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出土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居延汉简出土始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徐富昌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居延汉简 出土过程 史料考古 出土文献

    居延汉简的出土,前后计二批。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四月,中瑞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Sino-Swidish Expedition)的团员贝格曼(Folke Bergman)于古居延泽以南,额济纳河(弱水Edsin Gol)流域,黑城(居延城Khara-Khot。)附近,东经一〇〇度至一〇一度,北纬四一度至四二度之间,发现汉简约万余枚。这是继敦煌汉简后的最大发现。其中破城子(Mu-dur-beljin)出土五千二百余枚,红城子(Ulandurbeljin

  • 文章续河南出土吉金要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吉金 出土文物 名录

    余在文献四卷七期,述河南出土吉金要录于前。早思有以续之。但因资料之搜求,整理颇费时日。未能如愿,日来仅就宋吕大临考古图录、王俅啸堂集古录、薛尙功钟鼎款识、无名氏续考古图录、以及近人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于省吾双劒誃吉金图录、吴闿生吉金文录、方益智缀遗斋彜器攷释、邹 安周金文存、黄邺中片羽集、刘体智善斋吉金录、及小校经阁金文商承祚十二家吉金图录等书。择其着录有关河南出土吉金之有铭文者悉予采录。援前例即河南私人收藏虽有铭文,而其出土地未详;或非河南出土

  • 文章河南省境掘出四千年前古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3-04-30
    关键字: 夏朝 文物 出土 遗迹 考古

    【美聯社北平三月二日電】「新華社」今天報導,根據古代記載進行挖掘的中共科學家,已發現被埋在地下的四千年前中國古都的廢墟。「新華社」說,河南省考古資料硏究所的硏究敎授安慶懷(譯音)報導,這座廢墟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公元前二二〇五年至公元前一八一八年)的都城之一陽城。考古學家於一九七七年五月展開大規模的挖掘,而已差不多掘出這座古城西區的城牆及住宅的遺跡。「新華社」說,城東大部份已遭河水冲走。「新華社」報導,碳十四的日期測定顯示,這座城市建於四千年...

  • 文章殷墟——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靳綏東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殷墟 出土器物 青铜器 甲骨文

    相当于六七个故宫大和殿的面积总和!当然,说到殷商文明,不能不提到作为中国青铜时代的最为辉煌的业绩。百年来,殷墟出土青铜器物多达上万件。殷商青铜器无论从器型设计、合金配比、纹饰工艺、冶炼规模等诸多方面来说,都堪称空前绝后。殷商青铜器包含大量的祭祀礼器、盛器、兵器、工具等。其青铜合金中锡与铅的含量,几乎与今天的科技配方如出一辙。尤其令后人瞠目的是,先民们想像中塑造的青铜器上繁缛神秘的纹饰,至今闪耀着诡异的色彩。商代的石器与玉器亦可谓琳琅满目。从今人震惊的妇好墓中

  • 文章殷墟甲骨文出土年月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1-05-25
    关键字: 殷墟 甲骨文 出土日期 史料研究

    殷墟在西周之初曾遭废毁。此地既为殷都,地下当埋藏有不少殷代遗物。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曾有人在此地掘得铜器与骨片,可能是殷遗物;但并不为人所注意。明神宗万历四年(西元一五七六年)以后,始有小屯村之名。前此此地当系农田或荒地。淸代乾隆,嘉庆年间,阎若璩指出今本古文尙书为伪书,引起疑古风气,考据学、校勘学的硏究,日趋兴盛。享誉一千多年的许愼说文一书,亦被纷纷指陈错误。由考据学、校勘学的硏究进而注意于金石学,从出土的石碑,铜器、铁器、古代遗物以为学术硏究

  • 文章河南永城汉墓古币陶俑出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考古发现 汉墓 古币 陶俑 出土文物

    (中央社台北十一月十五日電)大陸考古工作者經過三年的時間,最近在一座漢墓中,發掘出二百二十五萬枚西漢(公元前二〇六—二五年)錢幣,以及一批車馬器和陶俑等珍貴文物。這座漢墓位於河南省永城縣芒碭山南麓,在西漢梁孝王墓東側約一百五十公尺處。據專家初歩分析,這座漢墓可能是漢景帝胞弟梁孝王之子梁共王,或其孫梁平王的墓塚。新華社發自鄭州的消息説:考古工作者清理墓道時,在墓口發現了一個高六十公分,寬一百零五公分,長二百一十五公分的錢幣窟藏,錢幣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第一層...

  • 文章輝縣發現吳王夫差銅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辉县 吴王夫差剑 考古发现 出土文物

    據大陸文訊報導,河南省輝縣百泉文物保管所,於一九七六年二月間,該單位在廢品回收部門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在揀選雜鋼時從中發現吳王夫差銅劍一把,經專家學者的鑑定爲吳王夫差劍。此劍全長五九、一,劍身厚五厘米。柄上有箍兩道,隔手上有獸面花紋,鑲嵌松綠石,劍身滿佈花紋,鋒鍔仍甚鋒利,有陰刻古篆字銘文二行十字:攻(敔)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就進一步的瞭解,此古劍可能出於輝縣東南一里許的琉璃閣附近的戰國墓區,爲盜墓人在抗日戰爭前盜出的遺留物。據《史記》記載:夫差,吳國國...

  • 文章國之瑰寶漢熹平石經殘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趙鐵寒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出土文物 东汉 石经残石

    得之五经善本各一通,付诸博士,就大掾大夫边诏所共同审覈。有疑义,又有光禄勋刘宽,司空周达等若干人,参与议论而后定。文字既定,然后书丹上石,命工镌刻,经营九年,至光和六年(一八三)始蒇事。计校定易、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经。(按史谓石经「五经」,洛阳出土石经后序亦云:「是正五经」,盖以论语未立学宫,附经之末;又以春秋包公羊传而言,故云「五经」)。石经刊成,树于洛阳开阳门外太学前,谢承后汉书(后汉书章怀注引)记其庋藏之制云:瓦屋覆之,四面栏障

  • 文章施翠峯研究唐三彩(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铅釉软陶 陪葬品 唐墓出土 遣唐使 祭祀用品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唐三彩之原来面目。明器说论者忽略了它们入土前的眞面目与出土后所呈现的面貌,并非完全相同之事实。不必说是低火度烧成之铅釉陶器,即是高火度烧成的磁器,若埋在氧化物较多的土壤中,其被浸蚀的程度也是相当厉害的,尤其铅釉软陶最怕氧化物,有些唐三彩带有吸水性,其主要原因就在此。施敎授擧一例:战后由爪哇岛、菲律宾等处的地下,不断的发掘出宋代、明代的所谓贸易磁(大多属于宋越州窰、龙泉窰的产品),都是一千二、三百度烧成的坚质靑磁、靑花磁,可是,它们之中

  • 文章夏都出土是对疑古论和唯物史观的重大否定(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金達凱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夏朝 出土 考古 文物 遗址 历史

    夏、商、西周至春秋都列入所谓「奴隶社会」。将一部体系严谨的中国通史,造成分歧与混乱。所以这次夏代都城的出土,不仅可以纠正疑古学派的妖风,而且还可扫除左派史学制造的顚倒历史的烟雾。四为了了解夏朝文物出土的过程,先须扼要说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至大汶口文化层的有关情况及其与夏墟文化的关系。仰韶文化是以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出土的文化层而命名,这个文化地层是以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为中心,分布于黄河中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据碳——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四五一五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