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闽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昔时闽南之私塾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4期  作者:陳允洛  出版时间:1968-12-30
    关键字: 闽南私塾 教育 教学设备 课程设置

    文献资料,最値得擧述者,莫如政治敎育。我今就过去敎育制度中,敍述一项闽南私塾之眞相。私塾是昔时基础敎育,童蒙欲识字知书,必经此门径。其制度行之已久,至二十世纪初年,认为不合时宜,乃废私塾而兴学校。今人皆曾入学校,自能知学校之眞相,昔人要识字知书,必入私塾,其眞相如何,实不能不知。私塾亦写书塾,前者是指明私人所设,以别于官立公立之学校书院,后者是指读书之所,音同而较雅致,一言其制度,一言其性质,今当作私塾,则制度性质包括之矣。私塾之门,士农工商子弟皆可入学

  • 文章闽南兄忠贞爱国、冒险犯难的精神从不后人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9期  作者:晉江雜誌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1-08-01
    关键字: 洞宫山 闽江 闽南人 福建

    现在虽然在政治区域上不相统属,实际上是不可分的。许多专家说:为什么福建人(其实是闽南人)都跑到南洋来,原因是福建山多田少,粮食不能自给。又有人说:福建离南洋很近。这都是错误的。山更多田更少的省份如贵州、云南、为什么人民不移到南洋来?离南洋最近的是云南、广西、广东、为什么这些省份的人到南洋来,比不上说厦门话的人这么多?现在我们可以找出正确的答案来。第一:闽南人善航海,为一业有帆的扁舟,穿梭在惊风骇浪之中,远渡重洋,东达日本、朝鲜、东北、山东……南到南洋各属

  • 文章由现今的两岸闽南文化谈湛江港的舰与湖光巖的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1期  作者:麥瑞台 出版时间:2011-01-31
    关键字: 两岸 闽南文化 湛江港 玛珥湖

    一、序言二〇一〇年八月间「广东周」在台北举办,湛江台办林钧明局长面邀旅台乡亲返乡参加「闽南文化周」。事实上,自宋代开始已有闽商赴东亚、西亚商贸途中,将儒商文化深化于琼岛、雷州、高州等地。而南宋朝廷曾短暂迁于湛江之史实,以及清初康乾时期广州对海外商贸大贾的十三洋行,都由闽商主导,也是明证:闽粤台三地的儒商文化即是海洋式儒商文化,更以高雷琼地区为前哨站。如今世界重心东移让亚洲崛起,处今之「商战时代」却频遭西方压制,借由「文明冲突」稀释其「球员兼裁判

  • 文章談台灣「河洛人」之血緣關係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0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福佬人 河洛人 闽南人 御前清曲 宝岛

    或漳州人的称呼。无论称为「福佬人」或「河洛人」是事实。而这些福佬人、河洛人的祖先,都是发源于中原地带,也就是黄河流域。由于中原一带发生战乱以及天灾地变的关系,遂向南方开始作好几次的民族大移动,将于定居在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和漳州一带,所有「福佬人」都是经由同样的路程而来,然后再由三百余年前陆续自闽南(福建省南部)迁到台湾来。河洛人当初来到台湾,大部份居住在西部平原,其中泉州人居住在海边和港口,从事工商业,而后才来的漳州人,却居住在离海较远的平原地区,依农为生

  • 文章台北市闽南同鄕会接待福建省贸促会陶瓷行业代表团影集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8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台北市闽南同乡会 福建省贸易促进会 陶瓷行业 影像资料

    注:施理事长施宪章(前排右二)赠送纪念品,其左为泉州市李副市长天乙)(注:访问团嘉宾与闽南同乡会乡亲合影)(注:访问团嘉宾与南安同乡会乡亲合影)(注:访问团嘉宾与德化同乡会乡亲合影)

  • 文章海峽同樂—台灣專輯福州電視台來錄影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8期  作者:粘嫦鈺 出版时间:1992-08-31
    关键字: 海峡同乐 福州电视台 节目制作 闽南文化

    福州电视台「海峡同乐」主持金诚峰等七人,于八月六日晚出席,台北市福建省同鄕会理事长颜伯岑、副理事长吴美雪山之欢迎宴,餐后赶往联合报系访问并参观全自动化的编采作业0因限于时间及联系关系,参加欢迎人士仅有该会常务理事林德藩、俞兆年,陈盛德及常务监事王超英等人作陪。第一个来台拍摄的大陆电视节目「海峡同乐」,经半个月来上山下海「搜奇访胜」的结果,收获丰富,制作小组一致指出,台湾同胞热情感人,中南部的闽南文化气息和福建地区一脉相承,则令人倍感亲切。「海峡同乐

  • 文章晋江平原新貌闽南黄金海岸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4  作者:王人瑞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故乡新貌 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 建设概况

    注:▲大门前树立的大字招牌「闽南黄金海岸」。)吾鄕,老家水头,隶属原来泉州府辖下,晋江县治下的一个市鎭,名为石狮鎭,其周围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原野,是泥沙冲积平原,古代由于缺水,塩份过多,很难农耕,所以有一位贤明知府特从丰州金鸡桥,筑一道水闸,拦水筑圳,引水灌漑晋南平原,使贫瘠旱地变为千顷良田,造福地方,富邦裕民,功不可没。自从石狮鎭升格为市,并将邻近的蚶口,深沪,永宁三鄕并入为腹地。当地人民弃农就工,四鄕纷纷将农地建成工厂及住房,近年来石狮市因为小商品

  • 文章論福佬經濟共同圈形成的意義——閩、台、東南亞(華僑)的經濟合作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3  作者:魏萼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闽南小台湾 福佬经济共同圈 经济合作 配套政策

    一、从「闽南小台湾」到「福佬经济共同圈」十年前我曾提议「闽南小台湾」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漳、泉、厦等金三角地区与台湾的关系密切。随着两岸关系经济交流加大的必然性,闽南地区自然成为台湾资金与贸易找出路的好去处,闽南地区与台湾经济共同繁荣的基础在于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其形成的趋势是必然的。因为闽南地区与台湾的历史、地理、血缘、语言、宗敎、风俗习惯等等均是相同的。「闽南小台湾」的形成正好与香港、九龙与深圳、广州的唇嘴关系一样,因为香港与九龙经济繁荣需要深圳与广州

  • 文章(贰:论著)闽南语为什么会说成台湾话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5期  作者:楊衍琮  出版时间:1987-03-29
    关键字: 闽南语 台湾地区 日本帝国主义 日式生活 日本语言

    天下万事万物,林林总总,各生差异,硏究其原因,事有所必至,理有所当然,好似宇宙大地,每至春天来到,必万象更新,天和气暖,百花齐放,鸟语花香,察其原因,乃系太阳直射斜射地球所形成之春、夏、秋、冬四季之气象者也。同样的道理,闽南语会说成为台湾话,也并非是偶然之事,也必定有其来龙去脉,远因或近因,如果要追究其详细之原因,那当然一定是件非常复杂者之事,但究其最大的原因,那恐怕只有一个吧!那个最大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自从公历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战败后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