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名胜古迹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鐵漢樓的故事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3期  作者:古貴訓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铁汉楼 典故 名胜古迹

    鐵漢樓,是梅縣的北城樓,是宋代鐵面御史劉安世唯一的紀念標誌。它代表人間正氣,也說明了當年朝廷綱紀的敗壞,才導致宋室的衰亡。這頂天立地凛不可犯的聲名,是血淋淋的事實鍛鍊出來的令譽,也是蘇東坡從煉獄中體會出來的三昧眞言,所以能流傳千載,照耀後世。雖然這城樓的實質已消失在當地五十多年了,但由於少年的黃金時代我曾經從這樓下進出過多少年的歲月,待要把它淡忘也的確不是很容易的事。最近把玩蘇東坡傳——林語堂著張振玉翻譯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印行——有如下一段記載,却撩醒我...

  • 文章興寜概況及民俗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3期  作者:王漢君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兴宁 地形地貌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十月,嘉應五屬年刊創刊號我曾寫有一篇「興寧概述」,當時限於篇幅,略述歷史沿革、人文、農產等,謹特增述如次:興寧的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緩緩傾斜而下,故河川多自西北向東南流,西北多山,東南多平地,寧江縱貫南北,寧江中游有一合水地方,爲一低窪沼澤,積水成湖,自然成爲寧江天然水庫,調節水利,消弭水患,幫助了寧江的航行、灌漑的功能,且盛產魚類,使興寧地方爲精華富庶之區,實寧江天然功能所賜與。興寧全縣人口,早年統計,號稱四十餘萬,七萬餘戶,現早已加...

  • 文章紀五華三大奇蹟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2期  作者:張民權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五华 名胜古迹 乡野趣闻 民俗习惯

    五華原名長樂,位於嶺東山區,自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一〇七一年)建縣迄今(一九八七年)不過九百一十六年歷史,地處偏僻,鮮有名勝古蹟可言,惟有幾所廟宇,為其他各地所罕見,値得一述:㈠城隍廟古榕樹:城隍俗傳為陰間縣令,每縣都有,五華亦不例外,五華城隍廟,位於西門城內,和東門的縣政府東西並峙,遙遙相對。西門外是古來行刑場地,一如故都北平之東市、或臺北的馬場町,因此「出西門」一語是意味着被砍頭遭槍斃一類極不吉利的代名詞,人多忌諱不言。這些都不足為奇,五華城隍廟之奇...

  • 文章羊城掌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謝燕鳴 出版时间:1992-06-30
    关键字: 名胜古迹 广州 景点典故 名人轶事 地方掌故

    西園與鼎湖上素廣州巿著名的西園酒家地處中山六路,已有數十年的歷史。這家西園酒家之所以出名,據說是以一道叫做「鼎湖上素」的菜式聞名遐邇。當時的政要龍濟光的母親,品嚐過那道可口的素菜之後,覺得其味鮮美,餘香滿口,便用那張滑嘴盛加稱頌。登時便驚動了衆食客,紛紛點菜品嚐,食後,大家讚不絕口,更廣為宣傳,從此西園酒家座無虛席,生意興隆,老闆笑逐顏開。西園酒家盛名在外,近悅遠來,一天,鼎湖山慶雲寺法號慧明的和尙亦往品嚐,並懷疑並非純齋,菜中定摻有異味。於是,雙方挑明...

  • 文章蔡仙人遺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劉寶嶺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蔡仙人 民间故事 名胜古迹 大圳肚 家乡建设

    孩提時,我首次跟祖母出百侯街,當行至三角坂湯沟下的「大圳肚」時,就好奇地問祖母:“這條小溪是從哪裡流來,又流到哪裡去?”祖母笑著回答:“這不是溪,是條水圳,名叫‘大圳肚’,是從「蔡仙人」流來,一直流到侯北沙崗尾,是爲灌溉侯北九百畝農田而開鑿。你知道是誰鑿的嗎?”我搖搖頭,祖母慢慢地說:“是仙人開鑒的。”接著她講述了有關“蔡仙人”的傳說:從前,侯北村來了一位跛腳、衣衫襤褸、臭氣熏天的癩子,拄著拐棍、端著食缽乞討,農家非常和善給以飯食。傍晚,村尾一農家問知其...

  • 文章嘉應才子遊蘇州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笑劍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嘉应才子 苏州游历 名胜古迹 文学创作 历史轶闻

    很满意,显了灵。他们畅游大江南北,参观各地名胜古迹。当游览了岳阳楼之后,宋湘创作了《七律·岳阳楼题壁》外,又作《七律·舟中读范文正公岳阳楼记》,其诗云:「连朝风浪阻征期,三尺蓬窗一酒卮。遣闷无如开卷好,对公眞悔读书迟。先忧后乐何人语?去国怀乡此曰知。齑粥文章天下任,教人长忆秀才时。」张翱亦在项王墓前创作一首《七律,咏项王墓》。其诗云:「叱吒风云盖世雄,万夫辟易霸江东。八千楚甲亡赢氏,百二秦关属沛公。渔父渡连秋草碧,美人泣洒杜鹃红。潇潇七尺残碑在,古木寒鸦夕照

  • 文章粵海舊聞錄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73期  作者:祝秀俠 遺著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十九福地 峡山 飞来寺 重修飞来古寺碑记 清远名胜古迹

    北江飛來寺神話淸遠峽山,爲廣東北江一大名勝,千峯拱接,世稱十九福地。唐宋明淸歷朝詩人,多有遊峽山寺詩,如李翶、張九齡、宋之問、蘇東坡其著然者。峽山飛來寺,相傳爲神力移來,蕭梁時有二神人化作遊方居士,前往舒州上元延祚寺謁主持僧貞俊大師,云:本峽居淸遠上游,建一道場,足立勝概,師能去否?貞俊禪師唯諾,是夜大風雨暴作,黎明啓戶,則琳宮紺宇,一望莊嚴,已移運至峽山矣。因賜寺額曰飛來寺。當寺由吳中舒州飛來時,觸梅嶺缺去一角,今南雄雲封寺,名掛角寺者是也。寺自飛來之...

  • 文章惠州屬十縣談往㈡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譚日英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惠州十县 历史变迁 行政区域 特产 交通 文教 名胜古迹

    二、南天勝地——博羅博羅縣,遠在秦漢時已設置,當時稱傅羅,屬南海郡,後漢、晉、宋、齊各朝沿用,據晉朝大康誌始改稱為博羅,隋朝改龍川郡,唐朝改屬循州,五代南漢朝改屬禎州,傳說此時已改稱羅陽,宋朝稱博羅,元朝屬惠州路,明淸兩朝屬惠州府,民國建立,改為博羅縣治,屬二等縣份。縣行政區域。在對日抗戰前,劃分為十三個區、轄三十六鄕鎮、縣位於東江下游,在惠州西北三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東至紫金縣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增城縣界一百里,南至惠陽縣界二里,北至龍門縣界一百里,...

  • 文章銀溪鄉山川人物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0期  作者:余玉舫 出版时间:1974-02-10
    关键字: 银溪乡 家族姓氏 名胜古迹 趣闻轶事 民俗风情

    銀溪鄕坐落縣之中西部;乃大麻區八鄕:「蓮塘、中蘭、恭洲、北埔、(韓江之東)大麻、崑崙、銀溪、黨溪、(韓江之西)之通稱。北通梅縣縣屬之鴈洋,以明山嶂爲界;西接豐順縣屬之坎頭,以銅鼓嶂爲界;東以韓江河爲界;南以銀灘、赤水、岸洋坪爲界;東北角以岐峰頭、崑崙村爲界。東北長約六十餘里;東南最濶處不及十五里。人口六千餘人,丘、余、房、黃、廖五姓人數較多,約居半數。全部分八十餘村落,二十餘姓氏。地處偏僻,山多田少。居民生活:多以燒炭、做柴、撑船、放排、種山、耕田等工農...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