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口迁移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客(天增和小喬)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劉德麟 出版时间:1982-06-20
    关键字: 西客 人口迁移 歌谣

    博興近黃河入海之口,河水從上游挾帶泥沙,至此急需沈澱,因而時常決口泛濫成災,數十縣盡成澤國,屋舍無存,人畜死亡不記,農作物一無所有,生存幸免者只好携妻帶子、扶老携幼,肩挑手推到東邊(黃水不及之地)乞討,做傭工以糊口,家鄕管叫他們爲「西客」,因其從西來也。筆者,兒時家中覔漢——長工——一年計資者,高大爺卽其中之一,以高大爺呼之者,乃是一種尊稱之意,因其年齡大於家父,如小於父者則以大叔呼之,與自己年齡相若者——指中年人——則呼之以姓,如老高、老王是,受僱於我...

  • 文章从故乡人口迁移 看大陆社会的今昔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91期  作者:王亞哲 出版时间:1989-04-10
    关键字: 宗族 海峡两岸 安土重迁 人口迁移

    不足以形容。中国人安土重迁,人口迁移,在民主自由社会,并非易事,迁村、在台湾实行起来,常是枝节横生,困难重重,可是在大陆推行,似乎并非难事,为了开发鑛产,数十户乃至百户大村,说迁便迁,为适应辟湖成田的劳力需要,一个个原住山头的大村庄,一声令下,全村迁往平地,世代故居算什么?祖先庐基算什么?来自大陆彼岸的鄕亲都知道,故鄕传统习惯上,都是一姓一村村,小者三五户或十余户,大者数十户或数百户,鸡犬相闻,成为团结个体,但今天大擧人口迁移后,社会结构,发生下列明显的今昔

  • 文章續氏源流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續八寶 苗文源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续氏 姓氏考证 人口迁移 数据统计

    定襄宏道鎭西社村,村民大部爲續姓。西社村續氏,是清光緒版《山西通志》所載雁門郡十六望姓之一(西社舊屬雁門郡崞縣)。據不完全統計:清代時,西社續氏有舉人十五名、太學生十七名、貢生十二名、庠生一〇四官任都諭、縣丞、知縣、學正、州同、知州者二十一人,封贈修職郎、文林郎、儒林郎、奉直大夫者三十一人。有代表性的是續昑、續承家父子倆:前者是乾隆時晉北名士,其詩作至今留在忻州元好問野史亭後青來軒正壁上;後者是對「近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拓荒者」徐繼畬的思想形成產生過重大影...

  • 文章福州人拓殖實兆遠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9期  作者:葉華芬  出版时间:1970-03-10
    关键字: 实兆远地区 侨胞 人口迁移 拓展土地

    福州爲福建省首邑,且爲福建一大海港,自古航運商業素佔最重要地位,僅次於泉州。在古代與南洋關係亦極密切,史乘上所見者甚多。考鄭和下西洋時曾在福州建造巨舶,其水手船員亦多用福州人,歷次出發港多爲福州,至今古蹟及傳說中史料仍存甚多。福州中古時代與婆羅洲關係亦極密切且特顯,惜湮沒者已多,然仍可考者尙有之。至於近代閩南大港厦門在『五口通商』開放以後,閩南人向南洋大規模移民,造成現代南洋閩南人優越勢位之後,福州內地貧民隨而由厦門向南洋移民者,槪爲十九世紀中葉以後之事...

  • 文章明末流寓日本的福建人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7期  作者:維國  出版时间:1969-09-30
    关键字: 日本 人口迁移 史料记载

    明末淸初,漢民族爲避免滿淸的迫害,除移殖臺灣及東南亞外,亦有若干流寓日本。那時正値江戶幕府指定長崎爲貿易港,准許外人購買土地,建築房屋,並取得永久居留權,大槪係當寬永中葉(一六三〇年代),當時日人稱他們爲「住宅唐人」。但是日後相繼到日本的華僑待遇便大不相同了,不但居留有一定的期限,而且不能够買地建屋。這些「住宅唐人」歷代承受着祖業,在職業上及語文上始終是和中國保持着關係,可是因爲他們世代均和日本人通婚,在生活服裝等均己完全日本化;而且因爲己經取得長崎的籍...

  • 文章45萬西民遷移計畫邁開步伐響應「一年搬遷、兩年定居、三年溫飽」口號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8、39期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迁移计划 45万人口迁移工程 新闻报道

    本报香港十七日电】据香港「明报」报导,一个涉及四十五万人的人口迁移工程正在大陆西北地区进行,显示北京高层争论已久的西部人口迁移计画已成定局,至今已有卅二万人从陇中、宁南等贫困山区迁至黄河沿岸及河西、河套地区,以期达到「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温饱」。报导说,大陆西北部及靑康藏高原一带,历史上人口密度一直很低,尤其至近代大陆工农及商业主要分布东南沿海,西部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东南部。以甘肃定西为代表的陇中、宁夏西海及河西走廊,均属著名贫困区,共四十七个县一千

  • 文章兩漢人物的地理分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張忠棟 出版时间:1978-04-25
    关键字: 两汉人口分布 汉代士人 教育制度 人口迁移

    春秋時代,吳楚兩國幾度北上爭霸,都沒有成功,部份原因是因爲南方缺乏人才。戰國時期,秦國最後統一六國,得東方人才的幫助很大。秦孝公時代的商鞅,秦王政時代的呂不韋和李斯,都是東方人。兩漢繼春秋戰國之後,人才的分佈仍是北方多於南方,東方重於西方。這裏所謂東方和西方,是以太行山和函谷關爲界。所謂北方和南方,是以秦嶺、淮陽山脈和淮河這段中國南北的自然地理界線爲界。太行山和函谷關以東,淮陽山脈和淮河以北,古稱關東,尤其是春秋戰國以來人文薈萃之區,人口最多,物產最富,...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