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俗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瑤鄉有趣的「舞火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3期  作者:文玉蘭  出版时间:2015-07-31
    关键字: 蓝田瑶乡 舞火狗 民俗

    作为一个旅游好去处,龙门可圈点的地方真不少,如果恰巧赶上农历八月十五,那你一定要去蓝田瑶乡,看看那里的「舞火狗」,你一定会觉得它有趣极了。同时,也让你亲身体验一下瑶族那古老浓郁的民俗风情。蓝田瑶乡距龙门县有十六公里,据清咸丰元年(1851年)《龙门县志》记载,隋唐以后到明代,瑶族的祖先从粤北迁徙而来。「上建……多土著,俗虽朴野犹推淳……」书中提到的「上建」,就是蓝田的古称。自1987年国家设置瑶族至今有瑶族人口八千多人,是惠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舞火狗

  • 文章廣東少數民族風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1期  作者:鄭通揚 出版时间:2011-01-31
    关键字: 广东 瑶族 壮族 民俗

    广东少数民族绝大部分是在岭南土生土长的百越人的后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各民族不尽相同的民俗风貌,在地域上自成单元,共同组成了广东淳朴浓厚、绚烂多姿的少数民族风情。

  • 文章佛山孝子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佛山 民俗 职业孝子

    讀程天放先生的遺作「使復囘憶錄」。文內曾引述了一段和客人共餐時,別人向他講了一句形容有些人惺惺作態的俏皮話:「佛山孝子」。當年程先生在席上聽了,一時莫名其妙,後來經對方解釋,據程先生原文說:「佛山鎭的人,父母死後出殯時,做孝子的一定要大聲號哭,眼淚流得越多,越受人稱讚。有些孝子實在流不出這麽多眼淚,可是不哭又不行,於是有一批人就扮成孝子代哭。這種人穿起麻衣,拿起哭喪棒,參加孝子的行列,一路上號啕大哭。然而他們和死者非親非故,那裏來的眼淚?就只好將水藏在孝...

  • 文章漫谈潮汕孩子出花园民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劉百忠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潮州 民俗 出花园 七夕节

    一)出花园黄赞发十二鲜花水浴身,红皮木屐步芳辰。公婆床上深深拜,跳出园墙成大人。注:摘录自王永鑫先生编辑之「潮俗诗词选注」:⒈潮州地区旧民俗:孩子长到十五岁时,就要在七月初七日七巧节那天,用十二种鲜花或树叶水给孩子沐浴,当日要躲在房子里,拜公婆神,穿新衣裳,穿红皮木屐,围新肚兜。男孩拜公婆神祭品中有一只公鸡,女孩则为母鸡。这叫做出花园。表示孩子已长大成人,跳出花园,不用再请花公花妈庇护了。当代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于公元一九八三年广东省民俗

  • 文章客家人來自黃河流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6期  作者:郭定五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客家历史 民俗习惯 精神品质

    客人是黃帝的子孫,祖先原是住在中原黃河流域一帶的漢人,於西元一世紀初,也就是在漢朝王莽簒位之後,開始南遷,先定居在江西省的盧陵一帶,後來,在西晉五胡亂華的時候,也就是西元第四世紀的初期,又再次的大批南移,搬到現在的福建西部和廣東的東北部地區,散居在現在的潮州、梅縣、大埔、焦嶺、興寧等廿幾個縣市,這些先後搬到廣東和福建的中原漢人,和他們世世代代的子孫,被原來當地的居民,叫做「客人」、「客人」一稱,由是而起。因為客人所住的地方,大都是山地、耕種困難、交通又不...

  • 文章广东民俗文化概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3-01-31
    关键字: 广东 民俗文化 形成过程 演变因素 优胜劣汰

    时的历史条件而言,岭南地区的社会发展滞后,乃是无可讳言的史实。有文献记载,早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作息在岭南地区的众多原始部落,已开始形成有共同文化特征的原始民族,并与北方和中原地带的部落联盟(华夏族的前身)有过某些联系。但那一时候的岭南,仍是化外的从属部落。要认识和研究发生在南粤大地上的民间文化,不能不首先认识和研究这种本质上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最基本的文化现象—民俗民俗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伴随历史发展过程而产生和变化的,足以沟通过去和现在,反映人群

  • 文章家在梅江程水東——隆文鄕素描——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2期  作者:李士璉  出版时间:1988-02-28
    关键字: 隆文乡 人口分布 族群分布 民俗物产 水利交通

    隆文鄕,舊名龍牙,位於梅城的東北,距城有九十里,是梅縣三十六堡下六堡之一。東鄰堯唐桃源,北接松源,西爲蕉嶺的高思大地,南方係松口,西南則爲嵩山。牠的形勢,小黃沙河貫串全鄕,在平正墟的大座人形山石壁下(阿鵲橋,又名天成橋)最小,因此形成上村大、下村小,人稱倒水葫蘆。小黃沙河經五星橋流入松口梅敎出黃沙入梅江。宋湘(芷灣)的黃沙黃犬吠黃昏(上聯爲白渡白鷄啼白晝)絕句,卽得靈感於此。社區小黃沙河,由泮溪流入上村,因此又將上村分爲東西兩岸,東岸的社區,北自蘇田坪起...

  • 文章銀溪鄉山川人物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0期  作者:余玉舫 出版时间:1974-02-10
    关键字: 银溪乡 家族姓氏 名胜古迹 趣闻轶事 民俗风情

    銀溪鄕坐落縣之中西部;乃大麻區八鄕:「蓮塘、中蘭、恭洲、北埔、(韓江之東)大麻、崑崙、銀溪、黨溪、(韓江之西)之通稱。北通梅縣縣屬之鴈洋,以明山嶂爲界;西接豐順縣屬之坎頭,以銅鼓嶂爲界;東以韓江河爲界;南以銀灘、赤水、岸洋坪爲界;東北角以岐峰頭、崑崙村爲界。東北長約六十餘里;東南最濶處不及十五里。人口六千餘人,丘、余、房、黃、廖五姓人數較多,約居半數。全部分八十餘村落,二十餘姓氏。地處偏僻,山多田少。居民生活:多以燒炭、做柴、撑船、放排、種山、耕田等工農...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