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趣闻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陂羅明遠軼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期  作者:羅競生 出版时间:1967-12-10
    关键字: 罗明远 趣闻轶事 遗作

    高陂區三洲鄕葵坑(又名葵山)村,尙縣有二百餘年之羅明遠公遺像及像讚一幅,每逢新春佳節,始懸掛於祠堂,供其子孫景仰與膜拜,本時則由專人負責保管,不予懸掛。因之,每逢新春佳節,前來景仰與抄錄者甚多,又因葵坑之最後一位秀才羅紹箕(別號子裘),因執敎於大麻關係,每年春節,其門生前來葵坑慰問老師,並趨前瞻仰羅明遠公遺像及抄錄其像讚者尤多;蓋其像讚,除被人讚揚外,還有自讚,且自讚部份,甚爲新頴,而人大可適用。茲恭錄於后,俾衆共賞:「蒼然其貌,巍乎其躬;汪汪千頃度,穆...

  • 文章楊直齋義行獲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2期  作者:述夔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杨淮 名贤传记 趣闻轶事

    吾埔百侯楊家,在淸代,科名十分鼎盛,鄕人士稱爲「百侯楊」,和在城的「在城饒」及人口衆多的「張半縣」並稱。在城饒家,以明代的饒相、饒與齡「父子進士」爲代表,「張半縣」的科名,則以淸代的「開邑翰林」張作舟,和南山人先考得解元後捷翰林的張翱爲代表。他們的名字,在明淸兩代都是响當當的。而「百侯楊」之在明代,科名却不十分鼎盛,一直要衍到淸代才出了進士楊之徐、和他的三個兒子楊纘緖、楊黼時、楊演時都中了翰林才更名揚於世。這是因爲第一吾埔開邑,是在明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

  • 文章鄒海濱先生二三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4期  作者:黃友訓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邹鲁 名贤传记 趣闻轶事

    我從小就知道鄒海濱先生的大名,因爲他是中國開國元勳,革命先進,同時,又是一位教育大家。在小學讀書的時候,嘗聽老師說:吾埔有一位出人頭地,人盡皆知的鄒魯(海濱)先生,他跟隨 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卒把滿淸政府推倒,民國建立後,又參加討袁,護法諸役,對國家貢獻很大。我聽完之後,內心無限敬仰!後來在梅縣樂育中學讀書者,硏習中國革命史書籍,其中有謂中國革命有四大寇,那就是 國父、陳少白、尤烈、楊鶴齡;又有稱 國父之下,也有四大寇,卽汪(精衞)、胡(漢民、鄒(魯)、...

  • 文章略談先賢李威光軼事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9期  作者:鍾法剛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李威光 武状元 趣闻轶事

    李威光先生,長樂縣(今五華)黃埔村邦芎嶺,下樓人,乾隆年間武狀元。自幼即啫武藝,常謂強國必先強身。欲爲國用,遍求名師,不惜艱難,苦專所業。藝成,多有邀與較技者,均甘拜下風,威光從不以此驕人。時適天下騷亂,皇上下詔徵集天下英雄,到京比試,以定試藝之高低。會試之日,各省武士雲集。時間已屆,各有準備,歷來北方文武人士對廣東南方人士,皆存藐視態度;無論在任何場合,槪皆如是。斯時因爭奪狀元關係,傳聞山東方面人士心存妒忌,恐武狀元爲廣東奪去,乃暗中將會試比武用之四擔...

  • 文章閒話吾埔明清兩代科名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5期  作者:郭湯盛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明清时期 大埔科举 趣闻轶事 著名人物

    科擧是封建時代之產物,在昔君主專制時期,多用科擧取士,而一般讀書人,欲獵取功名,亦莫不以參加科擧考試爲進身之階。其制度明淸兩代,大致相同,計分爲邑試考秀才;府試考廩貢;鄕試考擧人;京試考進士;殿試考翰林五種。翰林榜首,稱作狀元;進士榜首,稱作會元;擧人榜首,稱作解元,若能三元及第,堪稱天下奇才,千載難得一見。普通一般士子,十載寒窗,往往欲靑一矜而不可得,倘或僥倖得以折桂採芹,開科發甲?自可陞官發財,光宗耀祖,獲得至高無上之殊榮,所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擧...

  • 文章鄒海老幼年未入私塾前的生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期  作者:曾定一 出版时间:1965-08-15
    关键字: 邹海滨 童年生活 性格培养 趣闻

    如果說全中國的縣城衙門坐南向北的,只有大埔縣一縣是獨特的話,我也可以說大埔縣城裡,在中國歷史上也曾出過一位很獨特的人!他在中學沒有錢讀書時,自己來辦一間中學去半工半讀,在高等教育時期,沒有錢入大學,自己來辦一間專門學校去半工半讀。從毫無憑藉的家族,得著很多憑藉。從足不出廣東一步的二十歲靑年,能跑到北京國會會裡,做起議員,操國語滔滔汨汨發表最大黨的政見,周旋於全國賢達間,建立極大的功業。這些出乎常人意想的奇蹟,却在如夢似的,用身體力行變成歷史上不折不扣的事...

  • 文章抗戰英雄黃鏘軼事補遺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1期  作者:林琅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黄锵 抗日战争 趣闻轶事 胡璞玉书函

    關於抗日戰事中固守衡山的黃鏘將軍軼事,嘉應五屬年刊第十期曾刊出報導,惟因篇幅關係,未能詳盡,茲再加補充,也可更瞭解其英勇事蹟。首先是黃營長自動請纓「固守衡山」時,得到師長羅活的讚許和同仁們的敬佩,隨即奉到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令「固守衡山」,阻敵於衡陽外圍及掩護友軍撒退的命令和死守寶山的姚子青營長一樣,即將全營矢志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及全營官兵名冊呈報軍令部同時並作慎密佈署,建立鐵的長城,準備給敵人迎頭痛擊。佈署好陣勢以後,黃營長即對官兵訓話,要大家努力殺敵,效...

  • 文章大埔翰林何探源軼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李萬興 郭成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何探源 历史轶事 诗联文作 传说趣闻

    大埔縣何姓除了雙坑的何如璋(號子峨)點翰林外,恭州的何探源(號秋槎)也是一個翰林。清朝光緒年間,大埔恭州的何探源中翰林後,父母相繼去世,他在家守了五、六年孝,因家境貧困,為人又正直,不會巴結權貴,朝廷亦幾乎忘掉之這個人,所以遲遲沒有派出任職。後來,他的同科進士張之洞出任巡撫後,知道他還沒有任職,才奏准朝廷,朝廷不知他的能力如何,便隨便放他個七品芝麻官,派到四川閬中縣當個小小的縣令。舊時,四川的讀書做官的人不少,俏皮的人也多,當何探源到職後,沒有人瞧得起他...

  • 文章楊纘緒之童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楊秀彥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杨缵绪 人物事略 诗联童趣 历史趣闻

    相傳大埔百侯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楊纘緒,在末弱冠時,即在私墊求孚肘學時曾與一位姓連的學子有對對子,姓連的學子首先作一副詩對曰:猛虎下山,雞飛狗走。老羊見到,咩咪!咩咪!詩對中的羊與楊諧音,楊纘緒認為是暗喻其本人。故其略為思索後也用客家話對唱了一首:警獺下塘,鰱奔鯇走。蝦公見到,恭壽!恭壽!詩對中的鰱與連諧音,隱喻姓連的學子。兩位學子彼此均用動物入對,姓連的學子用客家話中的習慣成語「雞飛狗走」來形容因老虎下山,雞狗之類動物四處逃跑,而老羊因年邁,只能「咩咪!咩...

  • 文章「紅頂商人」張弼士的故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肖紹彬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张弼士 名贤传记 趣闻轶事

    懷揣只求溫飽的目的過南洋,出乎意料成為著名僑領實業家,他創辦酒廠產品榮獲國際金獎(金獎白蘭地),孫中山題贈「品重醩泉」嘉勉,他急公好義,光緒帝賜「聲教南暨」御匾。他曾任新加坡總領事和商務大臣等,賞一品頂載花翎,他就是充滿傳奇色彩的梅州大埔客家人張弼士,雅號「紅頂商人」,現收集故事若干,以饗讀者。神仙托夢1841年,張弼士出生在世代農耕之家,因動亂、天災、疾病諸因,他少年時三餐難繼、冬少寒衣。他曾替人牧牛,稍長便到樟溪圩做篾匠學徒求溫飽,改變命運是當時最大願望...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