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客家文化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慈恩廬客家遊子故鄉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3期  作者:周雲水  出版时间:2015-07-31
    关键字: 慈恩庐 客家建筑 客家文化 思乡之情

    的孔雀工艺品和一枚非常大的玉石铜板,八张椅子围摆着桌子。主题馆的四周栽种了白玉兰、桂花树、南洋杉等名贵树木。天街铺上带孔的水泥方块,青青的台湾草在缝隙里生长,格外鲜嫩。无论站在哪一个角落,都会使人感觉到阳光柔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犹如人间天堂。主题馆天面那翠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注:侧门上方标注了楼名『慈恩庐』)走进新近修缮的慈恩庐,红柱,青瓦,白墙,蓝窗,精致的设计,靓丽的色彩,不仅有着中华文明客家文化的喜庆奢华元素,还蕴含

  • 文章石鼓箕疇著春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謝如劍 蕭紹彬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 自然风貌 客家文化 摩崖石刻 简介

    湖寮撐腰石刻群勝跡粵東客家地區大埔縣素有「文化之鄉」之稱,山川秀麗,林木滴翠,鐘靈毓秀,人文薈萃。在峰岩洞谷之上或在古剎寺觀勝跡遺留有南宋、明、清、民國時期以來的摩崖石刻。這些石刻,既有記事文字、詩詞歌賦、題名題字,又有對風景名勝的題詠。它不僅是書法和金石藝術的精品,又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現將民國時期抗日將領羅卓英、羅鳴白等人的摩崖石刻分別介紹如下:「正氣」石刻,位於百侯鎮宜洋坪林五洋小學後面山上一百米處,上有一巨石,形如臥虎,鐫刻「正氣」二字...

  • 文章石壁客家公祠碑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石壁村 客家公祠 客家文化 碑文内容

    客家乃中原华冑,永嘉之乱,唐末兵燹,加之一黄河水患,度日维艰,为生存,求发展,客家先民,数度举族南迁。辗转吴楚,流徒皖赣,筚路篮缕,汇集于宁化石壁盆地间。石壁,古称玉屏,处福建西隅,以武夷作屏障,十里平川,百里林涛,万顷荒原。百余姓生祖,挥洒血汗,垦荒拓殖,生息繁衍,儒家风范,薪火相传。客家文化在此发源,客家民系于斯诞生。迨至南宋前后,谋拓展,再迁数省,涉海峡,定居台湾,渡重洋,四海札根。开拓进取,不避艰险,英才辈出,建树非凡。客家后裔,情牵故园,倡建公

  • 文章羅台生:梅州被亞太第一衛視曝光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403期  出版时间:2017-07-01
    关键字: 梅州 世界客都 亚太卫视 客家文化 五次大迁徙

    台北市梅州同乡会及兴宁同乡会前理事长,台科大管理学院教授罗台生,来函提供资讯:「梅州被亚太第一卫视曝光!」网址htteps://mp.weixin.qq.com/s/1OrVJPO3QEuyiIwN8yR1LA。大家都知道,广东梅州被称为「世界客都」。亚太卫视所拍摄的梅州,以画面美丽生动的影音,介绍:梅州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早在一千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因避战乱从中原一带南迁,先后五次大迁徙,经过江西、福建,其后在粤东北定居,逐渐形成了客家文化的大本营

  • 文章歷史記憶與文化反哺:解讀大埔「火船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周雲水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客家文化 火船屋 文化反哺 华侨文化

    以收获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的双重效果。如果将广东梅州客家族群昔日从水路出洋谋生的始发站——松口、茶阳、三河等地的华侨建筑以特色为主题串接,就可以出现大思路,并使游客在欣赏与感悟之中体验客家华侨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客家华侨文化是客家人迁徙最好的注解,也是客家文化中最光辉灿烂的篇章。客侨文化的物质载体,首推中西文化合璧的客侨建筑。深挖客家华侨文化的内涵,需要从小处着眼,才可能最终定位于客家文化特色品牌的形成。当前,以生态文化体验为主线的旅游主题热度不减,粤东

  • 文章游览古村落客家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4期  作者:文玉蘭 出版时间:2014-10-31
    关键字: 惠阳区杨井镇 古村落 客家文化 甘泉古寺 古树 客家围屋

    現在的都市人,喜歡休閒之時,至一個既溫馨又幽靜地方走走,收穫一些自己真實感受和體驗,覺得是一件很開心之事。離惠州市區只有二十餘公里的惠陽區良井鎮,就是不少都市人尋幽探古的好去處。那裡有四百年歷史的古泉古寺,與參天古樹相依為伴,清幽靜謐;還有霞角村五大清代圍屋,處處透露著獨特的客家風情,以及聞名的草鵝和「三黃胡雞」,刺激著遊客的味蕾。十月一日,我和家人來到良井鎮,看古寺、賞圍屋,來一回難忘的客家文化之旅。一、甘泉古寺的美麗傳說從市區來到良井鎮的甘泉古寺,只...

  • 文章崇山峻嶺與客家族群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0-10-31
    关键字: 客家族群 山区地理 客家文化

    经过数百年长时间的互相交融,便衍生出带有双方语言特点的方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基本定型后,客家民系便形成了。可见赣南、闽西、粤东北这种特殊的山区地理环境是铸造、孕育客家民系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客家民系不会产生在沿海三角洲,只能产生在赣闽粤边三角地带的地理原因。二、山区地理环境产生了特殊的客家文化文化是一个群体的总业绩,是一种具有内在稳定性和外在规范性的活动方式,是群体内部精神的一种体现。文化是人类的群体,因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

  • 文章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简述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臺北市客家委員會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筹建背景 愿景目标 公园现况 运营方针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一、缘起(一)台北市「儿童交通博物馆(交通主题公园)」(汀州路3段2号)委托经营契约于96年4月到期,由本府收回经管权,教育局拟不继续儿童交通教育此项主题与功能,适逢本会筹办「客家文化园区」用地一案,因原内湖基地对外交通道路问题未获解决而悬置,经市府同意将原址改设为「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二)96年3月6日及3月8日吴前副市长秀光召集「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协调会议决议:教育局与儿童交通博物馆契约期满后,重行以「台北市市有公用房地使用行政契约」方式招标,期间

  • 文章世界客屬恳亲大会 四驱万里寻根(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李木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客家人 恳亲大会 客家文化 走访云南 寻根之旅

    和改革开放导师邓小平等。二三百年间蜀中的客家文化在客家落业岭南西蜀的前几代与原乡闽粤赣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自嘉庆初年,四川境内的白莲教起事及清廷的镇压,战乱数年,因此定居蜀中的客家人无法再与原乡交往,加上交通不便,农耕条件与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近代诸多历史原因,二百年来四川客家与外界几乎没有联系。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四川发生了巨大变化,四川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在西部十省中经济总量处于第一位,人口第一,丰富的资源,带给西蜀无限机遇。西都也是华夏

  • 文章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獲多項榮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客家文化 大埔县 荣获奖项 历史文化 自然风貌

    文化名镇」历史名城,昭胜蹟,壮怀激烈。宋帝驻,吴公留守,编修持节。明俞殪倭名载乘,中山莅止真豪杰。起义军,激战举红旗,丰碑碣[2]。乾坤转,频传捷。同把酒,怡神悦。改革狂潮涌,薪火相接。发展创新前景美,和谐康乐心头热。展宏图,勋业日蒸蒸,超先哲。[1] 「双星」指大埔星、田家炳星。[2] 「宋帝」指宋帝昺,「吴公」指清初吴六奇总兵。「编修」,指明正德年王思,字改斋。「明俞」指明代俞大猷抗倭名将。「中山」指孙中山。「起义军」指「八一」南昌起义军。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