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禁”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普陀山是最早的番薯引種地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8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06-10-25
    关键字: 普陀山 番薯 种地 海禁

    黄可润在「畿辅闻见录」一书中所说:江南一带「盖人多米贵,此(指番薯)宜于沙地而耐旱,不用浇灌,一亩地可获千斤。食之最厚脾胃,故高山海泊无不种之,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这一点,舟山人也深有体会,长期来,舟山人都有番薯当饭吃的习惯。那么,普陀山怎么会成为番薯的首种之地呢?究其缘由,跟明代的「朝贡贸易」有关。明朝实施「海禁」,尽管因时势不同而时紧时松,「海禁」一直是明朝二百七十余年间的基本国策。所谓「海禁」就是强制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禁止沿海军民私通外夷,禁止

  • 文章白泉「平倭碑」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8期  作者:翁源昌 出版时间:2003-06-30
    关键字: 白泉 “平倭碑” 抗倭 明朝 海禁

    说起舟山历史上抗倭斗争,很多人就会记起金塘「平倭港」碑以及长涂的矮井潭,但明嘉靖年间,浙江巡抚在白泉柯梅所立的那块「平矮忠勇之碑」,却鲜有人谈起。其实当年白泉柯梅的抗倭斗争,同样有不少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故事。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寇骚扰严重,而明朝统治者实施的「海禁」之策,把舟山除本岛居民五四七户,八〇八五人外,其余各岛居民皆强迁到大陆,海防力量更现薄弱,以至倭寇出没更加猖獗。明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年)二月,以汪直为首的一群海盗,勾结倭寇,在鎭海关遭到

  • 文章八月十六吃「芋艿鴨」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64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1997-08-20
    关键字: 芋艿鸭 俞大猷 海禁 球茎 遇难

    指挥有方,没有造成多大损失,部队安全地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个小岛上驻扎,只是运载粮草的船只被倭寇刼走,数百名兵士吃饭成了问题。那时候,朝廷为巩固东南海防实行海禁,舟山除定海城里留有少数人居住外,其余大小岛屿的居民都被强迫驱迁到内地,这些岛屿都成了无人居住的荒岛。俞大猷的部队就驻扎在这样一个荒岛上,找不到一点吃的。将士们饥饿待毙,军情十分危急。士兵们饿慌了,遍地去找可吃的食物,发现沼泽地里有一种野生植物,根部长有球茎,挖出来刨去皮,洁白可爱。于是便煮着试吃,一吃味道

  • 文章清代之马祖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作者:林金炎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海禁 船政 海关 渔汛 盐政

    一、海禁与徙民清初由于要消灭抗清的郑氏海上势力,因此严禁人民出海,如此,不仅严禁官民私自出境与外界往来,更借此杜绝外力的侵入,以保国家安全及政权的稳固。然而对外的封锁政策及形成的闭关自守现象,不但对清代之海上贸易和活动发展有不利的影响,更种下日后列强侵略的后果。顺治十八年(明永历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年),户部尙书苏纳海来到福建,发布迁界多,要将闽海离岛居民迁入内地,离海三十里之村庄田宅都要焚弃,城堡台寨都要拆毁,并且撤回汛兵,在内地画界再筑城堡备御,来

  • 文章闽台关系•源远流长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8期  作者:張貞松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台湾 福建 海禁 闽台一家

    ,尽迁沿海之民入内地,结果使迫迁百姓难忍无家弃井之辱,,反而冒险东渡,开辟生路。台湾通史记是时航海至者以十万人计。幷谓永历三十四年嗣王经,弃金、厦,来者尤众。第三次闽人迁台高峰,则自康熙开始,时淸朝实行长达半世纪之「海禁」,防止大陆百姓入台。而偷渡者接踵,至乾隆中期,福建巡抚吴士功题准台民搬眷赴台疏,同治十三年巡阅台湾船政大臣沈葆桢奏析说明「海禁」不得人心。疏入,从之,于是来台者愈多,拓地愈广。及嘉庆十六年,有司汇报全台民户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十七户,男女大小

  • 文章第二次展復後的岱山島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6期  作者:張堅 出版时间:1999-08-20
    关键字: 岱山岛 展海令 《定海厅志》 海禁政策

    清代顺治朝十四年(一六五七)农历正月,朝廷以舟山「不可守」,再次实行海禁。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朝廷颂「展海令」,舟山开始展复。四年后,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蓬莱鄕(即岱山)展复。第二次展复后的岱山岛究竟是怎样情景?最近,翻看《定海厅志》(光绪九年修),在疆域山川篇内,看到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岱山开海禁二十三年后,由官方设立了泗洲堂渡,为设此渡口,定海县知县缪燧《议覆设立岱山渡船文》在关于为何要设此渡的文字中,描绘了当时岱山岛的一些情景。原文

  • 文章定海的路亭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1期  作者:王美玲 出版时间:1998-10-20
    关键字: 定海 路亭 海禁 半路亭 彼美亭

    路亭俗称凉亭,是供行人休息之地。旧时的路亭为木石结构的长方形房子,人字形的屋顶覆蓋着瓦片,墙面大多甩石块砌成,路穿亭而过。除亭内的道路两侧建有石凳供行人休息外,还供奉着『讨饭菩萨』。据说他是南海『抽手观音』的父亲妙庄王,为赎淸自己的罪孽,走出王宫,一心修行。终因凡心未脱,被佛祖罚在凉亭,讨取香客的施舍。淸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朝廷开海禁,定海展复,渔业、盐业、农业、商业渐兴。嘉庆年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淸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定海人口激增,各业发达。定海

  • 文章定海第一次海禁与朱元璋的禁海令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9期  作者:金濤 金星 出版时间:2013-08-31
    关键字: 海禁 朱元璋 禁海令 海洋政策

    关于定海历史上的第一次海禁,定海志书中均有记载。例如,清光绪《定海厅志》云:「明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辛已,征南将军汤和克庆元,方国珍遁入海;己丑,征南副将军廖永忠会和讨国珍。十二月丁未,国珍降,浙东平;戊午,汤和廖永忠自明州海道取福州。」又云:「明太袓洪武元年二月,征闽师还,次昌国;海宼叶、陈二姓聚劫兰秀山,汤和为贼所袭,失二指挥。初,兰秀山贼叶希戴、王子贤等相忿斗,既而合力拒官军。三月,希戴等驾船二百余艘,突入府港攻城;驸马都尉王恭力战,获其巨魁。贼溃走

  • 文章不殺身也成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0期  作者:葛渭康 出版时间:2001-09-10
    关键字: 俞士吉 海禁 为民请命 外交家 浙西赈灾

    相比较,我产生这样的认识。大开海禁 通商修好兪士吉比方孝孺年长三岁,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先后任监察御史、湖广巡按、侍郎、右佥都御史等职,与方孝孺共同经历了燕王朱棣夺侄儿朱允炆皇位事变。方孝孺表现出忠于一帝的铮铮傲骨,名播天下。至今宁海县城关跃龙山上方孝孺当年读书处还有「眞读书种子,诚名敎完人」的悬匾,令人肃然起敬。兪同样是「读书种子」,一位为民请命的三省巡按和卓越的外交家,却因没有死而鲜为人知,至今连大多数当地人也不知道。明祚二百七十六

  • 文章淸初舟山的展界復業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4期  作者:毛德傳 出版时间:1984-04-01
    关键字: 清初 舟山 展界复业 贸易 海禁

    移民垦殖陆续分阶段重建。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拖儿抱孙,自浙江内陆山区返囘舟山祖籍复业安居。还有许多人自八闽及宁台温沿海迁来羣岛,农耕渔猎,原先寂寞凄冷的舟山又重见蓬勃生机。海洋水产捕捞恢复最快。康熙《定海县志》载:「自海禁既开,江南、浙省、福建沿海诸郡渔船,四、五月间毕集于此,名为鱼汛,大小船至数千只,人至数十万(按:数十万人之记述,此间我和若干友人硏究,肯定有误)。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朝廷准浙江巡抚张鹏翮题本,于舟山羣岛设立县一级行政建制,为宁波府辖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