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西海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9期  作者:沈澄 出版时间:2012-09-10
    关键字: 钱塘江 海塘 《钱塘记》

    太湖流域东部平原南濒塘江、杭州湾,为防御洪、潮侵袭,沿岸建有海塘。塘江河口平面形态呈弯曲的大喇叭形,河床纵剖面有一个隆起约十米高的大沙坎。东海潮波进入河口后,受其独特的地形地势影响,潮波变形,在大尖山外形成举世闻名的「塘江涌潮」。实测最高潮位在杭江闸口站为九•九五米,在海宁盐官站为九•五九米,高出沿江地面二至四米,高出平原腹地四至六米。塘江河口洪、潮动力强劲,涌潮最大流速达每秒十二米,自盐官至乍浦间最大潮差在七米以上,且河漕摆动频繁,涌潮破坏力强

  • 文章空城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1期  作者:皮滄峰 出版时间:1975-01-30
    关键字: 抗战 日本 绍兴 钱江 警察

    功劳最大的人,则是不读书的人;我们这一代的读书人,多少有点自愧罢。据事直书之史实,难免要得罪人。好在事隔三十余年,已是明日黄花,可以不必忌讳了。参加这出戯演出的主角,墓木已拱。而在台湾,笔者是唯一的目击者;且揷上一脚,为演员之一。今日写出来,骗几文稿费;亦可供鄕长们茶余饭后之谈资也。二十八年的季冬,人们在腊鼔频催声中,盘算著过新年的日子;而漫天的大雪,则飞舞在江南北地区,地冻天寒,戌楼悽冷。一天夜晚,萧山前线突传来「敌人白衣渡江」的情报。绍兴与萧山毗连,惊闻此

  • 文章「满井事件」与「氏惨案」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9卷 第3、4期  作者:武志昌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满井事件 氏惨案 西安事变 辅廷 满井车站

    一九三七年,在东北,发生了震动整个「满洲帝国」的颠覆日本军用特快车的事件—「满井事件」,并由此引发了骇人听闻的「氏惨案」。氏一族,世居吉林省伊通县满井乡沙河村(一九四零年划归辽宁省昌图县),族长丰泰,是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的舅父。家共有七人在东北军任职,都是中、下级军官;其中丰泰是旅长,因为年老,退职在家赋闲。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前某日,张学良召见在东北军中任职的妻表兄辅廷,密令其串连家乡父老兄弟破坏东北铁路运输线,扰乱敌人,并做好东北军打回

  • 文章江大桥炸毁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9期  作者:張壯斗 出版时间:1982-09-06
    关键字: 钱江大桥 爆破队 炸毁钱江大桥 盟军登陆 交通要道

    民国三十三年夏天,忠义救国军奉到戴先生的密令,挑选各爆破队的精干队员十五人,听候担任特种任务。总部除了挑选备用人员,并派第二纵队第六团副团长周荣为领队。九月间,中美合作所连络官偕同美国爆破敎官四人,抵达忠义救国军总部,擧行会议,会开完立即召集选拔好的人员,宣饰任务——破坏江大桥。为什么要破壤江大桥?因为美军拟在杭州湾登陆,直捣南京、上海,摧毁敌伪政治经济中心,迫使敌军早日投降。而江大桥为浙东通往杭州的交通要道,敌军在浙东沿海:鎭海、宁波、定海、象山

  • 文章名山先生写竹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0期  作者:安定 出版时间:1964-08-25
    关键字: 钱名山 进士 助赈 画竹

    武进名山先生,名振锽,号梦鲸。生于淸光緖元年乙亥。幼有神童之目,十二岁中秀才,十七擧于鄕,二十九岁癸卯成进士。曾一度任刑部主事,以不乐久处任途,弃官南下,设帐讲学于里中。三十余年间,远近学者凡数百人。生平著述甚富,其名山集自一集至八集系诗文合刻本。另名山诗集若干卷,则为抗战胜利后其门弟子所选刻。先生晚年以鬻书自给,遇各地有水旱灾,辄以卖字所得助赈,全活颇多。民国二十九年九一八事变猝发,先生假城中第一公园整日挥毫,以全部笔资赠黑龙江抗日义勇军。抗战时期

  • 文章君石被敌寇惨杀烧成为木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8期  作者:成仁 出版时间:1970-06-20
    关键字: 钱君石 抗日战争 往事回忆

    君石为无锡洛社区杨墅园鎭人,原任该鎭小学校长,后被选为该鎭鎭长,二十六年陷敌后,以地方人士之推擧,仍为中央继续服务,接济游击队及地下工作人员,并接受伪鎭长名义,以资掩护。距离杨墅园鎭十里而遥之洛社鎭,驻有敌军一小队,其中有军曹二人,据称原为日本浪人,一名横山,一名哈健,在沦陷初期,人民对敌寇畏逾猛虎,实际上敌寇确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每至一村,直入民家内室,搜索妇女及财,如若无有,即将牛羊猪只,牵去宰杀,否则出价取读,故当时各鄕村皆暗派人在洛社鎭探听

  • 文章塘烽火忆当年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李楚狂 出版时间:1985-06-10
    关键字: 抗战回忆 钱塘大桥被炸 淞沪战役 浙江抗战

    抗敌后援会的成立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华北蓄意挑衅,我军忍无可忍,在芦沟桥激烈接战。最高当局蒋委员长宣示国家民族已至不惜牺牲之最后关头,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乃召集省会各界集议组织后援团体,推我代表省党部主持其事,八月五日经各界代表决议组织浙江省抗敌后援会,推我担任常务委员会主席,负责主持全会工作。当时首先展开宣传及劝募活动,发动各学校学生及社会靑年组织宣传队,深入民间,号召全民参加抗日阵线;同时新闻报刊一致报导鼓吹,激励国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

  • 文章潮汐聲聲伴童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王杲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钱塘江 飞云江 潮汐 抗日战争

    除了住在海洋附近的人,对海潮的涨落有特殊熟悉的印象外,一般人恐怕并不会过分去注意。唯有名闻世界的浙江塘江的潮,尤其中秋节时,其怒潮汹涌的壮观,吸引不少远道来的人观赏。说来惭愧,我生于浙江,长于浙江,却没有机会见过塘江汹涌澎湃的潮水。倒是数年前,在电视上看到塘江的潮水,在中秋节时,巨浪像一座山似的滚动过来,突然翻成一堆白色棉絮,散裂成无数碎花,而没入江中。接着后浪追着前浪,一个接着一个,那气势的宏伟,眞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涛声、浪澜、高迈粗犷

  • 文章塘江铁桥的兴筑与抗战关系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10期  作者:簡笙簧 出版时间:1981-10-06
    关键字: 钱塘江 铁桥 建筑 杭州 抗战 桥梁 通车

    民国二十六年中日战争爆发时,日本曾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然而此场战争郤延续八年之久,最后日本以无条件投降来结束。导致如此结果的原因虽然很多,然就中国而言,获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诚如薛光前先生在「艰苦建国十年」序文中所言:「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这十年是中国建国努力中最艰辛也是最辉煌的十年……。假如中国在这十年间没有这样成功的建国努力,中国焉能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焉能与盟国并肩作战一直到全面胜利?」本文系以塘江铁桥的兴筑显例,对上述一段话,提供一个

  • 文章回忆穆先生抗战前在北大任教往事片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8期  作者:余行邁  出版时间:1997-02-20
    关键字: 钱穆 中国通史 抗日战争 教学

    注:▼1940年时先生英姿)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八年,笔者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最后一年随校南迁至云南毕业。4年期间,有3年受教于宾四(穆)先生,学习了他开讲的所有课程。先生当时是北大专任教授,是史学系骨干教师之一。他正当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所开课程最多,有文、法学院公共必修课中国通史、本系必修课中国上古史、秦汉史以及本系选修课宋元明思想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还在外校(如清华)兼课。我学习了这些课程,得益甚多,印象深刻,终身难忘。半个多世纪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