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自然状况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廣元經濟槪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2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3-08-01
    关键字: 广元 自然状况 交通 农产 工矿业

    一、自然状况广元位于川北,古属利州,东界旺苍县,西界昭化县,南界苍溪县,北界陜西省宁羌县。全县面积三一四三。一〇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百分之一。〇四。据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调查,全县共有十六鄕鎭,二百三十一保,二千五百九十九甲,三万一千六百一十三户,一十八万二千七百六十人,内男九万二千一百四十三人,女九万零六百一十七人。全境多山,气候寒冷;除夏季外,常起大风,数日不息。二、交通自抗战军兴,川陜公路完成后,广元当川陜路中心,为西南至西北唯一孔道,西北外来物资

  • 文章永川縣經濟概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9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经济概况 自然状况 农业 永川

    一、自然状况永川地当成渝孔道,东接璧山,西连荣昌,南与江津,泸县为邻,北与大足、铜梁相接。东北多高山,箕山、云云雾两山脉环绕疆界,拱卫县城。其东南一部濒临长江,县属商业最发达之淞溉鎭在焉。位于东经一〇六度十二分,北纬二九度三十五分。全县面积一、二八八·三八方公里,整个地形酷似荷花之叶,占全省总面积百分之〇·四二。全县人口,据民国三十三年统计,共为三七六、三一八人。气候一年平均温度为摄氏一九·三度,晴天占全年百分之四〇,昙天百分之一〇,阴天百分之三〇、雨天

  • 文章墊江縣經濟槪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5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3-01-01
    关键字: 垫江 经济概况 自然状况 农业 财政金融

    一、自然状况垫江县位于下川东,与长寿、酆都、邻水、梁山各县接壤。由垫江至长寿,计二百一十华里,由垫江至梁山,计一百八十华里,道路平坦,无河流阻隔,亦无山坎曲道,交通尚称便利。全县面积八八六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百分之〇·二九。全县人口,据民国三十四年一月统计,共二三〇、九五六人。二、农业本县气候适度,雨量平均,颇宜于农业。主要产品产量以民国三十三年为例如次:籼稻 七九三、〇〇〇市石玉米 九五、〇〇〇市石小麦 九九、〇〇〇市石大麦 一二、〇〇〇市石高梁 八五

  • 文章合江縣經濟槪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2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2-10-01
    关键字: 合江 经济槪况 自然状况 农产 财政金融

    一、自然状况合江县位于长江南岸,当赤水与长江之会合口,与贵州省接壤。西上泸县一百二十里,东下重庆四百五十里,南去贵州赤水县一百二十里,¬■水县一百里,北至永川、荣昌县等地。全县面积二、三二九·二三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百分之〇·七七。全县人口,据民国三十四年之统计,共为四十一万五千余人。本县气候温和,因林木丛生,雨量尚不缺乏。贵州省赤鳛雨水至此入江,故木、竹、柴、炭、铁、漆、山货等,多由贵州运来聚集于此。川盐运黔,亦由此地转运,名曰仁岸。县中工业特产颇少

  • 文章仁壽經濟槪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2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仁寿县 自然状况 农产品 工矿业 财政金融

    一、自然状况仁寿县位于锦江之东岸,与华阳、双流、新津、彭山、眉山、靑神、井硏、荣县、威远、资中、资阳、简阳等十二县毗连。全县面积二五一六·三五方公里,占四川全省面积百分之〇·八三。东西五十八公里,南北九十五公里。据民国三十四年统计,全县人口九六八、九八一人。本县气候,与成都各县相若。据农业推广所民国三十一年之气象报吿:全年中以一月份之平均温度摄氏十二度八为最低,八月份之三十七度为最高。至于同年之降雨日数与雨量:降雨日数为九十一日,以四、六、八、九等四个月

  • 文章茂縣經濟槪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3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茂县 经济概况 自然状况 农产品 工商业

    一、自然状况茂县旧为茂州直隶州,民国二年二月改县。位于四川之西北部,地势属靑康藏高原,乱山丛杂,道路崎岖,行旅除步行外,多雇滑竿。运输则用驮马,犏牛或背子,交通颇感困难。全县面积,根据民国三十四年三月四川省政府统计处发表统计,为五、一八三。三〇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百分之一。七一,耕地面积为五五二、九〇三公亩,熟荒占三分之一弱。全县人口,据民国三十三年统计,共为三七、三三七人,女较男多十分之一。番民占总额五分之一强。每方公里平均人口,约为八人左右。一年除夏季

  • 文章小議貴州

    来源期刊:《黔靈報導》 第11期  出版时间:1996-07-15
    关键字: 贵州 自然环境 人文状况 能源资源 经济

    老祖人对贵州刻薄。在我国古人留下的典籍中被广为流传的,如“夜郎自大”,就是说,贵州夜郎人枉自尊大,目中无人,也无知。不知外部世界有多大、多精彩!“黔驴技穷”,说贵州的驴,不知老虎会吃人,吃其它动物的肉。装腔作势,藉以唬人,却无甚本事。老虎也不知驴为何物。几经试探,知其无能,最后啖之,成为腹中之物。“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把贵州的天不晴,“地不平,人无银”,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状况,把贵州说得一无是处,似乎贵州是不适宜于人类生息繁衍之地。大自然

  • 文章西雙版納的情況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鄭學鈞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西双版纳自治州 自然资源丰富 经济状况 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

    中共的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松霈,在「经济研究」一九八〇年第十二期发表「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平衡」,对这个云南省南部,热带「自治州」受中共政权破壤的情况有详述,可作为中共政权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平衡之典型例子。他说:「西双版纳是山区,山地面积占全自治州面积的九十%,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称。它又处于热带地区,温度较高,雨量充沛,多雾湿润,静风少寒,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适宜橡胶等热带作物生长,具有较大的自然和经济潜力

  • 文章話我故鄉——麗水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8期  作者:應雨金 出版时间:1988-08-10
    关键字: 历史沿革 自然环境 经济状况 文教卫生 名胜古迹

    的崇义、丽新、永丰、梁周等鄕划入丽水,同年五月,撤云和县并入丽水县。一九六〇年一月,又撤景宁县并入丽水县。一九六一年八月,丽水县治迁驻云和鎭,将丽水城关区及丽东、信孝、联城等改为丽东区。一九六二年六月,又划丽水县原云和、景宁之地重置云和县。丽水县治迁囘丽水城。一九六五年五月,丽水专区复设,截至一九八〇年,丽水县辖城关、碧湖二鎭、城郊、碧湖、丽云、曳岭、雅溪五区,三十四个公社(公社现已取销),县治驻城关鎭。二、自然环境丽水位于浙南腹地,瓯江中游流域。介于北纬28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