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剃头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楚秀峯故事四則(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53期  作者:一萍  出版时间:1982-07-20
    关键字: 楚秀峰 接骨 剃头 拳风

    口楚秀峰因事赴苏州,觉须发已长,就到一家剃头店去剃头,那时有辫子,理发叫剃头剃头匠一听他的口音是无锡人,便问:「你府上是无锡吗?」答:「是!」又问:「你们无锡有一个楚二麻子,你知道吗?」答:「不知道!」原来剃头匠因见他的脸上有麻子,所以便想到楚二麻子,不过随便问问而已,楚秀峰便装作若无其事,不动声色的在面上略运功夫,便使剃头匠的剃刀在面上修刮时,锋口卷起,不能使用,连换数把,锋口都卷,剃头匠心想,这位客人一定就是楚二麻子,知道已得罪了他,急忙向他道歉

  • 文章故乡的剃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6期  作者:項建章 出版时间:1996-06-10
    关键字: 剃头 土法治病 剃头匠工具

    平常我们笑人家单相思谓剃头担一头热,由此便可知早年剃头担之如何构造了。它的构造一头有一木造面盂架,上面底面镶一面镜子,中置面盆一个,面盆下部置热水桶下再放置炭炉,经常在烧炭热水。镜上设木架放面巾、白围布、两边挂磨刀布等。另一头置一箱形木櫈子,櫈下设抽屉四只,分置剪刀、剃刀、挖耳朶等工具用品。此种剃头担在台湾四十年以前在鄕下还是可以看得到的。在今天城市理发院进而美容院,工业社会里它变成一种消除疲劳进而追求享受的一种工具,目前变质到理疗院、按摩院、含色情

  • 文章三把刀(三)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50期  出版时间:1975-02-15
    关键字: 剃刀 剃头 丹阳 民间手艺 剃头艺人

    第二把刀是剃刀,淸末民初的时候,剪去辫子的人,与日俱增,当时理发叫剃头,修面则叫光面,是用剃头刀来工作的。凡是要剃头的人,例由剃头司务(亦称剃头佬)用剃刀将头发剃光,称为和尚头,在后脑留头发一块,约二三寸长,向后梳,称二道毛,而都市中人如上海、南京等处,则又有平顶、西装等格式。至于妇女的头发,除尼姑外,在我国向来是留长发的而不用剃,未出嫁的大都打辫子,已婚的则梳头,以示区别。但自国民革命军所到之处,妇女们见政工队的女同志都没长头发,既省时,又方便。数十年

  • 文章亮刀趣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3期  作者:李明華 出版时间:2013-11-15
    关键字: 奇闻趣事 刀工 将军 剃头

    刮刀布上「噌噌噌」来回几下,剃刀刮磨得煞是雪亮,刃口泛出凛凛的寒光。这天,麻师傅挑着剃头担子来到城北门口,担子刚放稳,一个肥头大耳的彪形大汉一屁股坐下,声若洪钟地吩咐道:「给我剃个光光和尚头」!老麻应声「好」即抖开围巾给这汉子围上。他左手叉开五指,把捏著壮汉脑袋,右手轻捷地操起剃头刀,一转眼的功夫,那满头的寸发像落雪似的被剃了下来,露出溜溜的头皮来。然后,又用剃刀轻柔仔细地修刮著头皮。剃头匠他姓麻,不知其名,人们叫他剃头老麻。他的手艺可真叫绝,全城的人都

  • 文章市招和行商(下)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6期  作者:研梅齋 出版时间:1996-08-01
    关键字: 行商 叫卖 剃头 磨刀

    的(专供和煤的黄色粘土)卖燻鸡、燻肉的等等。部份行商,不用叫唤,而是用一种特殊声音,表示是做什么生意的。这也就省了他扯著嗓子叫喊的力气。久而久之,习惯性的听到了某种声音,就知道是卖什么的来了。一般常见行业,列举下述几种:剃头的——剃头的声响,是用一副熟铁锻成有一尺多长的音叉似音的东西,形状又有点像大镊子,但对尖内弯,名叫「唤头」,手执叉柄,用时另以一支铁棒,自叉两臂之间向尖端划出,两尖相触振动,发出「簧簧……」的声音,能传振很久很远。这种东西,据说是和当初满汉

  • 文章童年生活中的兩件苦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7期  作者:阮煥章 出版时间:1974-07-30
    关键字: 童年 苦事 剃头 入学塾

    鄕间市鎭,在半世纪前的大陆各地尙未开发时期里。对稚龄儿童所最不喜欢的苦事;为剃头和入塾读书。这二门在小心灵中,视为畏途,常使閙成名称为「懒剃头」和「懒上学」的讽刺,其实确有其因的。所谓剃头店舖,墨守成规,简陋到极点,店中的四壁,经烟煤燻染非焦即黄,店堂正中挂着一具大型煤油灯,照明店内外。其他祗有木櫈三二只,和面盆架一二台而已,洗面盆亦是木质制成,连镜子也没有较大的,如备有一尺平方的挂在壁角算是好的了。其他壁间稀疏贴着几张年画故事图,以及财神像纸,都是古老

  • 文章北方的剃头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剃头挑 地方掌故 风土习俗

    我国明代以前,男女皆束发为髻,入清乃沿金之遗制,下剃发之令,于是全国男子皆剃头辫发,就是把头部前面一半剃光,后一半则蓄长发,编成一条辫子,拖到背后,长与腰齐,但也有长辫垂至臀部以下,自鸣得意者,至今犹流为笑柄,使我民族蒙羞!到了民国成立,首除其制,严禁辫发,始有今日之光头、平头、中分、偏分、大背头、小背头、飞机头、西装头等各种发型,花样翻新,不一而足。按剃头、剃发、剃度,皆佛家语,所谓「剃须发,著染衣,为佛弟子出家之相」,是则明代以前,因皆束发为髻,佛门

  • 文章趣詩三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1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1-02-10
    关键字: 诗词 祭灶诗 剃头诗 投胎

    吕蒙正祭灶诗—宋代相国吕蒙正,尚未登第时,家徒四壁,生活贫苦。有一年在送灶时,用清水一碗,供在灶神之前,并奉上一首诗:一炷清香一碗泉,灶君司命上青天。玉玺若问人间事,蒙正文章不値钱。后来吕蒙正中进士,累官至太子太保,凡两朝入相。这就是前人所谓:「与其媚于奥,宁愿媚于灶。」剃头诗—清初顺治年间,有文人作剃头诗一首,流传至今,颇为脍炙人口:问道头堪剃,何人不剃头,有头皆可剃,无剃不成头,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这诗句滑稽,却含循环报应

  • 文章剃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3-25
    关键字: 剃头挑 人物回忆 社会风俗

    我国明代以前,男女皆束发为髻,入淸乃沿金之遗制,下剃发之令,于是全国男子皆剃头而辫发矣(见辞海)。所谓剃头辫发,就是把头部前面一半剃光,后一半则蓄长发,编成一条辫子,拖到背后,长与腰齐,但也有长辫垂至臀部以下,自鸣得意者,至今犹流为笑柄,使我民族蒙羞!到了民国成立,首除其制,严禁辫发,始有今日之光头、平头、中分、偏分、大背头、小背头、飞机头、西装头等各种发型,花样翻新,不一而足。按剃头、剃发、剃度,皆佛家语,所谓「剃须发,著染衣,为佛弟子出家之相」,是则

  • 文章故鄕的剃头担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0期  作者:王邦釗 出版时间:1987-10-30
    关键字: 故乡的剃头担子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民国十四年春天,我诞生在河南潢川县城北五里,一个地名「万茔子」的村庄里。笔者少孤穷,由于幼年丧父,有时家中连我理发的钱都凑不出来,其他的也就不用说了。距今五六十年前的我国农村,理发无「店」可去,至于「超级理发厅」什么的,压根儿就没有人听说过。家鄕人的头发长了,大伙都眼巴巴地等到挑剃头担子的师父来了才能够解决问题。不知是否约定俗成,记得那位剃头师父,总是要等到每个月月底才到我们村子里来。他来时,剃头担子一边是个下面燃烧几截木炭的锅炉,上面架著个可以洗头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