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3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宁波庄与温州酱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1期  作者:湯康雄  出版时间:1971-01-20
    关键字: 宁波钱庄 温州酱鸭 趣闻

    庄乃金融机构,酱鸭系酒席小菜,两者,风马牛不相关,为何牵连在一起呢?其中自有道理。因为宁波庄,和温州酱鸭,有些小渊源,且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又颇饶风趣,偶然想起,特杂乱执笔,作为本刊之补白。温州酱鸭,品质优良,驰名遐迩,不亚于南京板鸭。其特点是肉嫩皮肥,香鲜绝伦,上蒸将熟,芬芳四溢,令人垂涎。家鄕习惯,在岁尾擧办吃年糕汤,及年头请吃岁饭(春酒)的时候,多备斯菜以饷客,香鲜肥嫩,确是下酒妙品。所惜阿拉家鄕,无人能仿制,故市上无法购到,应需者均是托经商温州

  • 文章简·介·湖·南·官··局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俊亨 出版时间:1985-01-15
    关键字: 地方钱庄业 湖南 官钱局 钱票发行 纸币

    文:俊亨 图:君文湖南业之沿革湖南地方之庄业,实始于明朝之汇票号,据业之中人言,当时因各地交通不便,城鎭往来受阻,商业因此受挠,有识之士,有议组织庄汇票之行号,由当时寄居于湖南之山西籍与福建籍之富户多人,筹设汇票号,以利通商。据湖南通志所载,咸丰六年(公元一八五六年)湘抚骆秉章奏折称:「湘省昔时营银号者,多系江西人氏,自粤匪窜湘,已相率歇业囘籍。」由此可知湘省在咸丰以前,即有银号之组织存在,盖当时之汇票号多事汇兑业务,对于各地方之不同货币

  • 文章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77-08-15
    关键字: 洋钱 银元 银两 检验

    乾隆初年,市上咸用银两,二十年后,银少而多,偶见洋(即银元),不为交易用也。嗣后洋盛行,(以西班牙之币称本洋者居多、)每个重七三分五厘、有小洁、广板,达板、闽板、浙板、苏板之名,三工,四工,工半,正衣,反衣之别。雅片战争后,墨西哥之鹰洋,大量流入,通行各通商口岸及内地,因其重量较本洋为轻(约合库平七二分二,故所值亦较本洋稍低,及至同光之交,本洋已在市场绝迹,自清末我国各省仿造龙洋之后,鹰洋亦渐稀少。洋或银币有边旁锉削者,名走板,银色较次者,名

  • 文章從點點滴滴中去認識大陸眞相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陳啓新 出版时间:1993-02-10
    关键字: 户口 金钱 聚赌 假货

    续上期)一切向「」看台湾的政治人物,口语中常有句「一切向前看,不要向看」,大陆则反是,一切是向「」看,所以为了赚,莫不争先惟恐落后,到过大陆的人,都知道各单位都设有招待所对外营业,投宿此种招待所比旅馆好,且价格便宜,一般企业单位也多不务正业,另走偏锋找财路,连军区也不例外,有开观光饭店的,有自营豪华餐点的,自鸣淸高的知识分子,也学而优则商,著名的北大,敎授开公司,将学校硏发技术,转换商品行销;发展成咨讯服务。上海则有蔡氏照明电器工程技术公司,由

  • 文章光复当时东北银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陳嘉驥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城市光复 银钱业系统 分布情形 银钱业

    三十五年上半年,沈阳,四平、长春、吉林等重要城市光复后,东北银业在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及财政部东北特派员办公处辅导下纷纷复业,进展相当迅速。当时东北银业约略分为三个系统,其一为国家各行局,其二为商业银行银号,其三为各县市地方银号,其分布情形如下。―、国家行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中央合作金库。上述六个国家行局在东北管理机构均设在沈阳,其分支机构遍及山海关、葫芦岛、锦西、锦州、营口、安东、四平、长春、吉林等地,此外中央

  • 文章币收集零缣(四)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5期  作者:溫文樣  出版时间:2011-02-13
    关键字: 钱币 钱币收集 特殊用途

    一、币是什么?目前世界上的国家/地区,绝大多数都发行自己的货币,一般都以纸钞/币为主,而以金属铸造的币为辅。币就是指这些通用货币中的辅币。发行国家/地区依其使用的金属材质种类、成分、重量不同,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而分别设计成各种不同面値的币,铸造发行流通于市场,作为市场交易的辅币,通常被称为硬币、流通币。专门设计来纪念某一特定人、事、物(含生肖)的主题,镌有面値而铸造发行的币,称为纪念币。纪念币而兼具市场流通功能的,则称纪念流通币或流通纪念币

  • 文章从大晒场出去的风云人物达三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5期  作者:李仁娟 出版时间:2012-12-31
    关键字: 达三 大晒场 家谷 上海总商会 悼词

    大晒场在中大街的龙首桥下,因原是北门家的晒谷场而得名。约于一百七八十年前,北门家大院人口爆满,仲干房太公迁到大晒场造房,俗称大晒场家。大晒场家门口有方二三百平方米的大晒场,内有房屋三四十间,东边有一百多平米的花园。从外观看,颇具大屋大院的气势,内部结构也功能齐全,但房屋材质较差。时至民国,「家谷」已徒有虚名,家人不再到大晒场晒谷,倒是龙首桥边仇丰裕南货店常到晒场晒原料和货物。家院子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屋,石板明堂。前进七架屋,五间两舍头,东西

  • 文章领导上海庄业五十年之秦润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8期  作者:馬積祚  出版时间:1983-08-10
    关键字: 秦润卿 上海钱庄 钱业公会 橡皮风潮

    荦荦大者。1.成立业公会,在民国五年筹款十三万八千两,购得上海宁波路隆庆里房屋改建大厦四层,正厅为市场,二楼会议室,三、四楼为办公室及图书阅览室,地下建立保管库。次年二月上海业公会成立,首任会长为朱五楼,副会长为秦润卿。民国九年朱氏逝世,由出席全体会员一致敦请润老担任会长,连任七届至一九三五年冬方卸仔肩。2.民国十年二月发行业月报。3.民国十一年在会所办理业市场(俗称行),上午办理洋厘(各种银元成色不同,以鹰洋为主的差价)银拆(即银两与银元之折价

  • 文章风木斋随笔 谈用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7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0-05-15
    关键字: 合理用钱 经济 利人利己 用钱

    我国人是个勤俭的民族,刻苦耐劳,省吃俭用,克服穷困,创建家业。古来的经济观念是「开源节流」,而勤正是「开源」之方,俭乃是「节流」之道。奢侈浪费是人尽皆知的恶习,有时不知无之苦,恣意挥霍,糟塌物资,纵有金山也将被挖一空。虽然畅快一时,何能长享富裕?如欲长享,便须撙节,常使蓄积有余,避免「床头金尽」。我早年历经穷困,因而体会到贫富之因,半由机运,半由人事。而用之道,过与不及,皆非所宜,总要合情合理,才算通情达理。常见前人节俭之极,惜如命,吝悭成性,将

  • 文章近代舟山的庄业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66期  作者:盛觀熙 出版时间:1997-12-20
    关键字: 钱庄 过账簿 汇兑 信用放款 舟山

    浙江民物阜蕃,人杰地灵,交通便利,口岸众多,庄业起源亦早。宋人莫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府(今杭州)已有「金银盐钞茶引交易铺」,似可谓庄之萌芽。至明代中叶,沪杭甬等地区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上海邑庙(老城隍庙)内园及宁波战船街十号,分别为淸代上海业总公所和宁波业会馆所在地,尙存《内园业公所碑记》及《宁波业会馆碑》,几百年来历经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是硏究我国庄史的宝贵实物资料。舟山庄业起源于明末

共137条记录 1/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