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仲雍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熟之沿革與名勝古蹟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0期  作者:昌麟 出版时间:1992-05-01
    关键字: 虞山 兴福寺 维摩寺

    常熟四季节序分明,民风敦厚诚朴,山明水秀,物产丰富,尤其稻米,特别良好,所称虞山福地,并非过誉,而是实至名归,常熟有虞山,一部份城墙砌筑在高低山岭之上,部份虞山仍在城内,有「十里靑山半入城」之名诗句,不啻家喩户晓,山上之城墙与城内山上之辛峯亭,在郊外数十里即可望见,风景优美,虞山高有一六〇丈,长十八里,周围四十六里,其所以称「虞山」者,因常熟城内有虞墓,虞仲雍,常熟在禹贡中,属扬州境域,在周为吴国北境,在秦为会稽郡吴县地,在汉为吴县之虞鄕,在晋为海

  • 文章虞山之麓的聖賢廣場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2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虞山 圣贤广场 巫咸 言子

    路过尚湖穿湖大堤,直达阜城门(西门),经西门大街,回到起点。兜一圈虞山,不疾不缓的开车,费时一小时余。想想七十多年前,远足到兴福或三峰,那真是好远的路程呵,现在几分钟就到了,毕竟时代不同了。回到台北,揣摩三个巨型石雕头像的相片,是常熟的先贤,笔者识浅,所知有限,仅知其二,那是仲雍和言偃,另一位是何贤能,不得不去问个究竟,于是姪女传来了信息:得知该处的三位巨型石雕头像,建成于2009年6月20日,名谓圣贤广场,除了头像,还有故事墙;可惜未曾下车细读故事墙上的记载

  • 文章吴文化的始祖仲雍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3期  作者:桑楠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虞山 断发 纹身 水利

    三千多年前,陕西西岐地方,周族领袖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古公爱季历的儿子姬昌,想传位给季历,再传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太伯、仲雍了解到父亲的意愿,二人以采药为名远离西岐,来到无锡和常熟,和当地人民一样剪断头发,身体绘上花纹,已表示决不回去。当时无锡、常熟属于荆蛮地区,这里到处河流、湖泊、沼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粗放,渔猎为生。周族是后稷的后代,后稷善农业生产。太伯、仲雍来荆蛮,带来了农耕方法和中原文化,重视兴修水利。这里气候适宜

  • 文章古吳春秋 泰伯奔吳建吳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1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05-20
    关键字: 无锡 吴国 吴泰伯 春秋

    商朝末年,子姓的商王国日趋衰落,姫姓的周侯国逐渐兴起。周国的开国君主是古公亶父,他在今陕西岐山县境一带建立了国家,国号就叫做周。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泰伯、次子叫仲雍;三子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叫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古公亶父认为昌自幼聪敏,有灭商兴周的圣瑞(才能),想把周国的君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给昌。太伯、仲雍深知内情,为了成全父意、避免祸害,便假借为父亲拿药治病的名义,带领一小支马队,吃尽千辛万苦逃奔到江南无锡的荆蛮之地。无锡在太湖之滨,远古时先民

  • 文章虞山行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7期  作者:陸尹一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虞山 破山寺 石梅园

    楼阁朝晖笼,十里山前柳色明,春风又绿满江南。行过南方夫子墓,仲雍祠道绿成荫,书台怀古沧桑变,人去台留空自吟,昭明太子归何处?(可怜他)年少长才志未伸,怎不叫人扼腕频!(幸喜那)东邻学子莘莘读,读书台朗朗读书声。石梅园辟新天地,花木长青四季春,晴窗帘卷观鱼趣,幽阁凭栏听鸟鸣,宜诗宜赋宜棋子,可歌可舞可丹青,金谷、沧浪无过此,白头人共此中情。风物人情常熟好,(我是)故鄕人作故鄕吟,自古名城都好客,十里青山含笑频,琴川最爱是才人。

  • 文章虞山東麓古牌坊群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2期  作者:俞啓和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古牌坊 虞山 言偃 七十二贤

    常熟虞山东麓筑有两处名人墓冢,长眠著两位千古传颂的先贤。一位是吴地始祖仲雍,一位是南方夫子言偃。后人更山名,立牌坊,以记念他们「开拓荆蛮」、「文开吴会」的千秋功业,遂有遗存至今的古牌坊群。它是常熟古城一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胜蹟和旅游观光的特色景点。立牌坊始于何时?尚无查考。牌坊是古时土著山民的「寨门」与汉族「屋宇式大门」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洞式纪念性建筑物。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于宣扬传统礼教、标榜功德的一种虔诚膜拜行为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