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耕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郷莊稼人的幾項絶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农耕 耙地 摇漏 打场

    耙地:「耙地」就是要把犂過的地用耙耙平,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非常困難,因爲泥土翻起,高低不平,加以莊稼的根都留在土中,人站在耙上,左右搖動,上不顚簸,由於耙齒鋒利,稍一不愼,就會折斷足踝,皮破血流。所以有些人一輩子也不敢上耙。但行家則不然,上了耙就鞭策牛馬飛奔,左衝右突,若無其事,不惟把地耙得平整如板,而且還耙出許多花樣,就像一塊地毯,繡著美麗的圖案一樣,眞是一種絕活,至今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搖漏:「搖漏」工作,也是一種絕活,不是人人都會的。所謂「漏」...

  • 文章古代中原役象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1期  作者:杜學知 出版时间:1972-11-25
    关键字: 中原 史料考证 农耕

    之名称之,因得为虞官之佐也。舜善驯扰猛兽故名虞,因称所居之地,所建之国,所取之氏,皆名虞矣。舜弟当为最初服象之人,故即以象名之。象驯服后,且可用之农作,于农业自引起莫大之影响,是故尧典有东作,南为之语;而五帝本纪亦言「尧乃赐舜絺衣典琴,为筑仓,予牛羊。瞽叟尙复欲杀之,使舜上涂,瞽叟从下纵火焚,舜乃以雨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仓与牛羊对擧,则农业生产,必可观也。书称象傲,则象是时必挟其服象之能,与兄舜相争衡,舜入犬麓不迷,则似主于狩猎,或兼畜牧,而役象农耕之瞽

  • 文章中山村印象記續貂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9期  作者:中山村人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中山村 司空村 村名考证 返乡探亲 农耕贷款

    草库房三间,但免去一场浩劫,算是不幸中大幸,现今寻思,自卫队编组,通信、运用,颇符军事准则。农耕贷款农村经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大定则,我村春耕夏耘时,买牲畜,购肥料,置农具、雇人工,在在需要下本钱(今日投资),家产多,人口少,有积蓄者,固然不少,缺钱短粮者亦大有人在,斯时银行贷款,难如登天,民间借贷,利高期严,倘有迟延,利滚入本,偿还乏力,债台高筑,轻则影响生计,重则倾家荡产,于是成立合作社(其经营乔鄕长撰述甚详,且誉为良心商店,不再赘述)集孙氏

  • 文章中華文化之未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民族组成 历史渊源 农耕文化 满清时代 民族融合

    中国历史上那些民族已融合,那些民族尙待加强。若鲜卑北魏、满洲的清,都可谓已融合;女眞的金,虽也同化,但不如清之到后来连退路都没有;若契丹的辽与蒙古的元,则只浅尝第一层次。这其中的关键,主要是在于人和文化两种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人的因素最重要。满清之融合,先是由于他有发展同中原民族一样的农业文化的地理环境,经过一个掳掠内地人为他们农耕的阶段后,该民族事实上已先习惯于农业生活,故当入主中原以后即能迅速与中原民族打成一片,同时,在她的老家东北,也因为内地人不断的前往定居

  • 文章河洛文化的發展與中原文化的擴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龐靖宇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农耕文化 中原文化 道家

    一、前言本人应邀参加第五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这是十分有意义的活动。所谓河洛文化,正如本次邀请函所说:河洛文化是古代产生于中国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河』是指黄河,『洛』是指洛河。两水交流于河南省的巩县(现改为巩义市)。河洛地区,即指以洛阳和嵩山周围为中心。与今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大体相当的地区作为一种历史区域性文化,河洛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河洛文化是中华先民以及后人在河洛地区创造的以农耕为中心的政治

  • 文章中國十大名都自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世界文化 古代文化 穴野狩猎 部落农耕 城堡神祗 中国都城 城市建设 建设研究

    世界古文化之演进,大概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穴野狩猎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穴居野处,茹毛飮血,或架木为巢而居,以猎捕野兽维持生活。第二阶段是部落农耕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已能制作简单粗糙的农具,可以耕田种黍,作为食物,不需全赖狩猎解决生活问题。并为保护族类的安全,不得不聚族而居,凝成大小部落,以加强防卫的力量。第三阶段是城堡神祇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由于攻防武器之进步,部落如无屏障之掩护,即不足保护其族类之安全。所以才设城池以御敌人之侵袭。易经坎卦彖传

  • 文章中華文化之經濟發展與前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袁宙宗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农耕文化 文化经济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士人

    一、文化特性民族所处环境对文化关系最大。中华民族其文化最早发源于北方,即今所谓黄河平原与淮河平原。迄至夏、商、周三代,始延伸至河南、山东、河北省之一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南部,尔后又渐渐扩张。其原因是远古时期,地球上发生浩瀚无垠的洪水之灾,东方至夏而始消退,平原之区,由于红沙淤积,成为肥沃之沙质壤土,适于农耕,先民遂于是区拓展农业,故中华文化属于农耕文化。人类文化种类大别约为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地带而有草原者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