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高陂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陂瓷业沧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7期  作者:吳尚庚 出版时间:1980-12-30
    关键字: 高陂 制瓷业 历史发展

    广东省韩江中游、大埔县属的高陂鎭内十三鄕,都是丛山峻岭,极少可耕种的土地。居民除垦山种竹,运销潮州,汕头以外;另一收入,则为挖土制瓷,换取米粮及日用必需。抗战胜利,日本投降的喜讯传到高陂,全鎭三百余家瓷器商店,买尽了鎭内所有的炮仗,店有多高,便挂多长的烧啊!烧啊!通宵达旦,狂欢三昼夜不止。店老板自谓:「昨天店里堆的是泥巴,今天都成了金元宝,你说高兴不高兴?」眞的!瓷器有销路的时候,一船一船送往潮汕,满载花花绿绿的衣料、尖尖白白的暹罗大米运回来,带给高陂

  • 文章城鎮規劃建設一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黃崇淼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高陂 城镇改造 街道建设 规划布局

    公元一九三〇年秋,当时民国大埔县县长梁若谷,鉴于高陂陶瓷商业日益发达,认为原有参差不齐的街道和商店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决定进行全面的改造,他的设想得到了高陂各界人士的支持,并由高陂商会带头负责实施,经过三年艰苦不懈的努力,一个拥有四百多间商店和整济清洁的街道的崭新的高陂镇,便矗立在韩江河畔。改造后市镇的平面规划像一个“高”字:一点为通向黄塘村的大桥;一横为马路;两直二横为大街后街和一巷二巷;一长横为米行(今称为下横)街;相连的两直为柴行街和河唇街;后

  • 文章高陂瓷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黃軍書 出版时间:1972-12-31
    关键字: 大埔高陂瓷 窑厂分布 制作工艺 运销状况

    中国的陶瓷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微,外人至以China为瓷器之代名词。而古瓷名窑,代有珍品,近代以江西景德鎭所产者弋名最盛,而广东大埔之高陂亦有名于时,但在高陂的瓷器工业,究竟创始于何时,尙无法确定。就现有大埔文献所知,可能是在唐宋以后,尤其是宋室南迁,陶瓷制作技术,亦随着传流到了高陂。按地理环境而论,近因似系渊源于江西景德鎭,因为广东大埔客族,多于宋代由江西南迁,制瓷技术,亦因此传入高陂盛产瓷土之区。就制品而论,则以白瓷为主,亦有少数靑瓷

  • 文章船山竹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0期  作者:張應天 出版时间:1984-02-12
    关键字: 大埔县高陂镇船山村 竹子特产 经济与使用价值

    的风格,高雅的节操,是君子象征;有坚强的毅力,磅礴的气势,是勇者风格。所以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喜欢它,与松、梅同称为「岁寒三友」;士之俊逸者,引伸为「竹林七贤」,「竹溪六逸」以示标致。诗词歌赋予以赞美者,更充满简册。著名文人苏东坡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便可作为显例了。大埔山多田少,出产以竹木为大宗,竹之生殖力,不拘土壤肥瘠,只要有空气、阳光、水的地方,均能生长。我是大埔县高陂区船山村人,高陂竹是吾埔最大的资源,有「砍不尽高陂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