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孔子文化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金元之际元好问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的贡献(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元好问 中原传统文化 以汉治汉 生平家世 封龙山 孔子文化

    元好问正与这上边的辩论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这次张德辉的应召元好问是知道的。如何治理紊乱的汉地,又是他们在封龙山经常讨论的课题。张德辉事略与元史(一六三)张德辉传中,又谈到张德辉与元好问劝说忽必烈尊信孔子的经过情形,这是边疆可汗入主中原后,接受汉地文化的先决问题,异常重要。这一类的材料也极为难得,也继续陈述如下,以期能说明忽必烈何以倾心汉地传统文化的原因。⑴戊申(一二四八)春,德辉释奠,致胙于王(张氏正旅居和林,为王府座上客。),王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居?」对曰

  • 文章孔子与罗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6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孔子 罗山县 文化区 地缘关系

    和读书人为了对大成至圣文宣王致最崇高之敬意,便建筑在南七县无与比伦的黉学(即俗称孔子庙);以后逐渐增建有关机构,使得罗山县城东门内成为固定文化区。它的形式是南北长而东西窄,总面积有台北的南海学园六倍之大;三百年前的人有如此眼光和魄力实不可多见;无他,祇是发扬中国固有文化与崇敬古圣先贤之心理有以致之。文化区内包括那些机构呢?玆以指北针为基准,分六大部份说明如下:⒈东南隅是黉学,庙址较台北孔子庙大三倍,构图如定制;惟明伦堂在正殿之后,堂内东西两壁立有一丈见方大石四块

  • 文章儒家思想是導向人類的明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鍾競生 出版时间:1988-04-30
    关键字: 孔子 儒家思想 理性 儒学 文化教育

    壹、前言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是我中华文化的主流,并且是世界人类导向正途的重要依据。今日的社会,虽然进入民主、科技的大时代,但是仔细硏究儒家思想,它不但合乎时代的需要,而且负有推动时代的神圣使命。孔子是儒家的中心人物,他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那时的知识份子思想分歧,人民无所适从,社会秩序混乱。可是孔子的思想,确实成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由于当时为政者私心自用,未能完全接受孔子的忠言,治理国家社会,但是他的思想,已成为往昔两千多年文化发展的里程,也是导向

  • 文章孔子论仁及其延伸的观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許倬雲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孔子是中国文明的主要启蒙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一个譬喩,听来夸张,却也有相当历史意义。历史学家区别文明的界线,不在于人能生产,人能聚集成群,人能歌唱绘画;甚至人可以有信仰,但是,如果一种宗敎只有仪式,而缺乏相应的伦理与道德,这一宗敎所在的文化,仍不能称为文明。当是有了是非与对错,有了超越「活着」的价値;而且,这些价値是普遍的,不只是侷限于人群中的一小部分,这样的人类文化,方得称为文明。人类历史上跨过这一道门槛的文化,不过三、五个,幸而,这些

  • 文章中國經學的常與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六经》 经学 孔子 传统文化 佛教 儒学 科举

    一、经学为我传统文化的汇宗㈠六经之涵义及效用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又曰:夫六经者,先王之陈迹也。」六经亦称六艺,是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性质不同于诸子。为了强调它是一种圣贤垂敎,贯穿古今,示人以修己治人大道的经典,因此「经」的地位也显得格外崇高。是圣人的典则,旨在规范人生。[1]「经」成为专门的学术,当从西汉开始,溯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浩劫,直到汉惠帝四年,始除挟书禁律。文帝,景帝曾立经学博士,于是群经方成为专门之学。中国最早

  • 文章中国文化中「仁」字含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论仁 孔子 孟子 思想文化 荀子 韩非子 庄子

    :仁之界说,其前后、内外、上下、与本末:「孟子尝言:仁者人也;又言:人者爱人。墨经亦言:仁,体爱也。庄子谓:爱人利物谓仁。韩非言:仁者中心欣然爱人也。乐记以一中心物恺(作乐解),兼爱无私为仁。」唐先生又以二程子,公而与物一体之生之性为仁,而手足痿痺为不仁。朱熹以公为仁之前事。人无私则公,但公并不就是仁,只言公则无情,兼言仁则有爱。如此使人识仁、行仁,实有卓越见解。国父孙中山先生尝言「天下为公」,尝书「博爱」二字,当是继承中国文化正统思想。

  • 文章本會楊理事長私人備忘錄露佈(連載四十七)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1期  出版时间:1986-07-03
    关键字: 孔子 大司寇 周游列国 贵族文化 修订诗书礼乐

    牛羊蓄息。一方面又勤奋好学,熟悉了周文化的礼,所以鲁大夫孟僖子将死,命其子懿子及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而孔子仍感在鲁学习不足,曾往周都洛邑,问礼于老子。返鲁,门徒更多。第二阶段是从三十到五十期间,他来往于齐、鲁、宋、衞等处,一面讲学,一面企图问政。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因小故而联合孟孙、叔孙二家大夫共同攻昭公,昭公出奔,流亡国外。不久,孔子也赴齐,为大夫高昭子家臣,与齐太史谈乐、学韶,并晋见齐景公,景公问政,孔子答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欲封孔子

  • 文章孔子祖籍河南商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孔子 商丘市 人力三轮车 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 地方简介 文化渊源

    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现居台南县之耆贤,朱玖莹先生,曾任二区专员,德高望重,政绩斐然,作者原籍杞县,是二区的辖县,每与玖老谈及往事,感觉亲切非常。从商邱县城,东北方向行进,过去虞城以及山东省辖的单县、金鄕、济宁、邹县,即达先师孔子的生地曲阜县了。商邱和曲阜,相去不过两百公里,在北纬三十五、三十六度之间,平原沃土,舆脉相通,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农产富饶,大气磅礴,代有哲人,孔子后百余年,而有孟子,孟子邹人,现在的邹县,就在曲阜县南三十公里之处。二·孔子远祖,征子启与

  • 文章中原文献与中国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5期  作者:楊一峯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释义 中国文化释义 二者关系 孔子 老子

    中原文献,将使中国文化黯然无光,甚而中国文化将不成其为中国文化。[1] 见王广庆先生「文献之献应作宪」一文,载在本刊一卷六期。[2] 见刘宝楠先生「论语正义」八俏篇夏礼吾能言之章注。[3] 见陈立夫先生「中西文化之异同及中国文化之如何复兴」一文,载在五十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央日报。[4] 见史记孔子世家。[5] 见屈万里先生「仁字涵义之史的观察」一文,载在民主评论五卷二十三期。[6] 引梁启超先生「儒家哲学」中原语,梁著为讲演稿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