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习俗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點主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9、30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76-10-20
    关键字: 点主 传统习俗 祭祀仪式

    筆者於民國六十二年四月下旬,在「民間知識」上發表「談告廟」一文,其中與「點主」有關事項較多,特摘錄於後,附在負老講詞之後,用供參考。惟筆者係山東省北部人,見聞與蘇省或稍有不同,如有錯誤,尙請見諒,並盼指教!「如有人死亡,其在縣城,鄕村中有地位、德望、功名、財勢,不論本人死去或亡故,子孫爲表示哀榮,常請「大賓」參加祭典,且以「大賓」多寡,定葬禮隆重與否之標準「葬禮儀式及大賓人數,常於「告期」——訃文中見及),如是貧家人班便是「一人班」,由一位「大賓」兼司「...

  • 文章二三掃墓有感——建議改善安置骨灰匣之神橱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40期  作者:錢中勳  出版时间:1981-06-20
    关键字: 扫墓 公墓 传统习俗 骨灰安置

    壮观;现又急急在建造土地公祠,藉以护佑墓地覊魂,设想周到,无微不至。可是对火葬者安置骨灰匣之处,却简陋随便,不过聊备一格,未加注意,一若无足轻重者然。而且照目下情形来说,对我无锡传统习俗,已犯有二大禁忌:一、安放骨灰匣之橱柜,不应作上下格叠层形式,如同商店之货柜,现在骨灰匣尙少,日后若增多格满,即成吾邑最禁忌之所谓「棺上叠棺」,上下相压,阴魂交迫,影响所及,足使死者家属子孙多病多灾。二、故鄕习俗,安置停妥后之棺木或骨灰匣,不可随便搬位移动,如必迁葬,亦须择日

  • 文章送灶神上天奏善事 下界報安寧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5期  作者:二泉散人  出版时间:1986-01-20
    关键字: 灶神 祭祀礼节 传统习俗

    我国传统习俗,一到阴晓十二月初八吃过了腊八粥,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家家的主妇们都忙个不休,排日在淘米磨粉、蒸年糕、醃鱼、醃肉、醃毛鸡,二十日掸簷尘,就是大扫除。十二月二十三日是祭祀灶神上天的日子。故鄕祭灶神是主妇们的事,灶神吃素,祭灶神只要素菜三盆、淸酒三盅、糯米粉甜团子一大碗、糯米甜粉团子,一半红色、一半白色,红色是用红糖拌的粉,白色是用白糖拌的粉,红白两色揑在一起,就成半红半白,名称为玛瑙团,希望灶神吃得喜欢。点燃了香烛,酒过三巡,磕了三个头,就把灶神

  • 文章題主述往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9、30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76-10-20
    关键字: 题主仪式 传统习俗 作者回忆

    前讀鄕前輩負翁杜先生在本刋「暢流」所發表點主遺規一文,記述有關神主款式及點主儀式事項,至爲詳盡,頗足以啓發後進,洵爲不世之作。民國二十五年先王父直英公,先母徐先後棄養,及三十五年先嚴實夫府君之喪,均經於擧殯之前一日擧行題主義式,與負翁先生所述大體相同。(升炮奏樂略有小異),惟此儀式盛行雖已甚久,但已非古制。目前本省已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婚喪禮儀,早因生活習慣及環境之不同,發生重大變化,尤以喪事爲甚,是以二十年來,在臺逝世之達官貴人,不知凡幾,其經擧行...

  • 文章撣簷塵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9期  作者:僕射山農  出版时间:1978-01-20
    关键字: 掸檐尘 传统习俗 卫生 无锡 台湾

    掸簷尘的,要到三年丧服期满,除了灵座,才能掸簷尘。这种故鄕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不知此地台湾是否也是这样。

  • 文章送灶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9期  作者:二泉散人  出版时间:1978-01-20
    关键字: 送灶君 传统习俗 诗词

    故鄕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晚上,家家都要送灶君菩薩上天,希望他向玉皇奏報善事,希望得到神佑。城裏人家送灶君很考究,有五色彩紙紮的小轎一頂,和錫箔銀錠、糕糰、素菜酒菓,在灶前供祭一番以後,把灶君的神位放入紙轎中,送至大門外階下焚化,到了大除夕晚上,再把灶君接囘來。鄕下人家送灶君,很是簡單,只是灶君神碼一張,淸酒一杯,素菜一盤,糰子三個,供祭一番後,用黃豆箕代轎子,送出門外焚化。據說北宋名將呂蒙正在未得志時,非常貧窮,連送灶君都送不起,那天他不勝感慨,就做了下面這...

  • 文章祭灶考略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35期  作者:白雲  出版时间:1981-01-20
    关键字: 祭灶 传统习俗 年俗 灶神 周礼

    順時守株自為歡,容易韶光歲又闌;懷念親友馳賀柬,雙方珍重慶平安。丁仲涵鄕長雅好吟詠,更擅書畫,尤工山水,每年元旦必賦詩分寄同鄕親友賀年,上爲其今年辛酉元旦仍用上年原韻所賦新詩。丁鄕長今年高齡已八十六歲,精神钁鑠,健飯如恒,其哲嗣健羽先生(翼),賢孝可敬,現服務於台灣銀行,爲當代名書法家,工大小篆,兼擅楷隸,每參加公展,無不評爲首選,昔年轟動台灣藝林之十人書展中,彼年齡最幼,其餘九人爲陳定山、丁治磐、朱龍、王壯爲、陳子和、張隆延、傅狷夫、曾紹杰、李超哉等均...

  • 文章故鄕舊俗 臘八粥和年漿粥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35期  作者:梁溪漁隱  出版时间:1981-01-20
    关键字: 腊八粥 年浆粥 传统习俗 故乡 风俗

    臘八粥是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吃的。吃臘八粥的風俗,也許我國到處都有,臺灣現今已進入工業社會,大家生活緊張,所以很多人把它忘懷了。其實臘八粥就是菜鹹粥,故鄕在舊時只以靑菜豆腐百頁等煮成,是素的,不是葷的。後來大家都考究了,在臘八粥裏放入許多價錢貴的作料,如香葷、冬菇、火腿、蓮子之類,統統都可放入同煮,比廣東館裏的八寶粥、什錦粥等還要考究,花色更多,但靑菜、芋頭、長生菓等幾種討口彩的東西,一定還是少不了要放入一些的。年漿粥是在農曆大年初一元旦吃的。它的煮法和臘八...

  • 文章姓氏趣談片段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葛智昌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姓氏文化 传统习俗 人物抒怀

    眾所周知:中國人之姓氏,始於圖騰崇拜,經歷漫長而複雜之演變,直至秦漢以還,方初步定型。我們祖先向以「黃帝後裔」自居。現近代人無不以炎黃正宗子孫而榮。更將姓氏、郡望和家譜視爲命根,因而不惜代價,回國尋根追祖。即使未曾邁出國門一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公,雖祖籍河南河陽人,但當他得知遼寧義縣(即昌黎)之韓姓爲唐代之望族,即以「昌黎韓愈」自稱。自今人們仍稱其爲韓昌黎。可見當時人們對姓氏以及有關方面是極爲重視的。因此,數千年來,盡管改名者不乏其人,但除特殊原因而...

  • 文章新春隨筆三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姜紹眞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春节 男婚女嫁 传统习俗 樊英 歌颂故乡

    一、新年新女婿上门沭阳县男婚女嫁选择婚期,多在冬天,有句俚言「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农年一过,正月初二开始,新女婿准备新衣新帽新鞋,到岳父家去拜年,俗话叫走丈人家,先到岳家拜过祖先,继拜岳父母和妻的兄弟姊妹,并由岳家安排到本村中分宗族房份远近拜年,如村庄大家族多,一个正月没了没完。依例由岳父家先做东道,请族人亲朋作陪,以后每天挨户宴请新姑爷,在一片温情礼谊,杯盘交觥中度过。我相信旅台同鄕年岁大者,皆享受过新女婿之乐,但不知今天家鄕仍否有此传统习俗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