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共返回6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所知道的宛西地方自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申慶璧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宛西 地方自治 研究

    在我的脑海中,对宛西——这个三民主义小型实验区,留有深刻的印象,始于民国二十六年冬,随吾师李宗黄先生至河南,任职省党部的时候,兹后就不断研究。国父建国的主张,是以地方自治为基础,由下而上的。但在一般政府官吏心目中,乃是「先朝廷而后百官」的那一套旧观念。由上而下的,因是宛西各县,迫于自救的需要,首先建立自治的体系,被目为割据。宛西自治的领袖,均得不到省政当局的了解,别廷芳先生被嫉尤深。抗战军兴,实施战时体制,李宗黄先生出任河南省党部特派委员,兼军事委员会

  • 文章先父生前二三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李岐岩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李如鏕 地方水涝 开控河道 抗击日寇 地方武装 扫荡南乡

    先父李公如鏕,字扬亭,原东海县二区西圩人,早年从戎,后年老退职,闲居在家他不仅是十三庄李姓族中为人所尊敬的族长,也是海州南鄕颇具威望的长者,提起李三爹或李三太爷,几乎无人不知。新开滂沟河解决海州南乡水涝之忧民初,海州南鄕,南从吴家集,北至新埧街,交秋之际,大雨时行,小涝则积水成灾,大涝则一片汪洋,地方民众,啼饥号寒,苦不堪言。为抗灾保收,海沭两交界处曾垒起一条林头堆,阻止南水北下。每年水涝时,南北双方为破堆保堆,经常发生械斗,伤亡惨重,政府亦无力控制

  • 文章鼻乾交惡,引起戰端之回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司秀山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鼻乾之战 李贞乾 青堌寺 地方武装抗战

    所谓鼻者,是丰县城北二区店子人。据说:鼻子歪,鄕人都称其王歪鼻子,他的眞实姓名乃王献臣大名也。干的正名为李贞干先生,乃丰县城北李新庄人,昆仲有七,人多势众。李王两人村庄相距几里路,可说是到底的鄕邻了。民国二十七年五月,日军进占丰县城,地方沦陷。鼻干初为保鄕衞国,分别组织地方武装抗战。其间因编组两人意见不合,而存有介蒂,几经调解未果,未几即发生冲突,双方各持武力,实施武力战斗,而掀起战端。一、鼻干之战斗愈演愈烈照理来说:鼻干之私怨仇恨,打架也好,武装攻击

  • 文章孫裕潔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黃體潤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孙裕洁 抗日战争 逃亡 地方行政 国共内战

    常备总队改编为县常备旅后,孙大队长改归第二团彭世亨团长指挥。二团在丰西与匪部作战次数最多,与匪打击最大,因之**对该团干部仇恨最深,大陆陷匪后,凡未来台湾者,无一幸免于难,孙大队长立坤遂于三十九年十一月在商邱被匪「认鄕队」俘获,解回丰县原籍予以惨杀。孙先生于抗战胜利后,当选为丰县县议会议员并兼任救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对地方复原及灾黎救济工作,多所贡献。先生与李诚修先生在抗日剿匪时期,如同左右手,及卅八年地方陷入匪手,两人结伴为商,往来于皖北豫东,以贩卖猪毛为生

  • 文章抗戰期間廣西各縣淪陷及收復日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7期  出版时间:1995-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收复失地 地方统计

    第三回廣西年鑑(三十三年九月至三十四年八月)

  • 文章誠以待人·謙以處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瑞甫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肺病 逃亡 同学 国共内战 地方行政

    大家都是同鄕,以后服务地方,相处的时日正长,而且又不是出征远别;何必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触,可是终难排遣一些没来由的伤感。这一场小聚可说是都有萧索落莫的愁緖,就也说不上尽欢了。道儒毕业回县就在县里拿起粉笔,负起敎育儿童的责任了,我仍在海师(二十一年暑后,海中改为海师)读书,这两年里很少见到面,直到我二十三年毕业回县,他那时在县立文庙小学敎书。曾雨亭先生任校长,道远任敎导,道儒敎高年级算术,我在大程庄小学敎书,周末假日,倒不时有相聚的机会。我们每次相聚

  • 文章战时战地全力推行地方自治的阮毅成先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3期  作者:陳禮 出版时间:1975-03-31
    关键字: 地方自治 阮毅成 裁局改科 恢复区署 《县政回忆》

    毅成师去冬七秩大庆,过去在浙江担任过县长的几位老同事,相约写些「县政囘忆」一类文字,来为这位抗战期间领导县政建设,而又生活朴实无华向不作寿的老厅长祝嘏。据我记忆所及,在阮先生主持下的浙江民政有很多突出的成就,尤其有一特色,就是抗战愈进入艰苦阶段,他对于一般人认为战时不急之务的地方自治工作,反而做得更起劲,更有声有色。在游击区里,他推动和建立了敌后政权,掌握了广大农村的面,使敌、伪、匪力量不能渗入;在后方各县更全力推行「新县制」,健全地方自治组织,在配合

  • 文章懷念華報

    来源期刊:《浦東》 第59期  作者:任堅 出版时间:1990-01-15
    关键字: 晶报 抗日战争 地方小报 华报 大报

    早年在上海,除了申報,新聞報等大報外,還有一種小型報紙,當時發行的,大槪有三、四份,此起彼落,並不講究。由於時日久遠,我又忙着唸書,做功課,只是偶然看到。迄今也只記得一個報名,叫做「晶報」。這種小型報,多以談風花雪月、醫卜星相等遊戲文字爲主,並不重視新聞。但有時却也有神來之筆。記得盧溝橋事變後,日軍隨卽發動八一三滬戰,我軍堅決抵抗。其後日軍在金山街登陸,推我軍之背,我軍不得已撤退。日軍一路長驅直入,不久佔領了風光明媚的杭州。當時一家小型報紙一版頭題,標着...

  • 文章我也被「綁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地方军队 土匪 日军扫荡 遭遇绑票

    冲出而脱走,并立即去新安鎭就医。据传说为日军探知,但是否因法干已觉无路可走?总之从此接任日军派遣为「三鄕联防主任」(究那三鄕笔者未考证)兼边防中队长,后封大队长。虽然表面是「皇军统治下的地方政权」,但初期因「人望」不够,在社会系与黑道江湖,仍仰赖周法刚多方佑护奥援,故人前人后,对法刚执礼甚恭,口必称大哥。岁月推移,法干势力壮大,但良莠不齐如故,旧习依然不改,偷鸡摸狗,拦路打劫时有所闻,地方鄕亲往往诉之于法刚,不但常遭难堪面责,也挡了「财路」压了「威风

  • 文章射北風物——抗日**人物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5期  作者:——仇德哉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抗日史事 马玉仁 杜明峰 地方武装

    文中所谓「火漆碧绿」,郑用绒布轻包慢放,非关系寻常者难得一见。其驴之为寳,是无一根杂毛之漆黑「小叫驴」,郑并不骑用,珍之有逾关公之赤兔马。其所谓打簧表,形如今之挂表,又称报时报刻表,欲知时刻,不必看表面,祇按表键,先单音报时,后双音报刻,随按随响,在今亦可能为名贵表类。马玉仁所属之第三大队长为计雨亭,亦邑人,系马之外甥,据云中共入境后,参与其地方工作。马玉仁为盐城沙冈人之合理解释,系马从军有成后,于阜宁南东,盐城之东沙冈地带购置洪荒土地数百顷,开黄「沙」河

共60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