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夏大学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河湖海的故事(二十九)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8期  作者:凌紹祖 出版时间:1984-04-10
    关键字: 大夏大学 校刊 自由诗 鲁迅

    由于他的介绍,我缴呈了过去已修得的学分单,就得到大夏大学的入学许可。又由「光华」的老同学杨荫鸿送我壹佰块钱,很幸运的就进大夏大学大夏大学也是一所由厦门大学闹学潮而脱离原校的师生跑到上海共同建立的一所革命性的大学,以师生合作为号召。校址在胶州路有一大幢三层楼的木造课堂。另外有办公室和宿舍,分散在校本部的附近。校长为王伯群敎务长为欧元怀,这在我所读过的大学中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大夏有充分自由的气息,师生相处得很和洽,同学之间也团结得很坚实。我除了选修的课程

  • 文章大夏大学掩护了我的救国工作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2期  作者:姚冬聲  出版时间:1994-12-20
    关键字: 姚冬声 大夏大学 救国 抗日

    姚冬声遗作我国民革命军在北伐以后,统一局面渐趋稳定,国内建设正积极发展,国势日渐强盛,日本军阀的侵略野心更加积极,于民国廿六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之后,「八一三」发生淞沪战争,我们抗日战争便全面开始。那时我们大夏大学位在上海市梵王渡中山路,四百多亩广阔的校址,巍峨的校舍,许多名敎授的讲学精神,以及学生的硏究风气,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由于学校受到日军的砲火威胁,我们学校便西迁贵州贵阳,而留在上海的师生与无法西迁的仪器图书等,便统统搬运在上海英租界静安寺

  • 文章回忆母校大夏大学(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4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求学回忆 大夏大学 复旦大学 贵阳 弘毅中学

    大夏大学新建的校园,地处上海西郡梵王渡,离火车站很近,火车站再往前一段路,就到沪西有名的住宅区愚园路尾端,其旁就是兆丰公园,有公共汽车可直达上海最繁华市区南京路以至虹口,所以虽在郊外而交通方便,私立光华大学,与圣约翰大学亦相距很近,学术交流连络便利。大夏在此建校颇为适宜,新址场地辽阔,规模宏伟,一进大门越过广场,许多伟大建筑即呈现目前。首先触目的是大课堂——羣贤堂,巍峨宏伟,矗立中央,羣策斋、羣力斋两座男生宿舍,分列课堂左右办公大楼,图书馆、科学馆

  • 文章吴稚晖先生与大夏大学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95期  作者:侃爭  出版时间:1994-05-20
    关键字: 吴稚晖 大夏大学 创办人 办学理念

    …所以说大夏大学的真正创办人为吴稚晖先生实无不可吴稚晖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的活在人间。他的道德文章和事业,一切的一切都有国史馆的大手笔来撰述,无须我来饶舌。可是他生平对于大学的见解,似乎知道的人很少。我因在做学生时,曾亲听到他关于创办大学的崇高理想,大夏大学即在他精神鼓励下组织成立的,所以说大夏大学的眞正创办人为吴稚晖先生实无不可。今天记忆犹新,乘便略述一二,以补史乘的不足。记得是民国十三年暑假,我们一群敎授和学生因为厦门大学当局压制我们

  • 文章回忆母校大夏大学(上)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3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91-10-01
    关键字: 求学往事 大夏大学 滇缅铁路 旅台校友会 马君武

    我是民国二十九年七月,结束求学,离开母校大夏大学后即踏上去后方的征途进入交通界—滇缅铁路服务,而我这个工作之获得,也得感谢母校教务长鲁继曾先生及商学院院长何仪朝两位师长的推荐信,我在交通界服务了半辈子直到退休。来台以后,大夏师生组成了旅台校友会,每逢六月一日,大夏校庆纪念,必有集会庆祝,有联谊聚餐余兴等节目,同学们无不尽可能利用此一年一度难得的机会,参与盛会,天南地北,无所不谈,而话题往往转到母校发韧、成立、光大、蒙难,光复重建,每叹大夏的历史和中华文化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