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4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界前辈邹伯宗谈温州「抗战歌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1期  作者:蘇虹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邹伯宗 音乐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的温州,歌咏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几乎所有市民都能唱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等抗战歌曲,确实发挥了「歌声唤起民众」的作用。其中,音界老前辈邹伯宗先生是积极推动者之一。最近的一个星期天,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年温州的歌运情况,我专程访问了他。在一间仅十三平方米的居室里,邹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他虽已七十九岁高龄,但看上去却和四年前我初次认识他时没甚么两样,仿佛还不到古稀之年。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除略有耳背外,视力很好

  • 文章埋骨忆忠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趙公魯 出版时间:1988-03-20
    关键字: 忠烈 昌樂 韓復榘 沈鴻烈 抗戰

    中央税款等,迹其用心,隐然仍复割据残存之局。启荣于二十一年即已奉令由陆大调囘家邦,主要任务为维护统一,准备抗战,初仅同志六人,在韩某所派特务日夜三班跟踪监视之下,动辄生死难测,危险万分。初步计划,由胶济沿线入手,刘效义同志(现任立法委员)假公外出,藉以昼伏夜出,凡两月之久,于昌宣誓之时,得同志四人,今之张专员天佐仲辅先生,即其中之一也。我同志热情洋溢,无忧无惧,历五、六年迄至抗战号角声中,如响斯应,奋起组织抗战者,遍及全省各地,此可证明桑梓同胞无负于党国

  • 文章山河刼(一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趙國祥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昌樂 張天佐 特務連

    的惊险,都劝我留在家鄕,不要山南海北到处去闯荡了。我何常不愿意留在地方上工作,但苦无推荐的机会,总不能呆在一个地方白吃白住,长期的闲散下去。我有一个小时候的同学,叫做孟繁仁字山的,在昌敎育界服务有年,为人忠信热肠,处事认眞。事变刚开始的时候,他跟着石友三部队到了河北。以后石部瓦解,在逃亡途中受了不少凶险,好不容易才跑了回来。他就根据这点经验,竭力倡议「抗战不离家鄕」的服务原则。到处宣传,见人必讲。我当时也颇受这一口号的影响,很想留在地方上,尽点匹夫之责

  • 文章(專論)高峰上氣象萬千!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7期  作者:王雄夫 出版时间:2000-08-10
    关键字: 哲理 苦难 余秋雨 乐观

    」这段话,读来令人震撼,所以国家和个人的眞正逆境,不是当下的贫困、挫折,而是失去向逆境奋斗挑战的勇气。也许有人会说:人一旦陷在逆境时,苦难压得头也抬不起来了,那里还有勇气?这个说法,就面临「向上提升」抑「往下沉沦」的选择,对逆境奋斗、反抗,就向上提升,对逆境屈服,自承失败,那就沉沦到底了!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观的、向前看的观念,因为任何事物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如果你的观念钻进死胡同里去,认定今天如此,明天如此,未来也如此,这样的悲观论调,就无药可救。老子说

  • 文章虹橋戰役身歷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3期  作者:黃鵬飛 出版时间:1998-03-10
    关键字: 乐清 虹桥战役 往事 追忆

    深切之同情。而别部友军,当日坐视不救,恐遭谴责,横以蜚谤相加,上峯长官,后方民众,隔膜真相,未免偏信而生不信任之猜度,致令负伤官兵,无可敷,呻吟呼痛之声,惨不忍闻!同为袍泽,宁不悽然。尚烦贵镇主持公论,将事实经过,毋参褒贬,实予迳电呈省府保安处七区李署各机关释众疑,并慰伤残,耑此敬覆清县虹桥镇倪吉甫金惺史诸先生 林松桓敬启朱承熹 三月二十二日通讯地址:临海小安宫宋家读了以上林松桓大队长的信函内容,我不禁涕泣满面。不才后生,民国三十四年三月恰在虹桥鎭

  • 文章回憶(三)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9期  作者:林淸泉 出版时间:1980-06-01
    关键字: 陈诚 陈家桥 歌乐山

    到渝后,即蒙发表为第六战区司令部中校服务员,派重庆陈家桥留守处服务,时已二十九年一月矣。陈家桥离渝数十里,内政部在焉,六战区留守衞兵一营,军实汽油及案卷等亦不多,偏僻小地,敌人飞机不到,极为平安之处也。重庆遭敌机轰炸数年,几成为残城,平民遭殃者,数以万计,有时接连数十日,无片刻安宁,而陈家桥未见一机,未落一弹,好像世外桃源,辞公令余居此,此恩此德,眞是没齿难忘。辞公公馆在歌山,在卅一年时,余曾率长子炳仁前去晋谒,蒙亲自接见,殷殷以现状见询,再三以学费如有

  • 文章緬懷與展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9期  作者:朱永霖 出版时间:2007-09-10
    关键字: 七七事变 周年纪念 音乐会 音乐家

    前言民国廿六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迄今正值抗战七十周年,这一个苦难岁月逐渐被人淡化的今天;在台湾执政党「去蒋化、去中国化」之政策下,搅得台湾二千三百万同胞,族群分化;为二〇〇八年总统选举,执政党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把轰轰烈烈七七抗日七十周年纪念日低调与热烈举办解严二十周年,形成强烈的对比。其高贝分「举办解严二十周年庆」报导,在雪亮的人民眼里,摆明是在为二〇〇八年总统选举造势,使用卑劣的招式,歪曲历史的事实和意义,用以误导民众。抗战七十周年音晚会邀请函荷蒙

  • 文章一代音奇才——中华民国国歌作者程懋筠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2、63期  作者:蕭曦清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程懋筠 日本求学 音乐教育事业 抗日歌曲 音乐造诣

    中央日报九二、一、二五在程懋筠死后迄今,也并无任何纪念他的文字发表,任让他毕生对音对国家的辉煌贡献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只能说是他「死不逢时」,善始而未得「善终」,正是这一现代音奇才的悲哀。一九三〇年代,中国坛上崛起了一位叱吒风云的人物——中华民国国歌作者程懋筠。程懋筠于一九〇〇年在江西省新建县出生,十七岁新建中学毕业后,他的大哥程懋型把他带去日本。他自幼即对音有兴趣,考入日本东京音学院就读,主修声,大学三年级起,兼修作曲。当时他的导师是日本

  • 文章抗战漫画——张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4期  作者: 出版时间:2002-07-10
    关键字: 张乐平 抗日战争 漫画

  • 文章霍树枬先生与昌中学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李雲漢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霍树枬 昌乐中学 校长工作 校园变迁

    小引十月十三日晩间接到程威海兄台北来的越洋电话,吿诉我我们中学时代的校长霍树枬(梓坡)先生已弃世,订期于十月十七日在台中公祭。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感到十分悽怆,几天来也一直在回忆著中学时代的一些往事。霍校长和其他几位恩师的音容淸楚的显现在脑际,其情其境,犹如昨日。霍校长梓坡师,是位毕生致力于敎育事业的学者,抗战前即是在北方有盛名的数学大师。抗战期间,出任山东省立昌中学校长,把昌中学办成第一流的名校,也建立起他优越的敎育家声望。我忝列门墙,受惠至多

共42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