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背景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英烈廟簡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魏新華 出版时间:2012-12-23
    关键字: 英烈庙 外观构造 历史背景

    魏新華供稿英烈廟,座落在雙華鎭高山寨頂,距縣城約29公里,建於明代,是爲祭祀敕封英烈相女謝聖仙娘(謝二)而興建的,此廟建築全部採用青色花崗岩石打成石磚、石柱、石窗、石簷、石頂砌築而成,石體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前亭後殿,緊密相連,屋頂石板用4條梅花柱支撐,廟內有石獅、花鳥動物等圖案,工藝精巧。英烈廟的建築,充分表現了五華高技巧匠的智慧,是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精品。英烈廟不僅建築獨特,而且還留傳了許多謝聖仙娘的神奇故事。1989年,列爲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章鼎湖山覽勝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林宗肯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鼎湖山 地理环境 历史背景 景点介绍

    (注:肇慶七星岩)嶺南山水秀麗,若廣州城外之白雲山,越秀山,尙有增博之羅浮山,南海之西樵山,仁化之丹霞山,高要之鼎湖山,其尤著者。鼎湖山位高要縣城西北,離城四十里,在羚羊峽下,由後瀝起岸,步行終朝,可抵山麓,重峯叠嶺,山水淸秀,雄奇而幽雅,與爛柯山夾江對峙,氣象萬千。山頂有潭,相傳爲黃帝鑄鼎之地,並於此化龍成仙,肇慶府志云,「頂湖山在縣北四十里,高千餘仞,爲一方巨鎭,道書以爲第七福地。」舊經云,「上有湖,四時不竭。」由此以觀,鼎湖似亦名「頂湖」。但自明代...

  • 文章客家大伙房番仔門猶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白棟樑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伙房” 客家建筑 番仔门 历史背景 民俗建筑

    在大陸的某些客家族群,他們爲了自衛的需要,特地把建築物群築成圓形或四方形,家族聚居其間,不但方便互相照應,且可共禦外侮,這種有如堡壘的結構,客家人通稱它爲「大伙房」。圓形「大伙房」依其形勢又名爲「五虎下山」,其間依規模區分爲大、中、小五虎。至於四方形「大伙房」則不分大小通稱爲「四簷配」。台灣也有「大伙房」的結構群,惟目前大概以台中縣東勢鎭最多,可惜在時代衝擊,東勢鎭的「大伙房」也被毀去不少。目前,東勢鎭殘留「大伙房」最多的地區爲中嵙里以及舊名「新伯公」的...

  • 文章山東青島迎賓館究竟是美還是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范日欣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青岛迎宾馆 历史背景 德占时期 建筑风貌

    可以丑化「自然美」,惟其如此,艺术的奥妙,才被称为「鬼斧神工」。青岛的美,有待你的认识和肯定青岛很美!去过的人都会说青岛美,但谁才能决定它的美?美术哲学家认为:客观美,唯有通过「人的主观意识」的认识与肯定。因为只有「人」,才有自我意识,能够观照自己、认识自已、思考自己。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导言,曾肯定:「只有在人身上,自然界才能达到自我意识」,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2]青岛很美,它的美在那里?有待你主观意识的认识与肯定!「迎宾馆」的「丑」,它的「丑」在那里

  • 文章五華石工蔡孝建廣州石室創立殊功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魏東海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蔡孝 石匠 广州石室 历史背景 建造过程

    五華山多,五華石山更多,打石工人也多,打石工人蔡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廣州市一德路舊部前街聳立著一座雙尖塔式的教堂,一天主教經心堂。因其全用花崗石砌成一所以廣州人稱它為「石室」。石室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光緒十四年(1886年)落成,歷時二十五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傳教士紛紛來中國,築教堂以傳教,石室就應時而立,它仿照歐洲十二至十五世紀最流行的教堂模式而建,是國內一座最大的哥德式建築物,其建築之宏偉和構築的特色,在國內可謂是絕無僅有。在遠東亦頗有名...

  • 文章大埔明代古城重現雄姿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 明代古城 修复工程 县志记载 历史背景

    我省迄今為止發現並保存最好的明代城牆——大埔縣三河壩明代古城牆及城門箭樓修復主體工程於一月四日竣工,並於今年春節正式向遊人開放。據了解,用於修復明代古城牆外牆及城門箭樓的十多萬塊磚,全部是四四〇多年前修築城牆時燒製、後來城牆坍塌深埋地下直到修復時才挖出來的明代城牆磚。據《大埔縣誌》記載,位於梅江、汀江、梅潭河匯合處韓江源頭的三河明代古城,築於明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年)。三河城為磚石結構,城牆長一五四七米,高四、五米,上寬二、四米,下寬三、三米。整座城牆...

  • 文章華光靈通利群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茶阳华灵寺 开放庆典 历史背景 佛教文化

    茶嶺蔥蘢寺廟雄,華靈開放乘東風。菩提廣種明因果,法雨普施增慧聰。寶筏沖開極樂道,祥雲繚繞碧晴空。參禪悟道了塵劫,佛法無邊瑞靄融。丹桂飄香,秋陽燦爛。二〇〇七年十月廿九日〈農曆丁亥九月十九日),客家大埔縣茶陽下馬湖村華靈寺迎來了登記開放的大喜日子,張燈結彩,鼓樂喧天,鞭炮齊鳴,熱鬧和諧,洋溢著一片節日的氣氛。其開放慶典楹聯云:開十方淨土,政教圓融開盛世:放萬種塵勞,善緣廣結利群生。政教圓融佛光照今天,來參加華靈寺開放典禮的有市、縣、鎮、村領導和嘉賓。其中嘉...

  • 文章赤蕨嶺靈覺寺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肖冰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灵觉寺 游览纪行 自然风景 历史背景 佛教建筑文化

    戌寅仲秋一日,艷陽高掛,萬里無雲,我與友人慕名前往西河赤蕨嶺遊覽。一路只見香蕉笑彎了腰,柿子羞紅了臉,稻田黃綠相間,一沛豐收之兆。當中型巴士進入上黃砂車上村山坳時,隱約可見白牆黃頂的赤蕨寺(原名靈覺寺),掩映在萬綠叢中的赤蕨岭上,它背倚「蜈蚣飛天」,面朝樟河曲水,居高臨下,果然氣勢不凡,此乃大埔境內數一數二的古寺,據說它是爲紀念唐高僧潘了拳而建寺的。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八一七)三月廿五日,福建砂縣一潘姓人家有一男孩降生,其左手握拳不能伸開,三天後一托缽和尙...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