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教育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時期遷禹縣之學校對地方敎育文化之影響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7-03
    关键字: 禹县 刘煜桂 私立豫北中学 地方教育 汲县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抗戰開始,豫北、開封相繼接近戰線。開封及豫北各地學校,均紛紛向較安全地方遷移,以使學校不受戰事影響,其他各處不論,但就豫北汲縣而言,各學校大部份都遷到了禹縣。汲縣各校之大部遷禹,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縣大儒李時燦(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長,北京政府國會議員,河南許多公立學堂,多在其任內設立。曾於光緖三十年前後,應禹州知曹廣權之聘,其長禹縣丹山書院,復廢科擧,興學堂,禹州當時設有師範學校,學生多爲秀才貢生,下附設蒙童...

  • 文章金門歷史人文簡介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39期  作者:溫仕忠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郑成功 朱熹 历史沿革 金门古迹 地方教育

    編者按:金門為臺澎屏障,歷經古寧頭之役,九三、八二三兩度炮戰,渡過廿餘年烽火歲月,而今人文薈萃,成為海上公園,溫仕忠鄉親久處金門,特將其〈金門歷史人文簡介〉分期刊出,增加對金門了解。一、金門地理形勢金門海疆僻壤,雄峙中流,昔年隸屬同安,與廈門一水之隔,不過二十餘里,地扼閩海港口,所轄有大嶝、小嶝、烈嶼、虎嶼、草嶼、大膽、二膽諸島嶼,縱橫錯列,地位相當重要。金門舊稱浯洲,又名仙洲,復有浯江、浯島、浯海、滄浯諸名,及至明洪武二十年(公元一三八七年),置守禦千...

  • 文章白鶴寺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也可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梅溪书院 白鹤寺 地方教育 故乡风貌

    樂清,爲漢永甯地,晉分永甯地置樂成縣,五代梁改爲樂淸縣,宋屬溫州府,明清因之。東南至海十里,西南至舘頭五十里,爲永嘉縣界,東北至盤山嶺一百二十里爲黃巖縣界,西北至柟溪桐嶺六十里爲永嘉。孟浩然除夕夜樂成逢張少府(松陽人張子容)詩云:「雲海泛甌閩,風潮泊島濱,何知歲除夕,得見故鄉親。余是乘槎客,君爲失路人,平生復能幾,一別十餘春。」又歲除夜會樂成張少府宅詩云:「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 文章喝水不忘打井者·校慶常憶創校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地方教育 校庆 学校建设 新县小学 日机轰炸 校园重建

    今年是我們新縣小學建校九十年,地方教育界將在十二月十八日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我得到這個消息後,腦海裡常常浮現張百川老人的身影。張百川,本名張克玠,又號學瀚,是新縣小學的開創者。他的中青年,正值慈禧喪權辱國,帝國主義列強欲瓜分我國而後快之際,他目睹中國人民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他耳聞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對我領土的侵略,深感無知即落後,落後即挨打的必然,深感啓迪後賢,教育青少年是富國強兵之必須。故對康梁變法,張之洞等人的「洋務」,從心裡擁護與支持。光緒三十二年(一...

  • 文章細說洋涇

    来源期刊:《浦東》 第11期  作者:潘光建 出版时间:1978-01-15
    关键字: 洋泾 烂泥渡 保安团 地方教育 宣和遗书 诗词作品 桃花 抗日战争

    一、洋涇鎭與洋涇廟說到洋涇,似乎在臺灣省的浦東人中還找不到我們小同鄕,實在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雖然倪耐冰大哥可以算是我洋涇小同鄕,但他究竟不是洋涇土生土長的,祗可算是「一塊土上的人」而已。洋涇的位置介於高橋與爛泥渡之間,她對外的交通情形留在以後「洋涇濱」一節中再談,是十足一個破落的小鎭,鎭爲洋涇濱中分爲東鎭,西鎭,有一洋涇橋連貫東西,東鎭是洋涇的住宅區,文化區,政治區,因爲東鎭有兩家大姓,一家是我們滎陽郡潘氏,一家是江夏郡黃氏,這兩姓門戶相當,數世以來均...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