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鱼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紅燒划水套餐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57期  作者:李梅仙  出版时间:2007-04-01
    关键字: 套餐 黄鱼咸菜面 食谱 材料 做法

    七、黄鱼咸菜面(点心)材料:黄鱼一条(约八两重) 咸菜二两 圆面条二分之一斤调味料:盐二分之一茶匙 胡椒粉八分之一茶匙做法:⒈黄鱼洗净,加少许酒及葱一支(用手先摘成大段)、姜二片,入锅蒸熟(约十分钟)。⒉取出蒸好之黄鱼,待稍冷,挑去鱼头、鱼尾及刺骨,只留取鱼肉。⒊咸菜切细末;面条先用水煮熟,捞出。⒋锅中加油二大匙,烧热,放入咸菜末及黄鱼肉,加水六杯。⒌待汤汁滚沸,调入调味料,并把已先煮好之面条下锅,当汤汁再次沸滚即可起锅。

  • 文章酒淘大黄鱼和酒糟马加鱼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41期  作者:曹寧元 出版时间:2010-08-31
    关键字: 大黄鱼 马加鱼 制作工艺 水产市场

    自古以来,与酒有关的菜肴诸多,但在我的人生中印象最新且吃了生根的皆是「酒淘大黄鱼」和「酒糟马加鱼」。由于特定的地域条件和传统技术制约,此菜肴连历代皇帝老子也难能尝馋。说起来是极为普通的两道菜,制做工艺显然不难,源于舟山民间,流传已久。众所周知,海岛渔民长期风里来浪里去在大海中从事捕捞作业,与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广大渔民视酒为宝;鱼类是渔民的产品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尤其是大黄鱼和马加鱼是从前哪个年代的主水产品。黄酒和鱼类便是「酒淘黄鱼」和「酒糟马加鱼」产生

  • 文章舟山海產什記(續)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96期  作者:臧祖林 出版时间:2003-02-28
    关键字: 舟山 海产 海蜇 黄鱼 鳓鱼鲞

    公斤),为国家创造了可观的外汇。因海洋污染等多种原因,温州海蜇和本洋海蜇已多年不见踪影了。人们企盼国家加大对海洋环境的整治力度,让「海蜇」重现舟山渔场。㈣舟山传统海产食品舟山水产品加工历史悠久,有不少久负盛名的传统水产食品,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当数鲞鱼和糟鱼。鲞鱼中的佼佼者是黄鱼鲞和鳓鱼鲞。黄鱼鲞又名白鲞和勺鲞。是用整条新鲜大黄鱼开背清除内脏,漂洗干净,加盐腌制后再漂淡晒乾,营养价値颇高。经测定每百克黄鱼鲞肉中含蛋白质五十四克,脂肪一·一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 文章舟山的特產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41期  作者:倪雲鶴 出版时间:1993-09-15
    关键字: 舟山 特产 金塘李 皋泄杨梅 黄鱼

    鲜食外,民间还用米制作烧酒杨梅,具有祛湿、消暑、御寒、止泻、消乏等功能,故历来有「杨梅医百病」之说。目前,皋泄仅晚稻杨梅一个品种的年产量,就在二十万公斤左右。黄鱼黄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是我国的重要经济鱼类。舟山羣岛海域是大小黄鱼的主要产地之一。解放以后的最高年产量达到一三·七万余吨。但由于近年捕捞强度过大,资源遭到破坏,大小黄鱼已形不成鱼汛,产量急剧下降,一九八七年剧减到〇·一五万吨。黄鱼的经济价値很高,除鲜食或加工外,还可综合利用,鱼鳔可干制

  • 文章舟山海域有望形成大黄鱼新种群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85期  作者:張奔 出版时间:2001-04-30
    关键字: 大黄鱼 四大海产 岙山育苗基地 性腺培育 人工放流

    黄鱼俗名也叫大黄花鱼、大鲜,为暖水结群洄游性渔类,在自然海区通常生活在六十米以内的沿岸浅海区的中下层。它以体色金黄、味道鲜嫩而闻名。东海,曾是我大黄鱼生产的主要海区,其大黄鱼产量占到全产量的九五%以上。一九七四年,整个东海渔场大黄鱼产量曾达到一九•六一万吨;到一九八二年锐减到五万吨;一九八七年开始减到一万吨以下;一九九七年,东海区大黄鱼捕捞产量仅为八一五〇吨。舟山群岛海域是岱衢族大黄鱼的主要产地,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曾达到一三·二万吨。由于大黄鱼产卵渔场

  • 文章寜波閒話(九三)海洋旅遊文化叢書書摘(三之二)富國之島·天賜異寶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8期  作者:應鳳鳴 出版时间:2010-09-10
    关键字: 海洋旅游文化丛书 舟山群岛 中国海鲜之都 舟山大渔场 大黄鱼

    渔船搭蓬帐,银带乌鲳山一样,胜似上海鱼市场!基本上,舟山大渔场是包括嵊泗、岱衢洋、中街山、洋鞍等四个区域性渔场组成。每一渔场各种鱼类资源丰富,但又各有不同的鱼类。如嵊山冬季带鱼最旺;定海本岛附近金塘,则是𩾃鱼、毛鲿鱼最多;而岱衢洋、大戢洋、洋山洋,是盛产大小黄鱼;黄龙则产虾类著名。每一渔场都有鱼汛期。嵊山冬天出带鱼,有小雪小捕、大雪大捕、冬至旺捕之说。来捕者不仅是江浙闽渔船,后有辽宁、天津、山东、台湾渔船加入,最多时有一万余艘,十余万人,一九七二

  • 文章海門人的鱗介之需魚蝦

    来源期刊:《海門縣訊》 第3期  作者:顧保安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鱼虾特产 海蜇 小黄鱼 青虾 泥螺 产自长江 鲥鱼 刀鱼 银鱼 凤尾鱼 黄籽白虾 内陆沟渠 鲭鱼 白鱼 鲢鱼 鲫鱼 鳟鱼 鲈鱼 介壳类

    流出,醃后,皮白肉红,此物皆由南通吕四港之鱼贩运来农村持售,或以什粮交换,价甚廉,为「不上花押台」之菜肴,但北市每斤售二百余元,物稀为贵所致也。二、黄花郞—又称「小黄鱼」体扁口濶、鳞细、色黄,上颚长于下颚,长约一尺。头部有豆大白色骨二颗,其坚如石,故又名「石首鱼」,该鱼分南、北洋两种,属南洋者,渔区在舟山附近;至北洋之产地在连云港外海,两者以北洋产较为鲜美。春夏之交,邑人与淞沪一带之渔户,备船出海,每吿满载。因产量甚丰,鱼价颇廉,民间咸计筹购买(每筹约十二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