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才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籀園——培育人材的搖籃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1期  作者:余力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籀园 教育 人才 历史

    倘徉於九山湖畔,尋蹤訪跡,那曾氏花園歷經滄桑,卻依舊蜿蜒在碧綠清澈的湖水中,風姿尙存;湖岸是一條平坦大道,通向汽車西站,只見高大圍牆一溜排開,中間猶存一扇大門痕跡,“籀園”兩個大字赫然在目。籀園原是爲紀念瑞安經學大師孫治讓而建的。孫治讓字籀廎,因而以字名園,稱籀園。孫治讓一生治理經學,卓然大家,晩年擔任溫處學政,致力於桑梓教育事業,亦多建樹。他逝世第二年,溫州六縣學界就倡議建祠以祀。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由溫屬六縣籌資購置市區九山湖畔落霞潭曾氏依綠園舊...

  • 文章走在時代前端的宋恕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5期  作者:甌仁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宋恕 教育 经济 人才 道德

    」宋恕曾在上海龙门书院,求志书院以及南京钟山书院任敎,担任过清水师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2]汉文总敎习,以及山东总务处议员兼文案。由于社会妒贤嫉能风盛,封建等第观念严重,终致此位才华横溢者未尽其才,未竟其志。宋恕的《六齐卑议》中的有关敎育,知识、人才与振兴经济的若干主张,是颇有见地的,并起过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至今读它,仍受启发,得益匪浅。一、主张欲兴经济,必先兴敎育、育人才敎育事业关系到民族的命运,社会的前途,经济的兴衰。宋恕认为,只有兴办敎育,才能造就大批人才

  • 文章我國歷代取士求才之演變與教考用之配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李華民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人才 科举 考试 教育 史料 王安石

    之配合?我们再回头引证宋代名臣王安石对于取士求才之法,则有更进一步之主张,王氏不仅认为考试必须与学校配合,而且考试亦须与任用配合。他主张敎之、养之、取之、任之、四者并重。故其上宋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曾说道:「人才之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也,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敎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而已。所谓敎之之道者何也?……苟可以为天下之用者,则无不在学,此敎之之道也。所谓养之之道者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鄕党

  • 文章留美幼童中的浙江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9期  作者:謝振聲 出版时间:2003-09-10
    关键字: 留学生 留美幼童 西化 教育 人才

    浙江籍留美幼童王凤喈先生等归国后曾历尽艰辛、竭尽全力为祖国的科技教育、铁路、电报和外交等事业,为培养我国自己的技术人才作出不少贡献。这些赴美的幼童,是一批先驱者,他们破除了旧有的迷信恐惧,为中国后来的留学生铺路。历史记载着他们的功绩。

  • 文章甬江邊的新學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9期  作者:楊孟瑜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甬江 新学城 宁波大学 教育 人才培养

    不仅使高层领导者乐于推动敎育,也凝聚地方向心力。同时也是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的张永祥特别记得,宁波大学开学时,分布在全大陆的三十九位宁波籍高校校长,就有二十六位返鄕道贺,并表明乐意为故鄕尽力。大学耸立,宁波人也乐见商业气息浓厚的宁波市,开始出现学术风气和硏究单位。任职商检局的陈可钧就说:「对宁波发展,肯定是好的。」肩负培养人才重任「浙东首所综合性高等学府从此诞生。三江学子有幸,四明靑史增辉。……」的字迹鑴刻在学校墙上。正当大陆往文明、现代、进步攀爬的时候,人才

  • 文章溫州東甌外經貿職校四年有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雲高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东瓯外经贸职校 教育 人才培养

    温州东瓯外经贸职业学校,刚创办时被人称为「三无」(无师资、无校舍、无资金)职业学校之一。然而这几年它已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外经贸人才,令爱挑剔的温州人对它刮目相看。温州是沿海开放城市,全市有外向型企业400多家,年外贸收购额近10亿元,「三资」企业有近200家。然而,外经贸专业人员却十分短缺。据调查,全市外经贸专业人才只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这一状况极不适应温州市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极需采取「短平缺」的办法来培养外经贸人才。为此,温州市

  • 文章總統 蔣公訓詞 幹部敎育訓練的要旨及幹部自反自修的要領心得報告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期  作者:王和聲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军刺 教育 心得体会 技术人才 革命通才

    黨政軍以及任何部門的工作效率,要發揮到很高的程度,必須要達成「革命」「實踐」「硏究」的訓練目的。領袖在這一篇訓詞指示:「現在我們檢討一下,我們訓練以前和訓練以後的工作情形究竟怎樣?有沒有進步呢?當然我們不能說沒有進步,不過實際上的進步距離我們理想的程度還是太遠,因此,我們不論受訓的硏究員學員和主持院務及担負訓練的講座敎官,都要考慮如何才能使我們的訓練達到我們的理想,不但要後一期比前一期有進步,且使前一星期的缺點就要在後一星期立即改正充實才行。」的確,我們...

  • 文章(學術論壇)「紀念中國教育之父張百熙」淺談教育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7期  作者:胡宗彝 出版时间:2018-01-20
    关键字: 张百熙 教育家 教育思想 人才培养

    培育人才贡献至大。所以尊称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可谓当之无愧,实至名归。人才要靠教育培养,诲人不倦、万世师表的孔子终其一生都在献身教育,桃李满天下,人才济济,或安邦定国、或出谋划策、或服务社会、或造福人群。荀子在勤学篇说过:「干、越、夷、骆之子,生而同声,长而易俗,教使之然也。」范仲淹谓「善国者莫先于育才,育才之方,莫先于勤学。」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统帅兼两江总督的我们湖南先贤曾国藩,亦曾说过:「中兴以人才为本」,所以他非常重视教育,用教育来培植人才。同治三年

  • 文章(肆、雜記類)對捐資興學振興教育的芻見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1期  作者:謝遠明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捐资 教育事业 培育人才 办学目标 同乡会

    矿、农、林等工业的开发下,这幅理想的蓝图,虽不是一蹴可成,但终究是给予邑人一份憧憬,一份希望。吾邑地瘠民贫,缺乏重要资源,影响工商业发展。传统的纸、烟、糖、米、豆、茶各业,也仅止于手工业的制造阶段,无法发展成为近代化的轻型工业。因此,在绵江污塞之后,河运闭塞,这个首善之区,便难逃没落的命运,令人叹息。长久以来,邑人深知穷乡的原因,在于既乏资源,又缺人才的二大因素,白白地浪费了改革开放的时间。然而,徒兴感叹,于事无补,应如何努力奋起,急起直追,补偏救蔽,才是

  • 文章回憶抗戰期間的敎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8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5-08-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文化教育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從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起到三十四年八月日本投降的八年抗戰期間,我整整地擔任了六年十一個月的敎育部長(二十七年一月至三十三年十二月),主持戰時敎育行政。在這幾年之中,撫輯流亡學生,重振後方絃歌,擴展各級敎育,改進並創建敎育制度,釐訂課程標準,收囘「文化租界」,創設訓育規範,發揚民族文化,發起建敎合作制度徵調及訓練十萬學生爲青年軍直接參加抗戰工作,確實做了不少的事,這些事蹟,大部份已記在當時敎育部所出版的各種期刊、以及對歷屆國民參政會的報告之中,勝...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