡互助 教育 民主法治

    就走的行为,完全是自私自利,丝毫没有替国家社会设想。」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富而好礼的社会,不要尽讲些抽象的理论,应该把儒家这个「恕」字,作良心裁判,来建立羣己关系,改正只顾个人,不顾羣体的毛病。行「恕」的敎养就是我们的道德敎育,今日一些作奸犯科的「新生代」有的是因疏于管敎,和姑息纵容所造成,因而对学校、家庭及社会之敎育,再作如下之硏讨:⒈学校教育我们的学校敎育,实际上已成为「学历」制造所,因为学历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也和功名一样,愈高愈好,政府用人也不例外

  • 文章痛定思痛論國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4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1998-01-28
    关键字: 国文 学校教育 国文教材 本土化 中华文化

    教育部近年来对共同科目,作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有的必修改为选修;有的减少时数;有的改掉不见…改革者,除旧布新是也,相反的,将原有优良的传统改得面目全非,不知所云,这种改革,旷古所未有,匪夷所思。例如中国通史,已经取消了,取而代之本国历史,然后又细分为音乐史、宗教史…支离破碎,不成体统。如是而言,修音乐史则不知宗教史,修宗教史则不知音乐史,各自独立,见树不见林,教育出来学生,是何德性?値得深思。尤其是高中历史,全盘否定中国,先从台湾历史讲起,斩断源头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