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終於夢現渡長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5期  作者:曹之冠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长江 返乡 故乡

    中國最大河流的長江,發源於靑海巴顏喀喇山之南麓,流經金沙江至四川宜賓出口(自此北上有一支流叫岷江),正式稱爲長江。江之流水,經過雲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七個省分,至上海吳淞口而入東海,全程九千九百餘里,號稱萬里。古今畫家,都繪有長江萬里圖,以況其盛。筆者是世居長江邊的湖北人,少年對長江的景象看得很熟,或漢至上海之中下游江面,曾經坐船走過,也曾探訪長江邊的名勝古蹟,及讀過不少有關長江的詩文,故瞭解長江狀況不少,早就產生一份感情。不幸自民國三...

  • 文章踏出「送釣竿囘黃梅運動」的第一步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9期  作者:帥元甲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故乡 思乡 黄梅县 黄梅剧团 黄梅调

    從唐人王維的「君自故鄕來,應知故鄕事」,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鄕」以及岑參的「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等懷鄕的詩句中,充分表露「故鄕情」,乃人類的天性。當我三度回到黃梅故鄕,發現民生凋蔽,各種落後的情況,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常思對其有一改善措施,但苦於力薄能微,無從著手,思維再三,想起諺云:「與其送條魚,不如送支釣竿」,以經濟的手段,促進黃梅經濟繁榮,經濟繁榮之後,大家的困扼,自然解除,生活必能改善,臺灣的經驗,可以充分證明。這樣就如同送了...

  • 文章黃鶴樓祭祖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2期  作者:王繼昌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黄鹤楼 返乡 台胞证 故乡 蕲春县

    武汉大桥时,远望见到江边矗立了一栋廿多层的新建筑物,据吿为靑川饭店外,武昌、汉口未见有更多更好的新建设?依据新华社引据中共『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资料宣称:一九八九年大陆有三十六个城市的八千二百八十一万人,每人平均年生产总値突破了八百美元。但这卅六个跨入小康生活的城市,武昌、汉口皆榜上无名。事实上个人在武汉两三天的印像是,除了人多之外,房屋、马路、商场、金融…反而不及四十年前整洁繁荣。为什么会这么?四十年时间停在那儿不动吗?我很伤感!蕲春县我的故乡九月卅日会同

  • 文章鄉情詩記——武漢市來回誌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8期  作者:陳濟民 出版时间:2006-01-10
    关键字: 武汉游记 旧地新情 故乡新貌

    我今年九十二歲,除在台五十五年外,在武漢市求學與工作先後十五年之久,中間有七年在抗日戰役中奔走豫鄂川贛各地,不在武漢,畢竟它是反清首義之區,據華中山川之險,文化、經濟、華洋交流、巍然大鎭,列五特別市之一,抗日初期,武漢乃中樞決策中心,奠立長期抗戰之基礎。今天的武漢市,在沿海開發已列飽和狀態下,挾三峽大壩雄厚之能源潛力與關鍵地位,其繁榮應無可限量。十一年前,我曾應大陸社科院約請硏討兩岸問題,去過廣州、北京、上海、蘇州、杭州等地,因行程安排不便,未能回到故鄕...

  • 文章滿載而歸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姜化一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故乡水土 碑林 清明祭祖

    故乡,这个词对万里他乡的游子来说是极具甜美、温馨的魅力和兼具母亲的慈爱的感觉。游子怀乡人之常情,然而「早思归故里,华发等闲生」。寸功未建顾影自惭,无计言归。有个歌词,常把祖国比母亲,这昭示炎黄子孙对祖国要恪尽忠孝。我觉得我们对故乡也应付予如斯的感情。故乡的水土把我们养活长大,故乡的教育把我们教育成材,这是永不可忘的。所以常触景感怀曰「唯有寒泉菊,独似故园花」。固然我的故乡从前是贫穷落后苍凉破败,但我这个远地游子未尝一日或忘,这就是常说的「儿不嫌母丑,狗

  • 文章掃墓與旅遊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5期  作者:王華甫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返乡祭祖 思乡 故乡风貌 京山县

    一、掃墓七十八年四月,我同內子第一次回鄕祭祖,經堂弟華山引我到墓地,出人意料,附近墓園全被鏟平,變成耕地,獨我先父三兄弟墓園,雖零亂荒蕪,滿生野藤雜樹,不是堂弟指吿,也不能認出,我家被列爲地主成份,先父是地方仕紳,我在政府機關工作,是被鬥爭對象,祖墳既不在山上,也是可耕之地,如今尙能存在,使後人回鄕有祭拜機會,實我先祖積得深厚之果,我爲人子,對雙親生前未養,死後未葬,當時在墳前泣不成聲,跪稟曰:兒子此次回鄕祭祖,因時間有限,不能僱工修理墳墓,決定下次淸明...

  • 文章説「代代棗陽人」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第二故乡 同乡认同 青年来台 枣阳细胞 幼时来台 认同枣阳 台湾出生 反枣 自己认同 机会教育 参加同乡会 翻阅文献

    民国三十八年是一个分水岭,大约60万军民由大陆「撤退」到台湾,他们都认为只是暂守台湾,总有一天回到自己的故乡。但是,超过一甲子的时光流去,他们虽然也回去探亲访友过,但大部分已将台湾视为第二故乡,因为他们已当爷爷(奶奶),甚至已是「曾祖父」(曾奶奶)了。我们枣阳同乡会,已成立三十年(文献也进入31期)当年初期的中坚份子,不是已离开人间,要不白发苍苍,就是行动不便,但他(她)们依然对同乡会有深厚的感情、认同、爱护,希望同乡会永远保有。但无可厚非的,每年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