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办学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擧三民主義旗幟的香港華南中學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7期  作者:蕭乃文 出版时间:1980-12-30
    关键字: 香港华南中雪 学校历史 学校办学 学校形象与宣传

    分行在内,都是仅有一层高。龥智中学称是伟大的建筑物了,但却没有华南中学长长的一连二十四间的四层楼房,那般的黉舍巍然,气象万千。那是小学部和初中部,也是华南生根的地方。毗连的是一座两层的白色建筑物,那是女中部。男生高中部设在香港的西摩台,沿衞城道直上,古一天,一幢庄严雄伟的大楼,矗立在太平山麓,沿着罗便臣道步行十分钟,到最末的一端,便是闻名的唯一的兵头公园。在华南创校以前,香港、九龙地区,原本已学校林立。著名的英文学校有皇仁书院、喇沙书院、华仁书院、罗保罗书院

  • 文章家教 大埔關懷青少年成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謝如劍 謝茂源 林萬水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 政府重视 办学概况 办学宗旨

    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㈤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切实提高家长素质,大埔县于一九九八年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争当“十佳”文明好家长活动,全县各家长学校经过从下而上,层层评比,评出了五八〇多位“十佳”文明好家长,使全县出现了很多争当“十佳”文明好家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新局面,形成了社会关心孩子,重视家教质量,讲求家教艺术的良好风气。家长学校办学取得了显著实效,涌现了大批先进集体、典型人物。如:英雅鎭农民家长罗财坤,严格

  • 文章鄒海老青年時期成功的奥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曾定一  出版时间:1976-09-30
    关键字: 邹鲁 成功奥秘 遗传 环境 教育 创办学校

    默书,引起他极大的反感。因这种的不满意,便和老师发生了不小的意见。有一次在「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的作文课裏,借题发挥,大大的讽刺了学堂办理的不善。敎师责斥他说:「你说这学堂办得不好,你有本事去办一所好的给我看罢!」海老自己想,这句话是很对的,自己不能办一个比较好的学堂,怎能苛责他人呢?他便立志自己出来办一间较好的中学。去提倡创办学堂;可是谁也不理他,结果幸好尙有一个同为备取的同学,后来自诩「都督山东,未尝以为荣幸,百里大埔,岂足以为光荣哉」(张辞大埔县

  • 文章開辦高陂高中的黃漢豪校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黃崇森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高陂中学 黄汉豪 人物简传 创办学校

    大埔县高陂中学始创于一九〇一年,初为私塾,由秀才黄五楼任校长,一九〇四年黄五楼将之改为「仰文公学」,一九二四年起办为初级中学,后又办为简易乡村师范。四十年代黄五楼之子黄天民(陆军中将,官名黄为财)任校董主任时,筹划申办高中,一九四五年巳月黄天民之子黄汉豪(一九三〇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因抗战粤北日紧而返乡,校董会聘为初级中学校长。一九四五年下半年,把在校初中毕业后在外读高中的近四十位学生招回来,和本届初中毕业生合在一起开办高中一、高中二两个班,读至高

  • 文章虎山中學首任校長羅博平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賴揚石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虎山中学 罗博平 学校建设 办学思想 抗战时期

    罗博平遗照罗博平先生是虎山公学创办前期的拓荒牛,对创建兴办虎山公学,他立下了汗马功劳。罗先生一九〇三年出生于湖寮龙岗村。少年读湖山官学毕业,一九二一年(十七岁),他离乡别井远赴福建厦门读集美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五年后业后。时正值北伐军兴,热血男儿纷纷投身戎伍。罗胸怀革命志气,毅然投笔从戎,报效党国。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肇始,罗追随十五军团司令罗卓英将军转战于上海吴淞、浏河、宝山、罗店前线,奋战四十余天告捷。其时,虎山中学新校正紧张施工建设

  • 文章大埔人在外地办学简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大埔人 外地办学 简史概要 潮汕地区 学校简介

    珍、丘勤林、萧国光、杨广祥等。民国四十年重组校董会,吴奇伟任会长,董事多为汕头工商界的客籍头面人物。吴启彦离职后、罗牧、刘仕廉等先后任学校领导人。政府接受后曾与正始中学合并成「正始岭海联合中学」,正始中学恢复原名后,岭海中学迁至同益路2号,后改名为:「汕头市海滨职业中学」,现名为「汕头市第六中学」。由上述可知,一百多年来前辈埔人即在大埔境外至少办了七间中、小学。这些学校多分布在埔人较多的潮汕及广州等地。前辈埔人在境外积极办学究其原因,是我们祖先来自中原

  • 文章僑賢周通盛訪問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張訓強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周通盛 人物访谈 捐建家乡 兴办学校

    兴建学校;奖励学生……周:唉哟!阿弥陀佛,我变成大善人啦!(引发笑声、连他的妻子郑惠心也笑起来)张:九十年前。架造大留小学老校与你周家有深远的渊源、故事曲折生动,这事暂且搁下不说。这老学校垂垂老矣、不能适应眼前的教学需要。旅外陈成茂先生、徐世濂夫人,你们周氏家族为主要捐资者,人称三足鼎立。当然大留的余姓、黄姓、徐姓、叶姓等等也出钱出力共襄善举。你牵头筹款、选址、施工,为建校你回来三次,奔奔波波、曲曲折折、备受艰辛。终于建成了现代化的大留小学新校,你功不可没呀

  • 文章埔人在东南亚各地办学简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人 东南亚 创办学校 历史简介 档案资料

    埔人向南洋各国移民始于明末清初,并在清末民国初期达到高潮。随着埔人向海外大量移民,前辈埔人即在侨居地先后办了几十间学校,为使这些鲜为人知的资料不随时间流逝而消失,把其中最著名的作简单介绍,其它则加以辑录。马来西亚中华学堂清光绪卅年(一九〇四年)埔籍侨领张弼士及戴忻然先生,捐资十多万两银元在马来亚槟城创办,是东南亚地区第一间由华侨创办,施行新式教学的华文学校。光绪卅一年(一九〇五年)光绪皇帝御书「声教南暨」的匾额,由张弼士亲自挂在学堂上。该校后来的兴衰不详

  • 文章記溫克威先生治梅二、三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9期  作者:丘尙堯  出版时间:1995-02-12
    关键字: 温克威 治理成就 梅县县长 储量备荒 创办学校

    温克威先生(民前八年正月二十二日生,民国六十七年五月五日卒,享寿七十有五),梅县南口乡竹香村(俗称赤竹庵)大坑里人。出身著名学府梅州中学、北京大学,根柢深厚,学养俱佳。其叔祖殿飏公民初曾任广东蕉岭县长;其封翁庆荣(伟吾)公,福建全闽高等警官学校毕业,早年受知于锦屏乡林竹君上将,与林氏长公子伯民中将尤为相得。民国七、八年曾任广西兴业县长,后任广东潮梅鎭守使署咨议等职,有循吏之称。克威先生克绍箕裘,先后担任广东兴宁、梅县、曲江三县县长,政绩斐然,所在

  • 文章梅公亭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梅公亭 梅尚志 创办学校 修葺祖祠 人物轶事

    纷纷改家塾为简易小学。公创办河头学校,并建专用校舍,从此河头教化突显于其他各区,崇礼义,尚法纪,敦亲睦邻,文盲一扫而空,梅公之赐也。民二年官生公逝世于上海,公继承巨资,居乡排难解纷,奖掖后进,修葺祖祠,声誉日隆。延誉及于邻邑。往往数十百里外投诉,得公一言而尽释前嫌。语云:有大过人者,必有大不可解者;有大不可解者,必有大过人者。梅公勇于任事,明达公正,其大过人处,誉满地方;其大不可解处,亦传播人口,吁!山川毓秀,其地灵而人杰者乎,梅公亭前临梅水,迎朝霞,送夕晖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