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证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陳白沙與崔菊坡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陳本 出版时间:1972-03-31
    关键字: 陈献章 崔与之 渊源传承 学术考证

    緖言予隨諸君後,組設白沙文化敎育基金會,嘗以復興文敎之主旨,揭吿於邦人,去冬,白沙先生誕辰,而同人曾假香港大會堂,擧行祀禮,藉申祝敬,並徵求詩文,以揚嶺學,複刊布白沙語要,用廣流傳。蓋純本白沙先生「此心此理」之微意。窃白沙之敎,自吾鄕湛文簡甘泉(若水)起,已發揚光大,迨淸黃黎洲明儒學案出,亦已揭其精蘊。近代學者,如梁任公、張君勱、鍾泰、熊十力、謝無量、吳敬軒、簡又文、黃華表諸前輩,各有闡述,亙有發明,詳矣備矣!似可無庸費辭,徒貽續貂之陋。惟愚者一得,或可...

  • 文章先賢高僧林木陳道忞禪師手繪之羅漢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3期  作者:羅博平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释道忞 罗汉像 流传及收藏 考证

    (甲)林木陳公簡史吾邑先賢高僧林木陳公,原名蒞,字木陳,諱道忞,敕封弘覺禪師,生於明季,祖居大埔縣同仁區湖寮新村。年二十補弟子員,二十五歲決志出家爲僧,前往江西廬山開先寺受戒修禪,明崇禎十六年春住持浙江寧波天童寺,淸順治十六年三月順治皇帝詔赴北京帝都宣揚佛法,木陳奉敕前往駐錫紫禁城萬善殿,接受供養,日夕與順治帝講論佛法禪理,偶及詩文治道,君臣有如師弟,情誼篤同至友,順治嘗命木陳爲起名號別字,木陳遵旨進呈:『慧橐』『山臆』『幻菴』名號,蒙帝嘉納,飭匠雕刻玉...

  • 文章遷外子弟劉平的家世與經歷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7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刘平 家世考证 名贤传记

    居於黃河南岸中原地區的漢族中產家族,從晉朝五胡亂華以來,不甘被北方異族統治,相率挈家南遷,沿淮河漢水安徽湖北而入江西,湧至贛南而阻於五嶺及九連山,便在贛南各縣定居,漸次東移,經亂羅山石壁隘入福建之寧化長汀,散居閩西南之永定上杭武平各縣,爾後又逐漸南移入廣東,在韓江中上游之蕉嶺大埔平遠梅縣豐順興寧五華七縣落居,被先至住民稱為「客家人」。此七縣地區,在廣東整個地域而言,係屬地瘠人稠地區,居民終歲勤勞,難得一飽,鄕間父老常掛口頭的一句話,便是「日求三餐,夜求一...

  • 文章廣東方志學家郭棐及其著作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林天蔚 出版时间:1985-12-31
    关键字: 郭棐 人物简介 方志著作 史料考证

    作者簡介:林天蔚先生原任香港大學高級講師現任政大邊政系敎授。

  • 文章程處士旼生年考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6期  作者:張麗生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郑公乡 程旻 生年考证 历史资料

    我們的老家梅縣,以前稱爲「程鄕」,那是因爲程處士旼的德化,後人欽敬其人而名其里爲程鄕。這就像稱東漢鄭康成的鄕里爲「鄭公鄕」是同一心意的尊敬稱呼。這裡且先簡略的介紹鄭公鄕的由來。鄭玄,東漢高密人,字康成,少爲鄕嗇夫(是聽訟收稅的鄕里小職員),以不樂爲吏,遂造大學受業,博通諸經及三統曆、九章算術,後事扶風馬融,游學十餘年乃歸,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會以黨事禁錮,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黨禁解,徵辟皆不就,著書凡百餘萬言,弟子自遠方而至者數千人,時...

  • 文章程處士旼的里籍考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張公鼎 出版时间:1993-01-31
    关键字: 程旻 里籍考证 人物传记 历史资料

    月前,同鄕會會刊同仁集會,編輯李鵬沖先生提到上期(第六期)「程處士旼的生年考」拙文中,疑爲「生於南朝,時歷梁陳」之句,頗多讀者同意此說,但有關程處士的里籍「義化」,係現在的甚麼地方,最好也能加以說明,使後人對程處士有更多的認識和景仰,筆者不敏,爰爲此文。根據光緖嘉應州志卷一圖說記載:明朝初年,程鄕縣編定里籍,稱爲廂都圖里,廂是附郭而居者,都是野居之地。早先,程鄕縣地、元代稱爲梅州路,明初因之,洪武二年,廢州爲縣,稱程鄕縣。到了嘉靖四十三年(西元一五六四年...

  • 文章國父家世與客族淵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6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孙中山家世 客家渊源 源流考证

    留在当地,成为客人。第二批为东晋南渡而迁徙闽赣等他—东晋后期,五胡乱华,当时有不少百姓,为了避乱而南徙闽、赣等地。第三批则随南宋南迁—这时金人南犯,高宗从南京逃到杭州,又从杭州奔赴温州,再续南下而居留广东东江等地。这一敍述,因属简明,但据已故罗香林敎授所考证者,尤为详尽,他在「客家硏究导论」一书中,则认为客家人南迁,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次为东晋五胡乱华时期—自东晋至隋唐,受五胡乱华的影响,由中原迁至湖北、河南南部及安徽、江西、沿长江南北岸,以至赣江上下游止

  • 文章丘逢甲年譜辨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楊護源  出版时间:1996-09-30
    关键字: 丘逢甲 《仓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谱》 人物生平 史料考证

    条记:「是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诞生于台湾府苗栗县铜锣湾李氏家塾。」丘琮所言应是依据丘逢甲撰之一诗之诗注所言,该诗之诗注记:「双峰在苗栗县之铜锣湾,予与弟皆生其地。」[2]但考丘逢甲出生之时,苗栗仍未设县,苗栗设县仍迟至一八八七年台湾正式建省之后,时苗栗仍属淡水厅所辖,故丘逢甲之出生地应记为台湾府淡水厅苗栗铜锣湾双峰山区的李氏家塾中才较合历史事实。(二)三年(一八七七)条记:「是年,应童子试,受知于台抚兼学使丁日昌……试古学全台第一。」本段记载说明当时丘逢甲

  • 文章皓首窮經——陳槃庵先生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4期  作者:楊晉龍 出版时间:1994-12-31
    关键字: 陈槃 历史研究 史地考证 文学研究 人物传记

    作。先生治古史,初从「春秋」入手,首成「左氏春秋义例辨」五巨册,详考「左传」义例之历史与来源,并辨其是非正讹,奠定其学术地位。因研究「春秋」,涉及汉人「受命」及谶纬观念,遂旁及谶纬研究,至今已完成「古谶纬书录解题」等相关论著数十篇。研究范围大致可分二途:一是纬书之来源和演变及存佚情形之考察;一是与纬书相关之神话、思想、社会、风俗等外缘之探索。自有谶纬研究以来,能为客观系统之学术研究者,实由先生开其首功。研究谶纬之际,同时有春秋史地考证之研究。荣获民国六十一年

  • 文章羅卓英將軍年譜編撰回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羅謫樓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罗卓英 年谱编撰 人物事略 诗词作品 史料考证

    羅卓英上將遺照羅卓英上將於民國五十年逝世至今達四十四年,回憶編輯年譜遭遇諸多困難,慈公英靈庇護,終能完成其記述,光耀史乘,余年邁臥病,每憶及此,引以為榮!羅卓英先生以書生而戎馬,平居恂恂如儒者,戰陣則叱吒風雲,攻守追退,不戰而屈人之兵,皆見智略,身經二百回仗,雖古名將無以過之。先生之逝二十餘年矣,族人羅邦武先生慮先生之事蹟湮沒,囑先生之哲嗣二公子偉郎,蒐集資料交余整理。余乃以先生之履歷表為經,其他公私文件為緯,繫事於年。後以先生之詩,時序井然,人物地點,...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