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一、两岸各自论述「孙中山精神」——王铭义一九四九年初,蒋介石总统下野前夕,在一月十六日日记写道:「正午,到陵墓谒陵默祷,此为离京别陵之纪念也。」蒋到中山陵「别陵」,结果成「辞庙」。三个月后,解放军攻陷南京。终其一生,蒋氏再也没能回到中山陵。南京曾是中华民国诞生地、《中华民国宪法》明定的首都,南京也成为两岸隔海分治的起源,中山陵则是两岸最特殊的历史连结。然而,中华民国政府对南京总是有着「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的历史阴影。二〇〇五年,连战
峥嵘岁月,辉煌业绩,英雄荟萃,彪炳千秋的壮丽画面。校区两侧一座二层楼是孙中山先生故居,陈列许多图片和孙先生手迹。展示了他不折不挠,历尽坎坷,屡挫愈奋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跨进二门,一座岭南风格四合院布局分为左、中、右三路,四进两层,四周围廊,廊廊相通,被称为走马楼,它是黄埔军校的中心,有总理、校长、党代表等办公室,教授、教练、政治、军需、军法、军械等各机构。我们参观学生寝室,严严正正的内务、方方正正的军毯,整齐画一。最惹人注目的是盥洗器下放著一双双草鞋
八九五—一九四五年这半个世纪期间,台湾人民政治认同的座标如何在冀望中华祖国复兴—开创台湾独立自主—投向日本殖民帝国之间摆荡?必须要从日据时期台湾政治运动史的角度来考察。而孙中山先生的行谊与思想之如何发酵成为台湾抗日运动精神标竿的核心,则为揆度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政治认同与民族意识向往的指标。分析中山先生所以受到台湾人民广泛推崇的原因,除了热衷追随国民革命的有志之士大力倡导,主要的理由尚包括:(一)孙中山四十年如一日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毅力。(二)孙中山对主义的坚持与忠实。(三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87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