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九一八”事变共返回1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读梁敬錞著九一八事变史述之辨正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張振鷺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九一八事变 史料考证 梁敬錞

    张衡老此篇文稿,系由其哲嗣送来,嘱在本刋发表。此文之重要不仅更正误谬,意在存眞。实亦关键性之历史文献也。(大任附识)远在两年前笔者侨居巴西,阅香港天文台报,登载梁敬錞著九一八事变史述一文,只因报纸由海道寄递,往往两三个月始得一读,间或遗失几份,断断续续,难窥全豹。直至五十五年春于役台北,购得一册,反复阅读,发现几点错谬。本想默尔而息,又以这本书具有「高度学术水准」,(见天文台报梁致陈孝威社长函中句)非若普通报刋,一般读者随手丢掉,无人注意。此书既名之曰史

  • 文章九一八事变史实及其发展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董文琦 出版时间:1982-08-01
    关键字: 九一八事变 日本 张学良

    中央评议委员董文琦探讨九一八事变之因果说;「九一八事变迄今已五十一年之久,今日回顾此一惨痛历史,似应就其发生之前因后果作一探讨,仅就浅见略述如下,以供参考。「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即倣行英国制度,并有日英同盟,惟其内阁陆军大臣一职,未依英制由文人担任,而由现役职业军人担任。当时,日本虽为两党政治制度,但无论那一党组阁,如军部不推荐陆军大臣,组阁即告流产。因此,军人可操纵政党,遂逐渐造成专横跋扈穷兵黩武之气势。「日本两党,一名为政友会,一名为宪政会,这两党对

  • 文章亚洲太平洋的九一八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陶希聖 出版时间:1972-11-01
    关键字: 日本 美国 外交 九一八事变

    轴心瓜分世界到三国次第败降。事情是明白的。九一八实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起点,而中华民国九九受降与对日和约亦就是二次大战的终点。中日和约与旧金山和约一同结束亚洲太平洋战争,建立东方世界和平秩序。日本亦即从亚太区域集体安全体系之中,得以复兴。日本之复兴有赖于海洋路线,其所得于中国大陆毛**区者,只是渗透与恐布。这更是二十年来明白的事实。但是日本的大陆依存心理乃至大陆政策仍然残存。时至今日,适当日本从经济发展一转而为政治跃进之际,过去的军事大陆政策,死灰复燃,不仅

  • 文章面对新的九一八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滌吾 出版时间:1972-11-01
    关键字: 九一八事变 王洽民 日本 邢淑孍

    涤吾专访」立法委员王洽民,在「九一八事变整整四十一年后的今天提出警吿:「四十一年前的『九一八事变,是局限于我国东北的事变,可是,今天或将来,将是『亚洲的九一八』,或者更是『全世界的九一八』」。他对这句话作了注释:「民国廿年九月十八日所发生的事变,是日本野心军阀为侵略我国而发动的历史悲剧,而今天或将来,则是由于共产党势力已在日本澎湃所造成的再一次历史悲剧,因而必然是亚洲性的事变,甚或是世界性的历史悲剧。」在永和鎭竹林路王委员的住宅中,记者与这位早年

  • 文章七七抗戰前的華北局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執中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九一八事变 华北局势 绥东抗战

    三十年防守国策案」。㈡卢沟桥事变前的绥东抗战日军指向绥东时,阎锡山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四日函蒋介石委员长云:『日人对绥远晋北在所必取,若绥远不守,不特「大元国」将圆满成立,「大夏国」也将发生。守绥远,不只兵力财力问题,且有对日问题,此就保守国土而言。就晋绥情形论,若据守雁门,不只受包围而陷于被动,亦恐民气消沉,虽有天险,亦难持久。锡山决以晋绥全军全体在平绥铁路线上与敌一拼,请拨三十团以上兵力助山一拼』。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五日阎锡山致委员长电云:「弱国外交,当以决心

  • 文章九一八事变眞相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今井武夫 宋念慈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九一八事变 真相 关东军 经济

    关心之人,虽被紧张之空气所包围,但一般而言,即属在陆军部内,也并未想到一定会发生战争或事变,由此可知他们都是在太平心境笼罩之下。到了七月,关东军以中村已超过预定期限,仍未归还,亦无动静,故派一特别调查队,探得实情。驻奉天总领事林权助乃于八月十七日,就中村被杀问题,向中国方面提出交涉,因中国方面自始否认杀害之事实,故关东军之态度骤转强硬。结果,中国方面因关东军之追究,虽承认了杀害中村的事实,但它已成柳条沟爆炸铁路事件发生前仅隔数日之事了。中国方面在此期间,由于不欲

  • 文章我談人生的劫數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13期  作者:李子瑜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劫数 九一八事变 日军

    续上期)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之行,中途铁路被炸,几乎粉身碎骨,囘首前尘,余悸犹存;在返囘矿场后,未及十天,复接王总办来电,谓已脱险平安抵达北平,着我前往面商要事,于我到后指示我有三点:㈠再去沈阳托美籍牧师,将重要文件及私人物资,设法邮寄或交火车托运北平。㈡囘矿后速将仓库物资,尽量赶装火车输运丰合站。㈢命我不到最后关头,不能擅离职守等情。除再去沈阳完毕任务后,就忽忙着赶囘矿场。此时风声日紧,战事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有在北宁铁路警戒前线的中山号铁甲车,由司令部

  • 文章(悼念鄉親)趙連芳先生與河大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8期  作者:李鐵聲 出版时间:1995-10-03
    关键字: 赵连芳 沈宗瀚 河南大学 九一八事变

    到南京参加中华农学年会未返,亦未到职。第二次为九一八事变后,次年日人又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那年三月一日先生在南京与鲁琴音女士结婚,当晚乘车往开封,应河大之聘讲授作物育种,据孟及人老学长言,赵先生敎的好,要求严,当时他最欣赏的学生是黄鑫,笔记记得最好,来台后师生间仍时向过从,赵先生在开封一年就回南京了,但他对河大农院的是深远的,他是天生中心型人物,因为他的关系,国内的农学名敎授,例如植物病理的涂治,土壤学的彭谦,细胞遗传的李先闻等等都来到了河大,院誉日隆

  • 文章張學良是個戲包袱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紀慧玲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张学良 京戏 九一八事变 戏包袱

    鸦片。」余是谭鑫培之后的老生宗师,宗谭派而自创余派。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常伴在帅府少主人麻将桌旁。张学良透露,当时的伶人地位有时就像「姑娘」一样,陪公子嬉玩。一九三一年,东北风云变色,日本人发动侵华第一次行动「九一八事变」那晚,少帅是在北京「第一舞台」看戏时得到的消息。当时的少帅已接替父亲继任「东北王」,因通电致意效忠南京政府并领兵入关,逼退冯玉祥、阎锡山大军,声望如日中天。自南京回北京因患伤寒住进协和医院,病体甫愈的一天晚上正由两名

  • 文章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之(铁路)建设与日人所谓「特殊权益」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王英男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 九一八事变 东北 铁路 特殊权益

    绪言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方可说仍处于中国旧式的农业生活型态的社会里,若论基本建设,则仅止鐡路运输系统之修建尙可称道,[1]然铁路之兴筑亦实为俄日所强加于我东北地方者。一八九五年甲午战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之举,一时之间竟致清廷充塞著一抹联俄抗日的憧憬,隔年,中俄密约的水到渠成,祸害东北四十余载的东省铁路公司亦因而成立,而由该公司修造之中东铁路,当为东北第一条正规铁路,它也改变了东北地方的历史命运。一八九八年俄国又获建中东铁路南满支路,T字型的铁路规划

共133条记录 1/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