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谈虞山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2期  作者:桑楠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虞山 茶叶 饮茶 采茶 制茶厂

    叶是中国人喜爱的飮料,常熟人飮更是有名的。经过现代科学进一步证实:飮有很多的好处。可以解渴、提神、强心、利尿、帮助消化、抗癌、健美、延年益寿等多种功能。所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爱飮中国。虞山上原来只有野生的树,至今尙有少数群众在清明到谷雨季节上山采野叶,在饭锅里烘炒后冲泡飮用。这种叶我也尝过,味还是有的。在虞山上种树是从清代开始的。当时只是在祖师庙后,兴福寺西边山坡上等处种上零星的树。大规模种树是从五十八年虞山林场成立后开始

  • 文章杭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7期  作者:鄭競 出版时间:1975-07-30
    关键字: 龙井茶 垂云 天目 径山茶 昌化 富阳 明前 雨前

    杭州分六品,即龙井、垂云、天目、径山、昌化、富阳。六品中产于西湖者有龙井和垂云,龙井不仅家知户晓,畅销全国,且名扬海外。考其原因或与旖旎的西湖山水有关,再加树的本身及土壤、气候、水质等因素,故使龙井名噪世界各国。凡到杭州西湖游历的外国人,总是买些龙井囘国。据传说:「曾有一位欧商游西湖龙井时,购携种返国栽种,然在色香味质上仍不及原地——龙井。」由此确证西湖龙井的特色了。龙井又分「狮龙云虎」四品。狮即狮子峯,是天门山主峯。据西湖志

  • 文章先進女能手大埔黃秋霖女士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黄秋霖 西岩茶场 茶业发展 科技兴 茶文化

    扎根岩岭显英姿,开拓名技艺奇。共舞龙头操胜券,红妆旗手勇夺魁。省科技厅赞扬二00一年十月中旬,大埔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特写:西岩叶集团公司正副董事长魏顶国、黄秋霖伉俪,在艺室热情地向前来考察的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华农大科技处的领导们表演了一幕精彩的「客家工夫艺,品尝西岩山,博得了他们连声称赞:「艺好,西岩更好!」那么,艺主演者是谁呢?原来他是梅州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市「三八」红旗手黄秋霖,她被人们称为「山中山」的「女强人」。最近全国妇联

  • 文章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0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7-08-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产量 茶叶品类 分类方法 分区

    四川产之地,多在川西南一带,川东北次之,玆分区列述如次:㈠川东区:奉节、巫山、云阳、达县、万源、开江、开县、垫江、梁山、彭水、黔江、秀山、万县、涪陵、巴县、綦江、南川、铜梁、大足、璧山。㈡川南区:隆昌、泸县、富顺、南溪、合江、江安、高县、兴文、珙县、庆符、古蔺、古宋、长宁、筠连、宜宾、威远、荣县、雷波、马边、屛山、峨边、彭山、名山、峨眉、洪雅、眉山、丹棱、靑神、蒲江、大邑、夹江、犍为、邛崃、乐山。㈢川西区:江油、彰明、绵竹、灌县、彭县、崇甯、什邡、平武

  • 文章虞山绿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未名 出版时间:1995-02-01
    关键字: 虞山 本山茶 虞山林场 特种 炒青

    常熟树在清初始见于虞山,名本山。至民国时期,虞山之顶祖师庙及齐梁古刹兴福寺四周始有小叶品种树,加工即为绿,但大多为农民自采自用。一九五八年在虞山北门外始建场,后称虞山林场,引进良种广泛种植,并在虞山周围的报慈、兴福、三峰、白云、石洞、宝岩等六个工区扩大种植,在种植上采用密植栽培,品种上改良,产量不断上升,至一九八九年虞山绿已达二三〇〇多担,近年更有很大发展。以前常熟无制业,当地山民,仅在清明,谷雨时采摘少量嫩芽,自制土。一九六二年虞山

  • 文章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陳琳璋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茶叶 茶叶的烘焙 茶叶的包装 茶叶储藏 茶叶经济

    然后再用人工拣剔粗梗及夹杂物等。精制之后,之水分含量约在2%左右,但在贮藏前经过一段手续,容易吸收水分,所以在贮藏时须再予以干燥(俗称补火)。至所用贮藏器具,通常多为木箱、铝罐及瓦罐等,其形状不一。利用木箱比较价廉幷易于运输,铝罐昻贵且重,至瓦罐易于破裂运输不便,但无受潮湿之患。零售商多采用瓦罐。贮藏之处所,当选高燥且有地板之房舍;房舍最好坐北向南,同时注意晴天开窗,阴雨关窗,避免潮湿。㈡叶包装:叶的包装乃制最后一道手续。选择包装材料十分重要,以免

  • 文章台湾著名之乡与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4期  作者:毛育剛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台湾著名茶乡 台湾茶叶 包种茶 乌龙茶 台湾茶农

    一、引言自古以来,杭州即盛产高级丝,所产龙井是绿中极品,天下驰名。浙江全省各地,亦都盛产优质叶,为我国著名产地区之一。早年台湾亦曾出产绿,行销世界各国,颇有名声。目前则以生产部份发酵之包种及乌龙为主。由于叶同为浙江与台湾之名产,所以我即以台湾叶为题,撰写此文予以介绍。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高温多湿,日照充足,适合树之生长。台湾种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先民将树与制技术由福建引入,最先种植在台北文山地区,以后逐渐向南推广。叶输出则始于

  • 文章故鄕的与饮习俗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3期  作者:時偉 出版时间:1993-12-25
    关键字: 茶叶 主要产地 普洱茶 品种产量 饮茶习俗

    叶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飮料之一,保健功能首屈一指,是咖啡和可可所无法比拟的,更是纷繁众多人工合成飮料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世界叶的主要原产地故乡云南是世界叶的主要原产地。全世界用于制叶的植物种类约廿三属三八〇种,其中有十五属二六〇种分布在云南。四十多年来,先后在猛海、普洱、师宗、金平、罗平等县十多处发现野生大树群。猛海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一株野生大树,树高达卅二米,主干胸径一·三八米,树龄已达一千七百多年。今年三月在澜沧拉祜族县富东乡邦崴村发现

  • 文章(名人的故事)孙中山先生对的赞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9期  作者:竺濟法 出版时间:2012-06-01
    关键字: 孙中山 茶叶 民生主义 代酒 龙井茶

    领袖人物对的最高褒奖「为文明古国所即知已用之一种饮料。科学家及食物管理部,今复初认黄豆为一种重要食料。就言之,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这是伟大的孙中山先生,一九一〇年代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画》一文中,对叶作出的至高赞美!笔者一九九一年撰写的传记小品《名人事》,曾以《孙中山重视叶生产》为题记载其事,但未曾突出上述赞语。二十年之后重温此赞语,深感孙中山对的挚爱,却有先见之明:他的赞语不仅与圣陆羽「为饮最宜」的评语相吻合,更与当今

  • 文章浙江省业改进之施政纪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10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浙江省茶业 茶业改进 茶业施政 施政纪述 改进机构

    ㈠前言系我国特产,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诸省,浙江、安徽、云南、湖南、四川等省尤盛产之,为山科之植物,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秋开白花,五瓣,果实扁圆,三角形,成熟时自然裂开,采摘其嫩叶焙制之,即为我国家庭「开门七件事」之一,家家户户所必备,迨每家不可无此君之「叶」,品质以生长于旷野、高原、多雾、气候温和、土壤沃润之丘陵地者为上品,以之泡飮,味纯香隽馥郁,不仅解渴而已,且能提神养气,畅怀舒身,爽心明目,启发灵智,消除疲劳,除烦怡情,解酒利尿

共115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