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同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簡介本會王常務監事介一鄕長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0期  作者:楊詩榮 出版时间:1976-07-03
    关键字: 王介一 书画 《中国大同互助社》 大同社会

    本会(第四届)常务监事王昦,字介一,原名道、济源县人,现年七十五岁,莫斯科中山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中央陆军官校高敎班毕业,军职曾任将官、文职曾任县长,行政督察专员,行政院参议……等职,为人忠厚廉正,喜书画,能以左右手及口运笔,现任中国书画硏究社社长,曾在电视上表演,颇受好评,六十二年当选北市河南同鄕会常务监事,热心会务,敬恭桑梓,深受同鄕之敬爱。王鄕长曾留学苏俄,对共产邪说,深入了解后,深恶痛绝,于抗战末期,针对**之缺点,手拟「中国大同互助社」一稿,经

  • 文章大同之道释义(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2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84-04-03
    关键字: 大同 国父 三民主义 《论语》

    十、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⒈在天下为公原则之下,人人有工作之义务,人人有享受工作成果之权利,根据「工作目的在内」效率高之原则,自必有其兴趣与成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义务心之驱使,大义之所在,则「恶力之不出于身」是必然的。大同之道的实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必被肯定,而中国传统文化之仁义道德,都是「为人」助人利他的,而不是「为己」利己的,又以勤俭为美德,礼让为高尙,故乐于为人出力,以不「为己」为荣也。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粗看,似乎违背

  • 文章知識與生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2期  作者:天慧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追求知识 联系生活 大同理想

    当我们在求学时必定要先步入正轨,努力的在知识学问上下功夫,在生活中创造出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换句话说,如果国民不去求得知识,那可想而知便会造成了国不自保、民不聊生的危机,为了不使国家濒于灭亡,因此在稳定解决一切事时,首先必要追求至眞、至善、至美的知识境界。丰富的知识可以充实美化我们的生活.因此为了生活的目的;为了社会的安宁;为了国家的富强,我们必定要重视知识的寻求和存在,将知识发扬于外,以达世界大同之理想。

  • 文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2期  作者:馬振祥  出版时间:1984-04-03
    关键字: 同乡会 慰问工作 广慈博爱院 大同理想

    本会章程第三章第四条第三款「集结同鄕力量,协助政府,尽可能使会员『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实现我国固有的『大同』理想」。因此,本会除平时的服务工作之外,每逢春节,一定要组织慰问团赴北市公私立养老育幼院所,慰问住在各院所中之河南同鄕,虽本会经费颇为拮据,而这项慰问工作,十几年来,雪中送炭却能持续不断,给颐养天年及幼弱残障同鄕以精神安慰。七十三年的慰问工作是在元月二十三日上午前往,由姚常务理事秀彦担任慰问团长,任常务监事兵

  • 文章赴美祭孔行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5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5-01-03
    关键字: 美国 孔子 祭孔大典 大同思想

    一、前言至圣先师孔子,终生持着「学不厌,敎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圣人和万世师表。他主张有敎无类,倡力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及朋友有信的人伦常规。并以「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其最高理想。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不仅在中国为二千五百年来中华文化的基石。在世界上,亦发生宏远的影响。他深深的影响邻近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他启发了十八世纪欧洲法国的启蒙思想,也孕育了现代的民主思潮。在此世局动乱人欲横流之际,孔子的文化精神,实乃救世良方,亦擧世最伟大

  • 文章大同之道释义(上)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1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84-01-03
    关键字: 大同 三民主义 孟子 孔子 天下为公

    引言大同之道,为中华文化之结晶,为人类三大理想世界之一(其他为基督之天国,佛敎之乐土),为三民主义的最高目标—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是何等重大的事。但是大同之道仅有一百一十二个字,过于简单,不易为世人了解和重视。故需引经据典加以阐释,俾明其根源,增其信心。这对于中华文化之认识,及其救国救世之重大作用,将有重大之助益焉。一、天下为公⒈我国谈论事物,辄谓『「天下」如何如何?』如大学明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其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曰:『天下莫能

  • 文章國史擴大綿延的一個看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6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1973-06-25
    关键字: 儒教大同文化 边疆民族 防御线 长城 匈奴

    姚从吾遗著六、中原儒教大同文化的三大保障与绝未被边彊民族所征服中国文化与民族发展的次第,是自北而南的。边疆民族的入侵,也以北方与东北方的南下为主潮。因此「长城」,「黄河」,与「长江」,也就形成了国史上的三道防御线,我们称之为儒敎大同文化的三大保障。长城,完成于秦代,显耀于两汉。形成隋唐以后中原文化对东北与北方边疆民族势力消长的关键。牠可以说是中原汉民族的前进基地,也可以说是中原民族与儒敎文化的门户。自东汉以后,北方与东北边疆民族,欲问鼎中原者,必先

  • 文章經學與中國文化(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7期  作者:劉雨民 出版时间:1988-07-30
    关键字: 经学 中国文化 大同思想 道统观念

    千」;诸如此类之「微言大义」,综合论断,公正开明,实有造于世道人心以及公平合理秩序之建立。此盖基于人心之所同然,故能行之久远。孟子所谓:「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亦正据此而言,孔子所谓:「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苦心孤诣,面面顾到,综覈名实,务求至当,实最关重要。中国人之不轻易作局部或片段之论断,大抵受传统之综合槪念,及整体思想之影响。表现于政治经济,及教育等方面者,亦均能以全槪偏,每由调和、协同、合作,而获允当之结果,非偶然也。八、大同思想此种思想

  • 文章國史擴大綿延的一個看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5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1973-05-25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民族融合 国史分期说 儒教大同文化

    姚从吾遗著四、国史上中华民族与文化的形成与所谓五大酝酿四大混合其次,我国历史的绵延,扩大,没有间断,民族间的团结混合,也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图内各民族,受中原儒敎大同文化的感召,四海一家,皆为兄弟,千年以来结为一体,而成为今日广义的中华民族。即是通常所说的中国人。中国人中包括有汉人、蒙人、满人、等等;实在,不专指汉人、蒙人、满人,而代表的是一个整体的民族。这一民族的形成,也就是中华民国历史与文化的形成。因此我认为,中华文化也实以秦汉、隋唐两大时代的汉族中原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