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九月间,我温州市中心的鹿城各方正在相继集会热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很巧的是,五十八年前,「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当月,本城各界爱国青年创建的「永嘉(温州)战时青年服务团」(简称永战青团,成员最多时达八千人)的部分原发起人和初期骨干近三十人,也于这月二十六日在当年总团部原址(闹市五马街口,原中央大戏院前)会聚并合照。这次的会聚,不仅在参加者本人和原组织来说很难得,太可喜,即是在温州现代青年运动史上也有一定的意义。当天,会聚的照片立即被补录入正在
-
怀念四川籍抗日英烈本年(六十四年)九月三日,欣逢我国抗战胜利三十周年纪念,为宣扬英烈抗日事蹟,激发国人爱国思想,邮政局奉准以抗日英烈张自忠、高志航、萨师俊、谢晋元、阎海文、戴安澜等六人为图案主题,印发邮票一组。据今日邮政第二一二期载:这些「主题与照片,均系由国防部选定提供」的。六个英烈的略历:张自忠烈士,山东人,以民国二十九年五月殉国于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任内。高志航烈士,辽宁人,以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殉国于空军驱逐司令任内。萨师俊烈士,福建人,以二十七
-
伊古已來一戰而決國命者有之矣未有一戰而係世界之禍福者也有之自長沙會戰始………………………………………其辭曰危而能安亡而能存直破歷史之成例而橫制太平洋之狂瀾此皆我 總裁之勝算兮薛長官能秉承勿愆日居月諸倏忽三年六種震動而我犄角於其間翔風兮變楚民族兮開元比浯溪兮作頌永巍兮極天國立中山大學敎授梅南泗水文學館館長古 直撰文國立中山大學敎授梅南泗水文學館名譽館長黃枯桐書丹國立中山大學敎授梅南泗水文學館館友候 過篆額梅南泗水文學館館友華僑古秀階陳篳林鄭道南古漢宗吳劍輝...
-
二〇一五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马英九总统指示国防部颁赠纪念章给曾参战的将士做纪念,海外与大陆老兵也都可以领取。国防部特别复刻民国三十五年的「抗战胜利纪念章」(右图),而且每枚都有专属序号与证书,让前辈获得应有荣誉。本会有多位耆老曾参与对日抗战,但截至本刊截稿,似乎都嫌麻烦没有向有关当局领取,倒是胡经谦乡长未有任何动作却自动接到了「关爱抗战老兵温州志愿队」的纪念牌及贺卡。(上图)
-
襄樊市政协原主席,下图为作者敬赠给临清市张自忠将军诞辰110周年大会的画像并赋诗二首,以志永怀挽联)一、二〇〇一年八月十一日,参加临清市纪念张自忠将军诞辰一一〇周年大会感怀绝笔浩气震长山,如归凛然吓敌胆。国之千城齐鲁汉,荩忱英名留人间。二、二〇〇四年四月四日参加宜昌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亭揭幕仪式有感抗日烽火燃神州,将军碧血沃襄楚[1];夷陵十万祭英灵[2],忠骨军魂眠陪都[3]。胡久明先生向张自忠将军家属致赠张将军画像及挽联。[1] 楚:指楚国故都宜城
-
蘆溝橋旁籍失兵,日寇強行要搜尋,守軍奉命不同意,日寇砲轟宛平城,守將星文勇善戰,日寇始終不得逞,十餘日來激烈戰,敵寇傷亡千餘人,我軍達成任務後,安全撤離宛平城,日寇佔領宛平後,奸淫燒殺現獸形,冀北戰事漸吃緊,國軍數萬調北平,二十九軍爲主力,大刀殺敵保北平,三月亡華口號喊,國軍抗日持久拼,日寇雖然想速決,遭我牽制不能行,日寇浦東強登陸,十數萬敵攻吳淞,上海外圍國軍集,與日決戰在蘇州,半年多來数十戰,日寇精銳惨被殲,上海大戰續進行,華北日寇又增軍,北平會戰急...
-
总统追思文:今天是前国民政府林故主席子超先生一百二十五岁诞辰,台澎地区福建省籍同乡社团为纪念其盛德丰功,迫思其仁风遗泽,特聨合举辨纪念大会。登辉谨借此机会,对一代伟人,申致无限的追思与仰慕之忱。子超先生毕生以复兴民族为职志,早年追随国父为主义而奋斗,为革命而行仁。民国肇建,任临时参议院议长,维护约法,秉持国是;后历经讨袁、护法以迄北伐、抗战诸役,屡历危难,益坚惕厉,为内除障碍,外抗强权而奋斗。民国二十年,以硕德高龄,众望所归,膺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在中日
-
先夫萬武樵先生於民國六十六年一月卅一日,暴風迅雨之夕,因血液不凝症不治,謝世於台北三軍總醫院,時光荏苒,迄今已十年,回首往事,悲思不已!武樵生前盡瘁國事,民國十五年至廿七年之十餘年中,北伐、內戰、剿共、抗日戰役,無役不從,倍極辛勞。五十年前,張學良之西安事變,長臨正値隨侍軍中,與武樵同爲階下之囚,武樵於事變當日由西京招待所押到縣城大樓,因先夫部隊第廿五軍在咸陽關係,第一次會晤張漢卿,第一句話,卽問:「委座安全否?」,「委座今在何處」(註—有關西安事變詳情...
-
有史以来最长的中国画画卷,为重庆陪都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康先生所支持促成,他接受国画家欧治渝的构想,将抗战中阵亡将领绘制成画卷,以纪念抗战的神圣意义,王康不但赞同,并予扩大,邀请重庆著名画家江碧波、张春新、马一丹共同担任主题『山河岁月』『精神堡垒』『血肉长城』『信义和平』的领衔画家,从二〇〇四年六月开始至二〇〇六年底历时两年多时间,已将长卷绘制加印装裱完成,预定今年七七抗战七十周年运台及海外展出。《浩》画秉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中
-
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起,國民政府西遷入蜀,重慶建爲陪都,巍然繫中華民族命運之樞機,爲國際觀聽所屬集。日軍席五十年儲蓄之力量,傾孤注於一擲,中國局勢,履瀕危迫,而根本迄不動搖。戰爭之第四年,日本遷怒樹敵,兇燄益張,奇襲珠港,肆擾海南。亞洲之戰爭旣與歐洲合流,中國遂自獨力作戰之孤軍進而爲民主陣線遠東之一翼。嗣此義德先後瓦解,日本亦勢蹙力竭,終于僨蹶。在此八年之中,國際輿論,目重慶爲戰闘中國之象徵,其輝光實與歷史同其永久。洎戰爭勝利,國府還都之次年,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