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武汉战争共返回3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汉建立抗日战争纪念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楊海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日纪念碑 武汉战争 抗日历程

    历史照片:1938年春台儿庄抗日大捷汉口胜利游行盛况二〇〇五年九月十七日,「武汉保卫战纪念广场」终于揭幕。广场位于武汉石门峰名人文化园内。这是发扬民族精神、铭记抗战历史、纪念抗日英雄、缅怀死难同胞的建筑。一九三八年六月,日寇纠集四十万人沿长江两岸向武汉进攻,一〇〇万中国军人浴血奋战,日寇伤亡十余万人。武汉后来虽然失守,但敌人受到沉重打击,被迫停止战略进攻,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伤亡最大

  • 文章抗战前的武汉报业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宋漱石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报业

    武汉是办报的好环境人口、市场、交通和文化水准,都是报纸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各大都市,除上海外,武汉要算办报最好的环境。武汉三鎭人口经常有两百万,一条长江,两条铁路,纵横交织,市场之大,也仅次于上海,一般文化水准,也胜过若干省市,在武汉办报,祇要报纸本身具有特点,发行业务不大成什么问题,发行有了基础,广告业务也不愁没有发展的。站在报纸业和经济观点上,武汉环境确实非常优越。不过,因为环境好,报纸容易生存,同业的竞争也就特别尖锐,广告掮客和派报工人的挟持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70-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功,而我将士之忠勇衞国精神,实堪敬佩。是役,我伤亡官长十员,士兵三五零名,而敌人则伤亡倍之。附记:一、第一九七师,乃湖北地方团队所编成,装备极劣,而战志奋发,师长丁炳权,黄埔一期生,器识弘达,多谋善战,各级将校,皆吾鄂优秀之士,全体官兵,均三楚靑年子弟,堪称唯一之湖北劲旅,武汉会战后,经笔者苦心奔走,获蒙长官陈辞公,特准补充新造步枪四千五百枝,轻重机枪三百挺,砲二十门,及其他良好装备。嗣后,该师转战湘鄂,战绩辉煌,师长丁炳权,积劳病逝战地,尽瘁国是,永埋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8-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武胜关,平靖关附近战斗(民国二十七年十月十九日至同月二十五日)一、地理形势武胜关,平靖关一带,山势峥嵘,峯峦重叠,高屋建瓴,绾谷豫鄂,为武汉北部之屛障,扼平汉交通之枢轴,固形胜之地,为历代兵家所必争,设若不守,则敌据此可南趋武汉,东阻我军退路,西叩荆襄之门,其对于军事上之价値,槪可想见:二、战前态势当武汉会战,进至十月初旬,沿大别山北麓前进之敌,与我激战于河南信阳以东,一路向南进迂回至柳林车站,企图直犯武胜关,十月十二日,信阳不守,柳林之敌,进至潭家河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8-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战争纪实

    随县枣阳会战(民国二十八年五月一日起至二十日止)一、地理形势随枣,东以平汉路界鄂东,西有襄河,南有大洪,北以桐柏山系界豫南,雄峙鄂北,俯瞰武汉盆地,屛障宜、沙、襄、樊,乃第二期抗战之要地,尤以大别山位于襄河、溳水两河谷之中间,控制汉宜,京钟,襄花诸公路,形成鄂西北战场之枢轴,惟幅员较小,比高不大,非有力部队,不能坚强据守,牵制敌人,发挥地略上之作用。地处大洪,桐柏两山之间,河沟纵横,溳水发源于桐柏之阳,纳诸细流,经随县,安陆南流,而注入襄河,长江。唐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三)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期  作者:張振国  出版时间:1968-04-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战争纪实

    武穴、田家镇附近战斗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十五日至二十九日一、地理形势武穴、滨临长江左岸,位于广济以南,居长江迄武山,黄泥二湖之间,为田家鎭要塞之前哨,地形平坦开濶,阡陌纵横,春夏水涨,易成灾患,每届江湖氾滥,则天水一色,尽成泽国,颇有利于敌浅水军舰及小砲艇之活动,使防者徒增困扰。田家鎭,位于武穴之西北,与富池口隔江相望,雄踞长江两岸,扼水运之咽喉,为武汉东南之重要屛障,且江岸狭窄,江流湍激,礁石暗藏,地形险要,为兵家所必争!早设要塞,作武汉外围之锁钥。黄泥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8-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战争纪实

    阳新附近战斗(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日)一、地理形势阳新附近,冈峦起伏,羣峯绵亘,湖港综错,长江、富河纵横其间,富池口扼长江南岸,为武汉之门户,关系武汉之安危甚钜,公路东南通瑞昌、武宁,北达大治、鄂城,西连崇阳、通城,交通极为便利。二、战前态势敌自八月二十四日攻陷我瑞昌后,以一部向南牵制我第一兵团(薛岳部),保持其左侧翼之安全。以主力向西进犯,企图直趋咸宁、贺胜桥,截断我粤汉路,以包围武汉。我为摧毁敌之企图,以达成持久抵抗之目的,除继续加强瑞阳

  • 文章似水流年(七)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3期  作者:陳亞芳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长沙 武汉 春笙 郑州

    危险,最好把夫人送到后方去比较安全。「你的夫人既机警,又干练。」他说。「祇可惜身体差一点,我劝你把她送到后方去,把身体养好了再来。」春嘴里虽然没说,但他心里总认为人家在妒忌他,有这么一位年轻貌美的太太。其实林先生的话也很有道理,如果我身体好,可以在前方做很多事情,现在不但不能做事,反增加春笙精神上的负担。所以在廿六年冬季,我又囘到武汉。警报声中这次,我还是住在钱久孚先生家里,一面养病,一面每天来囘由汉口到武昌去,到后方医院义务服务。我对工作非常认眞,从未间断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八)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9-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战争纪实 鄂西会战

    以「鱼米之鄕」,著称于世,今虽政治中心,转移武汉,而沙市之商业,并未因之而衰落。宜昌,位于长江左岸,是长江上游之重要内港,握四川之咽喉,为重庆之门户,地当长江三峡之出口,系汉宜、宜渝两航线之转接要港,并为川鄂间之交通重地,长江横断巫山,造成三峡,自宜昌峡以下,坡度骤减,河幅渐广,江流湍急,夏通江轮,冬通浅水江轮,两岸高山耸峙,形势独胜,乃我国第二期抗日战争时期之战略要地,且关系当时对日作战胜败,国家命运,非常重大!会战前一般状况自民国二十八年,敌军受

  • 文章武汉弃守后之新形势与随枣会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1期  作者:李宗仁 唐德剛 出版时间:2001-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失守 随枣会战 战争情势 战争经过

    武汉撤退后,我方主力部队都退往西南山区,抗战乃进入最艰难的阶段。不过,敌人因深入我内地,战区扩大,补给线延长,兵力不敷分配,也有陷入泥淖之势。故无力对我作全面进攻,只有对各战区不时作间歇性的战斗,但每次作战时期亦不能超过一月以上,眞所谓势穷力竭,捉襟见肘了。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间,我偕五战区长官部退至枣阳时,第十一集国军总司令李品仙已先抵该处,与我会商防务。李部所辖的第八十四军在应城一带突破敌人包围圈,到达随县。刘汝明的六十八军也自左翼退下,同时到达

共37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