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茶乡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岩拥翠飘香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西岩 旅游

    西岩茶乡今年仲秋的一天,丹桂飘香,风和日丽,大埔诗社暨岭南社大埔分社一行十余人驱车来到大埔县西岩茶乡旅游中心游览采风。早闻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大埔县西岩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顶国、黄秋霖伉俪以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把西岩山五万亩园基地逐步发展成为集叶种植、加工、观赏、娱乐、旅游、渡假于一体的综合性「三高」农业企业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一条好路子。汽车沿着蜿蜓曲折的水泥公路盘山而上,当到达一千米左右的西岩场山门,云雾缭绕,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名」。他们

  • 文章湖州的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5期  作者:寇丹 出版时间:2004-05-10
    关键字: 湖州 历史沿革 茶业经济

    小小一片叶,负重千载,联谊五洲,这便是的湖州,湖州的。湖州是丝绸鱼米之鄕,从史的方面说,湖州又是不可比的鄕:三国孙皓在宴请时首开〈以代酒〉的前例;东晋陆纳接待重臣谢安时,首开〈以为礼〉的先河;唐代中期,年轻的陆羽因安史之乱随难民至湖州西南的杼山,与奠定唐代诗歌理论基础的谢灵运十世孙谢清昼(法名皎然)同住妙喜寺,开始了习、研、考察,撰写的工作,为日后完成《经》作基础。唐大历五年(公元七七〇年),中国,也是世界叶史上第一座贡

  • 文章宁波种输出地增至三个国家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63期  作者:竺濟法 出版时间:2016-02-10
    关键字: 原产地 史料 《两访中国茶 著作简介 宁波

    英国「叶大盗」披露印度大吉岭等地种源自宁波、舟山等四地通过海运到印度,丰富了宁波作为海上路启航地的史料著名的印度大吉岭红等地种源自何处?此前国内界只知道引自中国,但并不知道确切地点。最近,笔者从被称为「叶大盗」的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1218-1880,或译罗伯特·福均)的《两访中国茶乡》中获悉,大吉岭等地种竟与宁波相关,分别引自宁波、舟山、黄山、武夷山。该书2015年7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译者

  • 文章台湾著名之茶乡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4期  作者:毛育剛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台湾著名茶 台湾茶叶 包种茶 乌龙茶 台湾茶农

    一、引言自古以来,杭州即盛产高级丝,所产龙井是绿中极品,天下驰名。浙江全省各地,亦都盛产优质叶,为我国著名产地区之一。早年台湾亦曾出产绿,行销世界各国,颇有名声。目前则以生产部份发酵之包种及乌龙为主。由于叶同为浙江与台湾之名产,所以我即以台湾叶为题,撰写此文予以介绍。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高温多湿,日照充足,适合树之生长。台湾种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先民将树与制技术由福建引入,最先种植在台北文山地区,以后逐渐向南推广。叶输出则始于

  • 文章泰顺名文化节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5期  作者:潘永平 夏珠明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泰顺名茶 文化节 家乡建设 富县

    喜临门、青飘香迎嘉宾」既振奋又向往,人民希望再举办。泰顺位于我浙省东南端接闽之临界处,是个老少之边县,总面积一、七六〇多平方公里,辖三十八个乡镇,三十三万多人口,明景泰三年(一四五二)以「国泰民安民心归顺」之意名,而建县于海拔一千公尺之罗阳城,无污染,且雾潮朝散,气势磅礡,滋荫土壤,极利于矿土之萌生成长,故我泰顺之花岗石、叶蜡石矿等即有「世界蜡都」之称,尤其盛产之叶更是名符其实之「中国茶乡」,早在明代就产有黄汤、银针等名,远销上海、天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 文章同鄉返家回饋鄉梓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40期  作者:史留娣  出版时间:1997-02-15
    关键字: 同乡 刘诚 中秋茶话会 工业生产 家乡

    去年中秋前夕,久居台湾,饱尝了思亲之苦的刘诚老先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奔牛镇东岳村夏家村。奔牛镇领导得到刘老先生回来的消息后,立即赶到夏家村小组向刘老先生送去了家乡人民的问候。向他介绍了我镇最近几年来的工业生产情况。并陪同刘老先生观看了奔牛镇的市镇建设和五所小学。在镇委组织的中秋话会上,刘老先生感慨万分。他说:「家面貌真是焕然一新啊!以前的荒田平房不见了,现在到处是绿田、楼房。」刘老同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设。他认为,在工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还应该

  • 文章我們心目中的大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顧正平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家乡建设 文化教育 侨胞贡献 特色产业 陶瓷茶叶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大埔县是一边远山区,也曾经是贫困区。香港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就出生在这块土地上。为摆脱贫困,大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众侨贤鼎力支持下,狠抓经济建设,脱贫奔小康,同时大抓精神文明建设,改变了大埔人民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埔已是一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新侨乡。大埔素有「四」之称,即「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叶之乡」,这是大埔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广大华侨爱国爱,亲本思源,参与并大力支持家建设是大埔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