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文化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國的石窟藝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經緯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石窟艺术 传统文化 佛教艺术

    石窟藝術,可以說是佛敎傳入中國後,中國固有的民族藝術和佛敎藝術互相交流的結晶。中國人的祖先吸收了印度與西域雕刻藝術的長處,把它融合在自己的傳統藝術之中,創造出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石窟藝術。從新疆的高昌、庫車、甘肅的敦煌、天水,大同的雲崗,洛陽的龍門,太原的天龍山,峯峯礦區的南北響堂山,濟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棲霞山,到義的萬佛堂,是一連串的石窟寺,點綴在我國境內的各個名勝地區,把我們的錦繡河山裝飾得更爲富麗弘偉。這些石窟寺都具有豐富的石雕像或塑像或壁...

  • 文章中國文化何以能救世界人類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3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传统文化 易经 天道 人道

    一、天地的啓示中國歷史久遠,從伏羲氏算起,有六千四百餘年之久。真正有文獻可考則始於堯舜,至少亦有五千年歷史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比任何國家都記載詳實,由於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人類之文明才得以流傳,對世界文化亦有莫大的貢獻。從孔子、老子所說的話中,足以證明他們思想的深厚、廣大及細密。孔子、老子的觀念雖有不同,前者好比爲應用科學,後者好比爲純理科學,但都是根據「易經」而來的。「易經」是中國一本最偉大的書。要談中國文化,不能不懂「易經」,其次是「中庸」。「易經」首...

  • 文章孔子論仁及其延伸的觀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許倬雲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孔子是中國文明的主要啓蒙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一個譬喩,聽來誇張,卻也有相當歷史意義。歷史學家區別文明的界線,不在於人能生產,人能聚集成群,人能歌唱繪畫;甚至人可以有信仰,但是,如果一種宗敎只有儀式,而缺乏相應的倫理與道德,這一宗敎所在的文化,仍不能稱爲文明。當是有了是非與對錯,有了超越「活著」的價値;而且,這些價値是普遍的,不只是侷限於人群中的一小部分,這樣的人類文化,方得稱爲文明。人類歷史上跨過這一道門檻的文化,不過三、五個,幸而,這些文...

  • 文章財團法人臺北縣三峽 長福巖清水祖師公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清水祖师 长福岩 建筑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

    琵琶、雨伞和蛇,是风调雨顺的象征,中殿四尊是祖师公的四大将,神态威武,令人望而生畏。本巖允为一座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馆,也可称为一座雕作的博物馆,常年吸引无数游客及中外艺术专家学者,友邦贵宾莅临观赏,叹为观止。

  • 文章開漳聖王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姚漢秋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开漳圣王 陈元光 开台圣王 郑成功 名称考证 传统文化

    臺灣的住民,自開臺聖王——鄭成功,率領漳、泉、粤三籍移民來臺開墾,爲最多者;在此之前,雖有閩南人入臺從事開拓,因文獻記載略而不詳,故可推知爲數寥寥無幾,似可據此而斷定者。開漳聖王雖是僅及於漳州,泉州並未涉及,但今日臺灣各地,凡閩南籍的較大聚落,不分漳州、泉州,幾乎都有開漳聖王廟的存在,成爲臺灣鄕土神明之一。相反地,在漳州府屬,雖有開漳聖王廟之建立,但爲數不多;此卽俗諺「顯靈之神蔭外鄕」,或是「近鄕欺神」的說法,證諸閩南與臺灣,自非虛語。開漳聖王,在臺灣可...

  • 文章研讀孝經感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4期  作者:劉仙根  出版时间:2002-10-01
    关键字: 《孝经》 人生准则 传统文化 社会风气

    小引宋儒王应麟著三字经,言为学次第,有「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之句。中国传统文化,恒言:「百善孝为先」,论语首篇即提示「孝弟为仁之本」。孔孟之书,虽称博大精深,然纲举目张,率由诚正修齐之道,进而成治国平天下之业,史载「齐主(萧道成)问为政于参军刘献。」对曰:「政在孝经。」时值「宋齐继、梁陈承」的混乱时代,南北分裂,社会失序,刘献之言乃感时而进,亦拨乱返治的不二法门。此仙根兄之所感而作也。—编者一、孝经渊源我国的古籍经典,有「五经」、「九经」等

  • 文章中國經學的常與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六经》 经学 孔子 传统文化 佛教 儒学 科举

    一、经学为我传统文化的汇宗㈠六经之涵义及效用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又曰:夫六经者,先王之陈迹也。」六经亦称六艺,是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性质不同于诸子。为了强调它是一种圣贤垂敎,贯穿古今,示人以修己治人大道的经典,因此「经」的地位也显得格外崇高。是圣人的典则,旨在规范人生。[1]「经」成为专门的学术,当从西汉开始,溯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浩劫,直到汉惠帝四年,始除挟书禁律。文帝,景帝曾立经学博士,于是群经方成为专门之学。中国最早

  • 文章鹿邑老子故里文化硏究會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鹿邑 老子故里 老子思想 传统文化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及太清宫遗存之大量文物,民间传说等,确证鹿邑为老子故里无疑。老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它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对整个国民性格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地位与价值,至少可与儒家文化相提并论。一九九八年太清宫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史料价值极高的文物遗迹。其中唐宋大型建筑基址,规格极高,经专家诊断,是为唐宋时期皇家祭祀老子的殿堂。在隐山古文化遗址上发掘的商末贵族大墓,出土了千余件文物。其中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瓷器

  • 文章金元之际元好问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的贡献(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成吉思汗 元朝历史 战乱 历史记录 元好问 中原传统文化

    众望所归的元好问氏,不忍绵延千年传统文化的中绝,挺身而出,有所主张;先从抢救中原知识份子下手,进而企图对于这一浩刼阨运很具体的尽力加以挽救,这眞是値得称道表彰的。说到元好问本人的生平行事与他所遗留的著作(现存有诗文集四十卷、中州集十卷、乐府四卷、续夷坚志四卷。)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硏究的人已多,但就后人为他所作的年谱说,即有五种以上。(施国祁、凌廷堪、翁方纲、李光地、缪钺等,一种未见。)浅学如余,自不敢有所论列。这里祇就历史的观点,依照他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

  • 文章引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忽必烈 蒙古骑兵 元朝建立 元好问 传统文化 修史报国 元朝内乱

    众望所归的元好问氏,不忍绵延千年传统文化的中绝,挺身而出,有所主张;先从抢救中原知识份子下手,进而企图对于这一浩刼阨运很具体的尽力加以挽救,这眞是値得称道表彰的。说到元好问本人的生平行事与他所遗留的著作(现存有诗文集四十卷、中州集十卷、乐府四卷、续夷坚志四卷。)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硏究的人已多,但就后人为他所作的年谱说,即有五种以上。(施国祁、凌廷堪、翁方纲、李光地、缪钺等,一种未见。)浅学如余,自不敢有所论列。这里祇就历史的观点,依照他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