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追忆生平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洛阳何故县长集生生平暨忠烈殉国经过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7期  作者:李育鈞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何集生 生平 殉国 追忆

    至洛,即蒙其引介在十区保安司令部任参谋工作。复于民国廿七年十月底至民国卅三年五月,始终在其贤明督导奖掖之下,亦步亦趋,一本有情有理,无私无求之旨,随任伊川、洛阳两县府科长多年,故能于其生平志节德业,备述其详也。关于何故县长集生忠烈殉国经过,在中国历代演义全集第三〇二回「何集生殉国洛阳」文中,曾有详实纪述,惟因笔者尝躬与斯役,爰就当时实际情形之未经列敍者,略予补正,槪述于次:河南省政府于民国卅三年四月,日寇强渡黄氾区向西进犯之际,乃自洛迁往鲁山县境。当鲁山于

  • 文章勇者之逝北伐敢死隊長抗日鐵軍前鋒歐震上將15週年祭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彭鍔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生平 往事 北伐战争 追忆 欧震

    「誠旣勇兮又以武,終剛强兮不可凌,身旣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國殤篇

  • 文章羅香林教授事略——為紀念羅教授逝世廿週年而作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何廣棪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罗香林 教授 生平 追忆

    羅教授諱香林,字元一,號乙堂,廣東省興寧縣人。清光緒卅三年(一九〇七)丁末十月十九日(陰曆九月十三日)生於鄉。其先世居江西省寧都縣。宋季有諱君姿公者以窮經稽古,起家循州學正,值元兵南下,道梗不歸,乃定居興寧東門外之俠坡鄉,至教授而二十一傳焉。歷世耕讀為業,而多以文學顯。王父諱榮輝公,性豪放任俠,能解人厄困,說者謂其後嗣必大也。父諱師楊,字幼山,奮志攻學,以古文辭及史學教授嶺表,學者稱希山先生。時值中法、中日兩役相繼敗,國勢阽危,希山公慣專制之積弊,乃以革...

  • 文章悼念鄭恩普將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9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0-09-25
    关键字: 郑恩普 怀念 追忆 人物生平

    北投中正山下靈山大慈寺的興慈老和尙於本月十四日圓寂了,佛敎說圓寂就是解脫,解脫了一切痛苦,到達彼岸。老和尙現年八十八歲了,早逾耄耋之年,已經是高壽了。梅長齡先生爲他張羅,八月三十日下午在善導寺擧行追思法會,要我寫一篇紀念文。興慈老和尙俗名鄭春揚,字恩普,河南南陽賒旗鎭人。朋友們多知鄭恩普,而不知鄭春揚。我和他是四十多年的朋友、同志,他一生堅貞愛國,冒險犯難的精神,令人欽佩。爰匆草此文,以爲紀念。民國二十八年夏,我奉戴雨農將軍命,督察軍統局華北敵後工作。預...

  • 文章教學師承記(下)——紀念崔載陽教授百齡冥壽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梁兆康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崔载阳 教授 生平 追忆

    既窮理性研求 復富情感觸發民國三十一年夏,兆康幸與永熀兄留師範研究所服務,職稱是研究員。崔載陽院長報准在所設立兩室。一是教育博物室,注重教育文獻物品之搜集典藏,由永熀主持;一是三民主義教育研究室,注重三民主義思想貫徹於教育理論與實際之研究,由兆康主持。我感到責任重大,必須在老師指導下繼續過去的結果,而發展期成。我剛撰成的《教師組織比較研究》論文中,原來就有基於政治思想背景來作比較,批判其長短得失,而歸結到三民主義國家的組織形態。現在研究領域,卻在發展到整...

  • 文章懷念郭鞏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郭巩疆 生平事迹 怀念追忆

    洪洞郭鞏疆生於民國前二年(滿淸宣統二年),已八十四歲高齡。本年三月二十六日住宅發生火災,因不良於行,躱避不及,以致蒙難。已於七月十一日火化,骨灰由其子郭王有携回大陸,安葬於洪洞。抗戰時期,我同鞏疆在二十七軍太行軍區,同敵人苦鬥了兩年,給日本軍閥不少麻煩。軍區派張鴻惠爲城晉縣長,以對抗城內敵軍,王守雲和郭鞏疆前去幫忙,組織晉城縣工作隊,與敵人纏鬥。晉城產鐵,七七事變以前,老百姓土窰煉鐵,製造農具炊具,運往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各地售賣,獲取微利,藉以...

  • 文章鄭滇回憶錄 續上期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6期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往事追忆 抗日战争 生平纪实

  • 文章一生操勞的父親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尚樸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尚恒谦 生平事迹 追忆父亲 战争岁月 艰难生活

    我的父親,譜名恆謙,字約軒。民國前二十五年出生於雙高樓。祖父增光公,寒窗苦讀近二十年,未能求得功名,爲杜氏先祖增光,抑鬱寡歡、自責、自卑,未及四十而辭世。祖母仇氏,爲城北仇集富裕望族。當祖父去世後,每遇困難即回娘家求助。我父親上有一姐,嫁侯老家。下有一弟恆憲,(在文獻二十七期已有介紹)一妹嫁於張莊。父親個性忠厚老誠擇善固執,愛交友、喜助人,講信、重義。幼年時隨渠老師讀私塾十餘年,不求功名,頗有革命思想。董漢槎先生曾避難我家數日,鼓勵他北上考保定軍校,曾祖...

  • 文章我的父親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劉敏惠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追忆先父 生平事迹 感恩悼念 刘德钲

    先父劉公諱德鉦,生於民國十四年十月一日,祖籍江蘇省豐縣城北劉小營,祖父爾鈞公,爲人豁達,古道熱腸,常予鄉里排難解紛,尤善捐輸濟急,因而望重鄉里,祖母李氏克盡妻職,相夫教子,治家有方,孕育三男二女,吾父排二。先父幼年啓蒙於私塾,熟讀四書五經,後入師範學校,畢業後正逢日寇侵華,家鄉淪陷!滿目慘狀,乃憤然從軍報國,接受入伍訓練後,分發陸軍裝甲部隊服役,於民國三十二年參加遠征軍,繼赴印度與友軍新三十八師接受步戰協同作戰訓練,次年隨軍反攻緬甸,與日軍十八師團作殊死...

  • 文章遥想我父親那個時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曲拯民 出版时间:1997-03-20
    关键字: 追忆父亲 生平经历 四十周年祭

    幼年我多言多語,是個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孩子,因此從長輩的口中學得很多瑣聞軼事,有些是一般人所不知的,更不會見於地方史。父親不曾從政,亦非軍人,更未參加革命,但一生忠於信仰,默默地耕耘,義務獻身宗敎敎育和社會工作,直到中日戰爭和勝利後國共內戰時期迫得退休並逃亡爲止。平心而論,他是一位愛國家、愛地方的典型市民。父親生於光緖九年,歲次癸未(一八八三),出生地在山東黃縣城西諸高爐附近的北宿曲家,曲姓據說原作鞠,祖先來自何處?傳說不一:雲南,山西洪洞,或華西...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