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学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黄陂前川中学开学讲话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期  作者:胡秋原  出版时间:1966-10-10
    关键字: 前川中学 开学讲话

    武樵先生主辦湖北文獻,徵文于秋原。忙碌中抄民國三十五年講稿一篇,非敢塞責,蓋亦涉及吾鄂文獻也。

  • 文章回忆麻城中学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3期  作者:徐樂羣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麻城县 麻城中学 教育

    说起来很惭愧,生在麻城,长在麻城,而且在麻城中学读了三年书,对麻城中学创校于何时何地?不得而知。当民国三十一年秋,我为了投考而找到龟头河麻城中学,这时才知道校址藏在深山野壑之中,部份敎室寝室,一入冬太阳晒不著,为什么要设校在这个野鸡不生蛋的荒凉之地?不用说是为了逃避日寇的侵害。当我很徼幸的考入麻中就读,正好是李公柱中(号幼琴)长校主政,县府在龟头河之源,学校在龟头河之畔的陈氏祠与东岳庙,其间相距约两公里,校本部及三年级的寝敎室在陈氏祠,一年级之寝室于

  • 文章憶往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王文法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轰炸 复兴中学

    有趣的是东沙河也落了不少炸弹,概因大东门外一家豆腐店,在沙滩上洗晒了许多做豆腐豆皮所用的白布,敌军误为军事目标而大肆轰击,幸有此一误,否则这些弹若落在城内,不知要造成多少伤害。我南关被击中两弹,二栋房屋全毁,一老夫人丧命。从此,县复兴中学与中心小学被迫停课,复中迁至东乡钱岗,一年后再迁南乡吴家庄并改名枣中。小学改在文昌阁,每晚六至八点授课两小时,灯火由学生自带,民众皆励行战时生活,原一日三餐改为早晚两餐,一为了节约,二为了跑警报,整天处在惶恐中,生意冷落萧条

  • 文章思念摯友張至雄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趙世棟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挚友 耄耋之年 列山中学

    几春;一生端著铁饭碗,走北闯南倍艰辛。在家排行是老四,退休自嘲四老人[1];重温儿课三百千[2],洪山脚下度余生。」他能有此雅兴,写出文情并茂,感人心弦的绝妙佳文,显已心境开朗,精神愉快。健康长寿,期颐可得矣。至雄兄,枣阳兴隆鎭人,是我列山中学的老学长,早在六十年前,他崇尙儒学,言必忠、恕,爱人如己,助人为乐,……,被众朋辈尊为「龙头」,暱称「张老夫子」而不名,可见彼此相知之深,相交之诚,远非泛泛所能比。民国二十九年秋,至雄兄偕同好友王昌增远赴重庆,拟

  • 文章浠水中学旅台校友会纪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2期  作者:姚嘉符 出版时间:1984-07-10
    关键字: 浠水县 浠水中学 浠水中学校友会

    长江东流去,何时再回头,一把相思泪,寄向故鄕流。来台三十余年,缅怀故鄕,常有感触,想起古人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深有无限的感慨!三年前,适有几位同鄕同学偶遇,谈及有许多的同鄕,或昔日靑少年时期的同学,大部份自军中退役,有的转业为公务员或敎职员,有的从事工商业,分散各地,在台三十多年,未谋一面者颇不乏人,商议由台北地区的几位浠水中学校友,发起浠中校友会,藉以集会联谊。去年,(七十二年)元月间,住在台北市的高觉非,台北工专敎官何洪寿,艺通企业公司

  • 文章浠水中学及浠水职校沿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7期  作者:姚嘉符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浠水中学 浠水职业学校 教育 蔡天民 浠水第一中学

    淸光緖三十年,公元一九〇四年,蕲水县城内,莲花池考棚,创设蕲水县师范传习所,招收县学附生员,(入学秀才)数十名,予以两年密集敎习,为本县各鄕村敎师。另附设预备中学一班,有学生五十余名,每年招收一班,共有三个班级,予以四年敎育,是为浠水县中学及师范敎育之肇始。在此之前,鄕人唸中学,必赴黄州或武昌,唸师范者,多系武昌两湖书院,两湖师范学校。光緖三十三年,总督张之洞批评,「黄州等三府之中学,师资欠佳,绩效不彰,徒有虚名。」因而停止授课,学校停办,将高中部学生

  • 文章忆随县中学生活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謝芬德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随县中学 中学生活 往事回忆 枣阳南乡

    湖北枣阳南乡,离资山镇大约廿华里的山区,有个古色古香的庙宇——佛坛寺,座落在大浪山南鹿,溳水岸边,空气新鲜,风景优美,是个绿色世界,犹如世外桃源,也是防空的好地方。因为是抗日战争时期,随县局选择了此处,在庙堂附近盖了房子,扩建创办了一所学校,名曰随县初级中学。我原来在鄂北郧阳小山城「省八女中」读了两年书。因为离家遥远,交通又不便,就转了学,成了「随中」一名三年级学生。这儿有我又新族侄女,爱伦族孙女,还有好多乡亲熟悉的人,所以并不感到陌生,而且很快

  • 文章抗战时我就读的中学历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战中学回忆 联合中学 下均县投考 德功桥 录取榜单 返乡小住

    抗战时期,我就读的中学,初中是联中,高中是八高。这两所学校的来历,我在枣阳文献第十八期所载「『八高』创校原始历程与首届的枣阳学生」一文中,曾经提到过;那就是在一九三七年,也是常讲的: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军阀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我国全面抗战局面。很快的我国大部精华地区,悉被日军侵占,武汉也已弃守,湖北省政府播迁恩施。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省主席为了全省学校,因逃难而停课解散,乃成立联合中学,校名订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以公费待遇

  • 文章湖北五峯中学忆往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3期  作者:李福禎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五峰县 五峰中学 陈诚 教育 乡贤

    鼓励!在如此艰困中,我眞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免强混得了一个三专的学历,深感惭愧!这也许是因我今生与那顶神圣的方帽子无缘吧!?省立五峯中学的校歌是刘伟[1]、萧海珊[2]二位先生作词,江定仙先生作曲。其歌词是:「左有淸江[3];右有渔洋[4],五峯中学,挺 高岗,环境既美,布置亦藏,华莘学子,济济一堂,进德修业,其乐无央,伟哉乎,抗建大业,集育兮,絃歌高张。渔洋山高;淸江水长,巍巍吾校,产生其旁。钟灵毓秀,桃李成行,春风满座,化雨时将,如育万物,果收门墙

  • 文章民国初期(元年至廿六年) 武昌文华中学的校园文化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4期  作者:劉源泉  出版时间:2012-07-10
    关键字: 民国 武昌文华中学 校园文化

    本文所探讨的「武昌文华中学」,前身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于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十月二日创办的男童寄宿制学校文华书院;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分为两馆:正馆(大学部,即华中师范大学前身)、备馆(中学部);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呈请美国政府立案,正馆命名为「文华大学校」,备馆称为「文华大学校中学部」,文华书院之名停止使用。民国十三年,大学部与另两所大学合并,改名为「华中大学」,中学部改名为「文华高级中学」;民国十六年春由于时局动荡,文华高级中学宣布解散;当年秋天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