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少年故鄕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4期  作者:黄信樵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乐清 故乡风貌 观音咒 抗日战争 风土习俗

    有很多朋友返鄕探親,獨我遲遲其行,眞是數典忘祖,連家鄕也不想了?其實我是想到最厲害的,那種慣常平靜,了無激情,有一種靑澀、淒美、幸福、甜蜜的複雜情緖;也有一種疑慮、猜忌、恐懼、憤怒的情愫。人就像是魚雖然可以自由涵泳,但是悠悠空塵,忽忽海漚,總是只作有限度的遠游,仍然被他出生的環境套牢,愛那裡的水土,愛那裏的空氣陽光。小狀元我生長在浙省樂淸,世居縣城,家倚西象山麓銀溪岸,與迎恩橋甚近,老屋係舊式三合院。樂淸縣城墻垜爲甃石建造,全長不到五華里,形狀如葫蘆,故...

  • 文章話我第二故鄕—雲南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9期  作者:蘇雨生 出版时间:1989-12-25
    关键字: 往事回忆 风土习俗 云南特产 抗日前哨

    一、永難忘懷是雲南八年抗日戰爭中,隨戰局逆轉學校遷移,由百粵而八桂,而黔、而昆,而古滇三迤、而印度、而東南亞,敵前、敵後、九死一生,在這一段漫長的歲月中,停留在雲南時間最久,在我年屆古稀的心田腦海中,永不忘懷的,就是雲南。八桂的風景雖然是「甲天下」,然它的春雨綿綿的氣候我不大適應,總希望轉換一個地區。當接到遷校雲南的命令之後,腦幕上浮現出童年在山東老家聽長輩訓示中說過的一句話,「你不要劣性不改,一旦犯了法,就把你充軍充到『雲南嘎嘎縣』。」被充軍的地方都是...

  • 文章永春地方掌故(續)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14期  作者:許潔泉  出版时间:1974-09-30
    关键字: 风土人情 社会状况 抗日战争事迹 风土习俗

    農家樂農業社會,崇尚節儉,莊稼人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刻苦耐勞精神,令人感動,有自結婚之日,所穿新鞋至於終生者,因農人在天色濛濛中,卽赤足荷鋤出門,下田操作,時間正是卯時,天黑返家,洗脚穿鞋,適爲酉時,此卽卯酉鞋稱謂所由來,晚飯後稍作吸煙,便登床呼呼大睡,雖無休息與娛樂,然終年勞動,心無外鶩,實符勤儉美德,又合强健身體祕訣,所以疾病不侵,益壽延年,如以目前工業社會眼光衡量,將被譏爲怪物。農家耕種一年,不遭荒歉,一家溫飽不成問題,故男耕女織,各司其事,...

  • 文章粤北星子集訓話當年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盧偉林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抗战回忆 自卫团 入营受训 星子风土 集训生活

    那是抗戰第二年,我還在故鄕縣立中學高中唸書。抗戰的怒潮,汹湧澎湃在每一個角落,而日寇却俯視着華南,每時每刻都有進犯的可能,爲了加强抗日自衞的力量,各縣成立自衞團,壯丁們組織起來,武裝起來,配合國軍作戰,另外,全省高中以上學生集中訓練三個月,學習軍事的技能,以便充作下級軍事幹部,這一道命令頒佈以後,我們將要走出課堂,踏進軍營了。記得離開家鄕那天正是民國二十七年的中秋節,上午回到家裡,母親爲我準備豐盛的午餐,邊吃飯,邊說了不少叮嚀的話,心裡很難過,飯再也吃不...

  • 文章懷鄕雜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5期  作者:蕭良飛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怀念家乡 风土习俗 学兵往事 秋季活动

    鞠育的孩子们,大多起了化学作用,尽是南蛮鴃舌,不知鄕关何处?更谈不到飮水思源愼终追远的了,要不是丰县文献及时出现,再过些时,眞有数典忘祖的危险。所以我要感激丰县文献它不仅使我了解了故鄕优美的风土文物,也使我贯通了我丰递邅的传统史实,更使我对于生于斯土的下一代有一部典型的说敎范本,使得子子孙孙都有一个「我是丰县人」的感觉。因为我在工业界里服务,整天的舞锤轮斧、役役终日,所以捞不到一点读书的机会,不唯是报纸看标题,书籍看极短篇,就是速写日记都是采一二三条的记账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